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逸紅 李玉潔 劉海蘭
?
·論著·
白細胞、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聯(lián)合檢測在開放性骨折并發(fā)感染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賀逸紅李玉潔劉海蘭
066000河北省秦皇島市骨科醫(yī)院檢驗科
【摘要】目的研究白細胞計數(WBC)、C-反應蛋白(CRP)、降鈣素原(PCT)聯(lián)合檢測在開放性骨折并發(fā)感染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選擇開放性骨折患者159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是否發(fā)生并發(fā)感染分為并發(fā)感染的129例中隨機選取31例作為感染組(n=30)和非并發(fā)感染的非感染組另選取30例體檢正常者作為健康對照組,檢測2組患者的白細胞計數、CRP、降鈣素原水平。結果三項指標聯(lián)合檢測靈敏度、特異度高于單獨檢測(P<0.05)。3組WBC 、CRP、PCT檢測結果感染組和非感染組術后第1天WBC、CRP、PCT均高于健康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感染組與無感染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第4、7天感染組的WBC、CRP、PCT各項指標不僅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也高于無感染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尤其PCT增高比較顯著,在并發(fā)感染后即呈明顯增高,術后第4天達到峰值,經抗感染治療后下降,術后第4天與第13天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感染組的WBC、CRP也高于無感染組,WBC也在術后第4天達到高峰,CRP達到高峰的時間略遲于PCT,術后第7天明顯高于第4天,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感染組經抗炎治療后,在術后第13天WBC、CRP、PCT各項指標下降,PCT與CRP下降相對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白細胞計數、CRP、降鈣素原三項指標與開放性骨折并發(fā)感染密切相關,聯(lián)合檢測可提高診斷檢查的靈敏度和特異度。
【關鍵詞】開放性骨折;白細胞;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聯(lián)合檢測
開放性骨折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鄰近軟組織損傷和污染,其創(chuàng)口容易并發(fā)感染,一旦并發(fā)感染且治療不及時,極大影響患者骨折的愈合和預后[1]。而且由于開放性骨折患者創(chuàng)傷重及手術和長期臥床等原因,易并發(fā)肺部及其他部位感染,嚴重者可能危及患者生命[2]。因此,對開放性骨折并發(fā)感染進行早期發(fā)現、早期診斷及早期治療,同時又要避免抗生素濫用,對提高治愈率、改善預后,減輕患者經濟負擔,具有重要意義[3]。我院對接診住院的開放性骨折患者進行白細胞計數,C-應反應蛋白(CRP),降鈣素原(PCT)進行聯(lián)合測定,以探討三者聯(lián)合檢測對于開放性骨折并發(fā)感染的預測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將我院骨科于2010年1月至2015年2月期間收治的159例開放性骨折患者作為本次回歸性研究的對象。骨折原因:交通事故傷害89例,建筑施工意外傷害54,其他16例;患者均有明確的外傷史,且通過臨床癥狀,體征以及影像學檢查確診為開放性骨折。入院后所有患者均予清創(chuàng)及手術治療。根據我國衛(wèi)生部醫(yī)院感染診斷標準中的標準進行明確診斷,所有入圍研究患者共有30例并發(fā)感染歸入感染組,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17~68歲,平均年齡(48±24)歲;骨折部位:脛腓骨開放性骨折12例,股骨開放性骨折5例,肱骨開放性骨折11例,尺橈骨開放性骨折2例;并發(fā)感染:15例并發(fā)傷口感染,9例并發(fā)肺部感染,6例并發(fā)泌尿系感染。在未并發(fā)感染129例患者中隨機抽取31例作為對照研究,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齡15~69歲,平均年齡(50±21)歲;骨折部位:脛腓骨開放性骨折10例,股骨開放性骨折6例,肱骨開放性骨折12例,尺橈骨開放性骨折3例。另選30例同期體檢正常健康者作為基礎對照研究,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15~70歲,平均年齡(48±23)歲。3組一般資料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2001年發(fā)布的《醫(yī)院感染診斷標準》[4]進行鑒別和診斷。
1.3檢測指標與方法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即行清創(chuàng)與手術治療,術后密切觀察患者傷口及體溫,對確診并發(fā)細菌感染患者積極予抗菌藥物治療,根據感染細菌的藥敏試驗結果選用相應抗菌藥物。入圍研究患者第1、4、7、10、13天晨時抽取靜脈血6 ml,取2 ml予EDTA-二鉀鹽抗凝,混勻后用于檢測白細胞計數(WBC)、余下4 ml進行血清分離,以檢測CRP和PCT。WBC采用深圳邁瑞生物醫(y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生產邁瑞5380白細胞檢測儀器,CRP應用儀器未基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Gentein1100熒光免疫定量分析儀及配套試劑。PCT檢測儀器為羅氏公司生產的全自動電化學發(fā)光免疫自動分析儀。
1.4單項結果結果判斷WBC >10×109/L、CRP>10 mg、PCT>300 ng/L作為單項陽性結果的判斷標準。三項聯(lián)合指標檢測中有兩項以上檢測指標為陽性判斷為聯(lián)合檢測陽性;兩項以上檢測指標為陰性判斷為聯(lián)合檢測陰性。靈敏度按照真陽性人數/(真陽性人數+假陰性人數)×100%計算;特異度按照真陰性人數/(真陰性人數+假陽性人數)×100%計算。
2結果
2.13組WBC 、CRP、PCT檢測結果感染組和非感染組術后第1天WBC、CRP、PCT均高于健康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感染組與無感染組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27,P>0.05)。術后第4、7天感染組的WBC、CRP、PCT各項指標不僅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也高于無感染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0.13,P<0.05),尤其PCT增高比較顯著,在并發(fā)感染后即呈明顯增高,術后第4天達到峰值,經抗感染治療后下降,術后第4天與第13天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21,P<0.05),感染組的WBC、CRP也高于無感染組,WBC也在術后第4天達到高峰,CRP達到高峰的時間略遲于PCT,術后第7天明顯高于第4天,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13,P<0.05)。感染組經抗炎治療后,在術后第13天WBC、CRP、PCT各項指標下降,PCT與CRP下降相對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27,P<0.05)。見表1~3。
表13組WBC檢驗結果
組別第1天第4天第7天第10天第13天感染組(n=30)11.89±3.0312.78±3.1511.88±3.3510.75±2.7510.18±2.37非感染組(n=31)12.18±2.5610.39±2.85*8.72±2.76*7.70±2.35*7.05±2.90*健康對組(n=31)4.89±0.75*#4.89±0.75*#4.89±0.75*#4.89±0.75*#4.89±0.75*#
注:與感染組比較,*P<0.05;與非感染組比較,#P<0.05
組別第1天第4天第7天第10天第13天感染組(n=30)117.97±20.78147.23±29.37171.17±38.89145.98±26..75105.63±21.34非感染組(n=31)124.52±37.37119.52±40.25*90.32±38.57*70.21±41.02*60.35±25.75*健康對組(n=31)2.91±1.37*#2.91±1.37*#2.91±1.37*#2.91±1.37*#2.91±1.37*#
注:與感染組比較,*P<0.05;與非感染組比較,#P<0.05
組別第1天第4天第7天第10天第13天感染組(n=30)1.47±0.796.75±3.275.71±2.472.50±1.151.32±2.01非感染組(n=31)1.48±0.771.52±0.67*1.47±1.35*1.38±2.081.32±2.01健康對組(n=31)0.35±0.070.35±0.07*#0.35±0.07*#0.35±0.070.35±0.07
2.2WBC、CRP、PCT聯(lián)合檢測對開放性骨折并發(fā)感染的診斷價值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OC曲線)評價各項指標及聯(lián)合檢測對開放性骨折的診斷價值,診斷分界點:WBC為 9.5×109/L,CRP為99.8 mg/L,PCT為2.1 μg/L。單項檢測WBC的靈敏度較好,為79.8%,特異度相對較差,為62.0%;CRP的靈敏度為74.2,特異度相對較差,特異度為70.0%;PCT的靈敏度80.1%,特異度82.7%;聯(lián)合檢測對并發(fā)感染的診斷敏感性為91.7%,特異度為90.8%,均明顯高于各單項指標檢測,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圖1。
3討論
開放性骨折患者損傷重、傷口污染、創(chuàng)口外露以及壞死組織殘留、創(chuàng)面積血或清創(chuàng)不徹底等,是多種致病菌感染的有利因素容易并發(fā)感染[5]?;颊咴诔霈F明顯的感染癥象后,會嚴重影響骨折愈合及其預后,因此采用有效的方法及早發(fā)現和判斷早期的感染,積極進行臨床干預,控制其惡化與發(fā)展,具有積極的臨床價值[6]。本實驗研究將WBC計數及分類計數、CRP、PCT進行聯(lián)合檢測,旨在結合其各項單項檢測的優(yōu)勢,提高檢測靈敏度與特異度,為臨床診斷提供更可靠的指標和依據。
表4 觀察炎癥指標的靈敏度與特異度
3.1WBC計數及分類計數是判斷開放性骨折并發(fā)感染的最基本、最常規(guī)的檢驗方法[7]。WBC是機體重要的免疫細胞,通過吞噬作用和產生抗體等方式參與機體防御,感染能夠刺激機體WBC迅速升高,且升高數量與感染程度呈正比,因此通過白細胞數量的增高可間接判斷機體感染的發(fā)生及程度[8]。但由于組織損傷、急性出血、手術創(chuàng)傷等因素也會刺激機體WBC增高,因而在開放性骨折并發(fā)感染的診斷方面特異度不高。
圖1 受試者ROC曲線
3.2CRP是由肝臟合成的具有激活補體和促進粒細胞和巨噬細胞吞噬作用的C-多糖蛋白質,在正常情況下含量極微量[9]。在機體受到感染以及由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腫瘤等疾病造成組織損傷時其血漿濃度迅速增高,可達正常水平的2000倍[6]。CRP是指示細菌感染的敏感而客觀的指標,但由于受結締組織病、心血管疾病因素的多種因素影響,其特異性相對較差[10]。
3.3PCT是嚴重細菌感染和真菌感染的特異性指標,為無激素活性的降鈣素前肽物質,由116個氨基酸組成分子質量為13 kD的糖蛋白[11]。在機體受到強烈刺激,通常是研嚴重細菌感染,引起PCT濃度顯著升高,升高程度可以反映病情的嚴重程度。若感染和膿毒癥控制和根除則很快下降至正常水平[12]。PCT在創(chuàng)傷和手術時血漿PCT濃度通常不升高或輕微升高。其特異性相對高于WBC和CRP,但對于輕度的局限性感染,PCT的靈敏度不高[13]。
因此,WBC、CRP、PCT的單項檢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應機體的感染狀況。但由受其他因素的影響,檢測時會造成假陰性及假陽性的情況,干擾和影響臨床醫(yī)師對有無并發(fā)感染的正確判斷[14]。通過本試驗研究我們發(fā)現,開放性骨折患者術后第1天WBC、CRP、PCT的就開始升高,感染組和非感染組均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我們認為非感染組WBC、CRP、PCT的升高可能為機體應急反應表現。骨折患者在創(chuàng)傷及術后,WBC、CRP濃度呈應激性增高,并可維持較長時間,在并發(fā)感染后其濃度可再次升高,呈現為雙峰現象;PCT的濃度術后輕度升高,發(fā)生感染后即可達到最大值,經抗菌藥物治療而感染得到控制落后,其濃度明顯下降,但對于較輕的局部感染,PCT的濃度變化與術后應急反應濃度無明顯差異;感染后CRP濃度達到高峰的時間遲于PCT,但對于輕度或中度感染,CRP有較高的靈敏度。
本試驗將WBC、CRP、PCT的三項檢測予以綜合觀察,結合WBC的較高靈敏度、反應快,CRP對輕度或中度感染比較敏感,PCT對重度感染靈敏度高、特異性強的特點,實現其各項檢測的優(yōu)勢互補,對并發(fā)感染的診斷靈敏度達到91.7%,特異度達到90.8%,明顯高于各單項檢測。本試驗充分證實,通過白細胞計數,CRP,降鈣素原聯(lián)合檢測,能夠明顯提高其檢測的靈敏度與特異度,有助于及早發(fā)現可能發(fā)生的感染,進行積極臨床干預以有效控制感染,具有重要的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Peterson JJ.Postoperative infection.Radiol Clin North Am,2006,44:439-450.
2SumiyamaY,Arima Y.Su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 and postoperative infection.Masui,2010,59:36-45.
3孟繼林,郭子恒主編.骨與關節(jié)損傷.第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155.
4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醫(y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中華醫(yī)學雜志,2001,81:314-320.
5董桂香,李興華,李慧琰,等.2007~2008年骨科細菌培養(yǎng)及藥敏試驗的分析.中國實用醫(yī)藥,2009,4:117-118.
6崔慶,尹曉紅,張仁峰,等.血清降鈣素原與C-反應蛋白在感染性開放性骨折診斷中的應用價值.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9,17:1034-1035.
7吳克復,馬小彤.白細胞功能多極化及其意義.中國實驗血液雜志,2010,18:1-6.
8李瓊秀.C-反應蛋白和白細胞計數分類聯(lián)合檢測的臨床應用價值醫(yī)藥前沿,2013,3:24-25.
9邱錫榮,張為民,許志堅,等.血清降鈣素原在感染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1,29:543-544.
10沈小明,張佩云,華伊儂.C-反應蛋白臨床應用的價值.中華醫(yī)學研究雜志,2005,5:66.
11Chung YG,Won YS,Kwon YJ,et al.Comparison of Serum CRP and Procalcitonin in Patients after Spine Surgery. Korean Neurosrg Soc,2011,49:43-48.
12Yasmin D,Bulut G,Yildiz M.Can procalcitomin be used for the diagnosis and follow-up of 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 after fracture suegery.Acta Orthop Traumatol Turc,2006,40:15-21.
13鄧立華,魯辛辛.降鈣素原的臨床研究進展.中國實驗診斷學,2007,11:137-139.
14Ibrahim KA,Abdel-Wahab AA,Ibrahim AS.Diagnostic value of serum procalcitonin levels in children with meningitis:a comparison with blood leukocyte count and C-reactive protein.J Pak Med Assoc,2011,61:346-351.
doi:10.3969/j.issn.1002-7386.2016.14.020
【中圖分類號】R 27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386(2016)14-2152-03
(收稿日期:2016-02-15)
項目來源:秦皇島市科學技術研究與發(fā)展計劃(編號:201502A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