史金雁,王巧紅,柴云花
?
心理護理在64排螺旋CT冠狀動脈血管造影檢查中的應用效果
史金雁,王巧紅,柴云花
關鍵詞:64排螺旋CT;冠狀動脈;血管造影;心理護理
冠狀動脈疾病是指一種由冠狀動脈硬化所引發(fā)的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根據(jù)相關的數(shù)據(jù)報道,冠狀動脈疾病已經(jīng)成為危害人類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類型之一,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均比較高[1]。早診斷、早治療是促進這一人群康復的關鍵。目前,冠狀動脈CT血管造影(CTA)技術以其簡便快捷、無創(chuàng)且有效已成為高危人群無創(chuàng)篩查的首選方法。然而,病人的心率與CTA檢查效果有著密切的關系,直接影響其成效效果和診斷的準確性。本研究以我院病人作為研究對象,在常規(guī)護理中加入系統(tǒng)的心理護理,從而探討心理護理在64排螺旋CT冠狀動脈CTA檢查中的應用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在我院心內(nèi)科住院并行64排螺旋CT冠狀動脈CTA檢查的病人200例,按照住院號末位單數(shù)進入觀察組,雙數(shù)進入對照組,每組各100例。觀察組:男56例,女44例;年齡28歲~84歲(61.7歲±3.5歲)。對照組:男58例,女42例;年齡29歲~86歲(62.5歲±3.2歲)。兩組病人性別、年齡和檢查前的心率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設備與方法本次研究采用64排螺旋CT機,型號為GE OpTim aCT660。將CT機的掃描參數(shù)設置為:管電壓120 kV,管電流為200 mA~500 mA,層厚0.625 mm,層間距0.625 mm。采用CTA檢查增強掃描:使用高壓注射器STELLNT經(jīng)肘前靜脈注射造影劑優(yōu)維顯(370 mgI/mL)(Bayer Schering Pharma AG,國藥準字J20100029),或者碘海醇(350 g/mL)。注射劑量視病人的年齡、體重、心輸出量而定。病人在CT床上取仰臥位,之后將心電門控機裝置連接以監(jiān)測病人在診斷過程中心率的變化情況[2]。
1.2.2護理方法對照組病人采用常規(guī)護理。常規(guī)護理的具體內(nèi)容包括以下幾點:①檢查前護理。在做CTA檢查之前,護理人員先到病房與病人及其家屬進行溝通,了解病人的病情、病史等基本信息,尤其是要詢問病人是否有心率不齊史、心力衰竭史、過敏史等,簽署知情同意書。②呼吸訓練。呼吸訓練是為了避免檢查過程中因不規(guī)則呼吸而導致的圖像質量下降。護理人員應指導病人正確的呼吸方式,在訓練時讓病人聽護理人員的指令,聽到“屏氣”時屏住呼吸約15 s,并保持腹部靜止、口唇緊閉;聽到“呼吸”時開始呼吸。除此之外,護理人員還應叮囑病人在檢查過程中避免咳嗽、吞咽、呃逆、打嗝等;對于一些存在肺部疾病的病人以及缺氧耐受性較差的病人,護理人員應給予吸氧。③監(jiān)測。CTA檢查所得到的圖像的質量與病人檢查時的心率有著密切的關系,心率過快的情況下圖像的清晰度比較差[3]。因此,護理人員應實時監(jiān)控病人的心率,對病人解釋控制心率的重要性以及意義[4]。④用藥控制心率。對于監(jiān)測心率大于70/min的病人,囑病人在檢查前服用控制心率的藥物。⑤檢查中的護理。病人進入檢查環(huán)節(jié)之后,護理人員給病人安排較為舒適的仰臥位;再次提醒病人呼吸動作要領。⑥檢查后的護理。檢查結束之后,護理人員將高壓注射器分離;安排病人在候診室觀察半小時,如果沒有發(fā)生不良反應則將靜脈留置針拔除。
觀察組病人采用常規(guī)護理配合系統(tǒng)心理護理的方式。有研究顯示:如果病人的心率>70/min,那么CTA圖片質量將會受到很大的影響[5]。病人的焦慮和恐懼心理會造成情緒的波動,心率的加快,從而影響CTA及影像效果。心理護理能夠增加病人對于檢查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數(shù),心里有底,心緒穩(wěn)定。首先,在檢查前,護理人員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形象的視頻,詳細告知病人及其家屬CTA檢查的目的、流程,消除病人的顧慮;其次,告知病人在檢查過程中需要做的配合以及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和應對方法等,囑咐病人以較為輕松的心態(tài)去接受檢查;第三,在檢查開始機器初運轉時,病人的心率會發(fā)生一定的波動,護理人員及時的解釋能讓病人消除緊張感;最后,病人會因注射造影劑而發(fā)生血管發(fā)脹、發(fā)冷、全身發(fā)熱等現(xiàn)象,護理人員在注射造影劑前提前為病人做好解釋,安撫病人的慌張情緒[6]。
1.3評價標準
1.3.1CEA成像效果根需要量據(jù)冠狀動脈重建圖像實際效果,分為3級[7]:1級,血管顯影好、組織邊界清晰、無階梯狀偽影或中斷;2級,血管邊界較模糊,有輕度階梯狀偽影或者血管中斷;3級,重要血管顯示不清,階梯狀偽影嚴重影響成像。
1.3.2病人及家屬滿意度采用自制的調(diào)查問卷對病人進行護理滿意度調(diào)查,非常滿意和比較滿意則認為病人滿意,計算病人的滿意度。
1.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包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和處理。
2結果(見表1、表2)
表1 兩組病人CTA成像效果比較 例(%)
表2 兩組病人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3討論
3.1心率影響CTA成像效果螺旋CT冠狀動脈CTA檢查是檢查心臟血管灌注情況的一個重要手段。冠狀動脈CTA掃描時,隨著心率的增加,心動周期縮短,冠狀動脈運動相對靜止的時相也相對縮短,冠狀動脈搏動偽影會增大,影響圖像質量,控制心率是冠狀動脈CTA檢查成功的關鍵所在。近年來多層螺旋CT由16排逐漸發(fā)展到64排、128排、320排、雙源CT,空間分辨率及時間分辨率越來越高,16排、64排CT成像時將心率控制在70/min以下才能獲得較好的圖像質量。
3.2系統(tǒng)心理護理可以保障CTA檢查質量心理的支持和調(diào)節(jié)是保障CTA檢查質量的關鍵。由于病人對于檢查目的、方法、過程及配合方式、可能出現(xiàn)的狀況及應對等不了解,均可導致緊張恐懼從而引起機體產(chǎn)生應激,引起心率加快且難以控制,呼吸運動配合不良,從而影響CTA成像效果。本研究中,對照組采用了常規(guī)護理,常規(guī)護理雖然也分階段告知了病人的配合要點,但是注重了病人的身體和生理配合,而忽視了病人的心理支持。觀察組病人采用了多階段、無縫隙、個體化的系統(tǒng)心理護理干預,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病人因未知而恐懼的心理,實現(xiàn)對病人的心理調(diào)控和心理支持,最終得到了病人的信任和認可,最重要的是控制了病人的生理和心理應激反應,使病人保持心率平穩(wěn),呼吸配合良好,保證了CTA檢查的順利進行,提高了CT成像效果和病人的滿意度。
3.3心理護理在臨床的開展目前,責任制整體護理在全國內(nèi)廣泛開展。所謂整體護理最基本的就是將病人看成一個整體,關注其生理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其心理和社會關系。心理護理已經(jīng)成為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可或缺。但是由于傳統(tǒng)“以疾病為中心”護理理念的影響,加之國內(nèi)臨床護士短缺、護士綜合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等問題,心理護理在實際工作中不能徹底地貫徹落實。心理評估和心理護理的缺失影響了病人的康復、輔助檢查的配合度和質量。
4小結
冠狀動脈疾病發(fā)病率的逐漸上升使冠狀動脈疾病成為一項公共衛(wèi)生問題,其臨床診斷與治療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CTA技術以其無創(chuàng)、經(jīng)濟、直觀的成像效果逐漸成為冠狀動脈疾病的主要檢查及診斷方法,甚至在不久的將來可替代診斷性的冠狀動脈造影。完善而優(yōu)質的護理干預是保障醫(yī)療輔助檢查效果的關鍵,系統(tǒng)的心理護理則能為冠狀動脈CTA檢查效果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何敏.64排螺旋CT冠狀動脈造影的護理配合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31):541-542.
[2]沈文,張靈敏.護理干預在64排螺旋CT冠狀動脈血管造影中的應用[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3,23(9):1227-1228.
[3]蘇春香.心理護理干預對冠狀動脈CT檢查患者心率的影響[J].內(nèi)蒙古中醫(yī)藥,2014,25(21):154-155.
[4]張燕,婁雪梅.128層螺旋CT冠狀動脈CTA檢查的護理配合[J].泰山醫(yī)學院學報,2014,20(8):770-771.
[5]巫志勇.64排螺旋CT冠狀動脈成像在冠心病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5,31(22):92-93.
[6]高阿玫.護理干預對64排螺旋CT冠狀動脈CTA檢查圖像質量的影響[J].內(nèi)蒙古醫(yī)學雜志,2015,14(1):105-106.
[7]Meng FW,Zhao JL,Hu KJ,etal.A new hypothesis of mechanisms of traumatic ankylosis of tempormandibular joint[J].Med Hypotheses,2009,73(1):92-93.
(本文編輯蘇琳)
作者簡介史金雁,副主任護師,本科,單位:030600,榆次區(qū)人民醫(yī)院;王巧紅、柴云花單位:030001,山西醫(yī)科大學第一醫(yī)院。
中圖分類號:R471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21.042
文章編號:1009-6493(2016)07C-2677-03
(收稿日期:2015-11-30;修回日期:2016-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