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天牧 李君 關松鶴
【摘要】鋼琴音樂中的審美文化豐富多彩,審美元素涉及了許多方面,需要教學者與審美主體耐心、細致地探尋和深入發(fā)掘,在課堂和實踐中展開有針對性地鋼琴審美練習,提升自身的審美感悟能力。鋼琴教學者應注意引導審美主體正視審美在鋼琴學習中、在生活中的導向、引領作用和教化意義,在鋼琴學習的具體過程中善于發(fā)現、善于捕捉,豐富感觸、深刻領悟鋼琴音樂的美妙之處。
【關鍵詞】鋼琴教學;演奏;審美要素
對鋼琴演奏教學內容的審美要素通常情況下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音調之美、音色之美、和聲之美、立意之美以及情境之美這個五個方面。優(yōu)秀的鋼琴樂曲除具備以上豐富的審美要素外,還包含著豐富的音韻之美。具體分析鋼琴樂曲的組織結構、演奏特點等內容,是進行審美活動的基礎,有助于從細節(jié)上把握鋼琴樂曲的整體審美風格,開展帶有審美性質演奏活動。我們知道鋼琴的音調、音色、和聲部分在音樂的組織架構中同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同時也是鋼琴演奏教學中的審美要素,在教學過程中對他們開展有效的分析和鞭辟入里的審美,通過藝術審美理念的貫徹,可以于無形中向審美主體傳遞作品的思想感情,深化鋼琴樂曲作品的藝術形象特征和藝術感染力,并且形成鋪墊,為深層次的審美打造良好基礎。
教學內容中的教材部分是教學活動開展的基礎,是課堂教育的依據,具有重要的代表性意義。因此,課堂教學中選擇具備較高審美性的教學內容尤為重要,教材既要適合學生的理解力,又要具備較高的審美價值,能夠最大限度地喚起審美主體的審美感受,深刻體會鋼琴音樂帶來的美感,達到激發(fā)學生深層次情感體驗的目標。教學內容的合理選擇是以審美作為鋼琴教學核心目標的體現,符合當代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審美主體的長遠發(fā)展。
基本樂理知識的習得以及鋼琴演奏技巧的熟練掌握是鋼琴樂曲審美活動的基礎工作。只有在教學課堂中和課后的業(yè)余時間對基礎理論知識進行鞏固、深化的學習,同時加強實踐性練習,將理論成功應用到實踐中,才能高質量地完成審美教學的目標。
鋼琴演奏教學的具體過程是整個審美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實施環(huán)節(jié)。鋼琴演奏教學過程中的審美教育首先體現在教學所產生的潛在影響方面,即從感染力和接受程度的角度出發(fā),更加強調情緒體驗和情感認知的作用,更加偏向感性化,注重審美思緒的影響力。這種特點與自然科學等學科的教學存在著較大差別,需要教學者認真區(qū)分后施行差異化的教學方式。在審美活動的具體教學情境中,教學者要營造恰當的審美氛圍。例如,通過相關背景故事的介紹和講述讓審美主體在腦海中形成樂曲的大概架構和整體風格,猜測樂曲可能涉及的曲調和鋼琴節(jié)奏,以及可能存在的學習的重難點內容等等。
豐富的準備工作有助于審美主體形成良好的審美狀態(tài),更加快速地進入到審美環(huán)境中,更加專心致志地投入到鋼琴曲的審美行為中,順利地配合教師完成鋼琴演奏樂曲的審美教學活動。這是一項需要教學者和學習者共同參與的活動,學生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形成音樂體驗,進行情感凝聚,最終匯聚成愉悅的審美體驗,完成鋼琴樂曲審美認知的課堂實踐積累。具體可以參照以下步驟:
首先,在鋼琴課程的音樂審美教學中,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主體的審美感知能力,還要注重通過鋼琴音樂的多種內在表現形式引發(fā)學生的共鳴,煥發(fā)學生內心中的審美情感。
其次,鋼琴作為表達演奏者內心語言的工具,需要更加具體化、生動化、符號化才能更容易為學生理解接受,更加細節(jié)化地審美也會增強主體的內心感受。鋼琴是鋼琴音樂語言的發(fā)聲器,相當于歌唱者的音嗓,具體分析鋼琴每個部分的發(fā)聲特點及審美特性,鋼琴演奏教學是一系列具體元素結合起來的完整的教學鏈條,審美主體應當從每個部分著手,將審美對象量化、細化,提升審美主體所欣賞對象的豐富性和完整度,為綜合性的高度審美做好鋪墊。
最后,文化背景的介紹和闡述可以有效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有利于學習主體更快地理解學習內容,增強學生對鋼琴伴奏的趣味性解讀,進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注重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加強對審美意識培養(yǎng)的重要作用,促進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展。
鋼琴教學是音樂本體審美價值所在的重要體現,音樂的本質之美賦予了鋼琴課堂教育中“教”與“學”的審美文化性。鋼琴教學是美育教學理念的重要實施途徑,是充分貫徹“感悟音樂之美”教學目標的重要體現和主要方式之一。鋼琴教育通過使練習者感受樂器本身豐富的審美表現力,逐步提升對鋼琴音樂的美感體驗和個體自身的審美感受能力、審美再現能力、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從而建立起以審美為主體的音樂認知和音樂情感,達到期冀的審美教學目標。
鋼琴演奏教學過程中,教育者通過一定的教學手段和科學的引導方式,引領學生進入到鋼琴演奏樂曲的情境里面,切實感受到音樂體現的美感,是鋼琴教學的重點所在,同時也是難點所在,需要教學者以鋼琴美育作為鋼琴教育的出發(fā)點和基本點,在此基礎上開展其他各項教學目標。
由于審美活動是一種情感體驗和心理活動,主觀能動性較強,是通過演奏者的音樂情緒所表達出來的,體現了演奏者在當時那個時間節(jié)點的心境和情緒狀態(tài),創(chuàng)作成分在整個鋼琴樂曲中占據較大比例,個性色彩特征濃郁、明顯,并且與當時的創(chuàng)作、演奏環(huán)境密切相關。因此,教學環(huán)境中的情境設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學者應針對教學曲目風格特征和演奏特點,創(chuàng)設較為相符的情境,讓審美主體更容易走進樂曲所敘述故事的內容當中,更充分地領悟、體驗特定樂曲的美妙,在環(huán)境中把握審美技巧,進行充分地審美,并通過教學者與學習者之間的互動過程,例如師生、同學之間可以交流對某部樂曲的欣賞感受,結合自身生活的實際經驗共同暢談人生經歷、生活感悟以及對未來美好向往等等,在充分的互動中愉快地完成鋼琴演奏的審美教學目的。
審美雖然屬于高層次的情感體驗,但是具有非常強的廣泛性特征和普遍性的意義,沒有對審美主體的特定要求,僅僅憑借音樂本身的演奏就可以引發(fā)聽眾內心的情感波瀾和審美體驗,任何審美主體只要用心感受、情感到位,都可以在欣賞鋼琴樂曲演奏的過程中獲得這種體驗。例如,世界著名的鋼琴樂曲《夢中的婚禮》,由法國著名鋼琴家理查德克萊德曼演奏,該曲輕快婉轉,帶有淡淡的憂傷之美,充分展現了故事主人公對年少美好戀曲的追憶之情,無論作曲者、演奏者還是欣賞者,都可以領悟到樂曲的情境和展現的情懷,這就是鋼琴樂曲的審美體驗。
審美主體的廣泛性和審美體驗的普遍性是基于人類情感特征存在的客觀事實,但是這并不代表鋼琴演奏的審美教學毫無意義。恰恰相反,審美教學在鋼琴演奏教學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僅可以豐富審美主體的審美技巧,還能夠增加審美主體進行審美活動時的欣賞角度,使審美主體可以在審美活動的理論基礎上更加全方位地、立體化地、深入化地欣賞鋼琴樂曲,加深對鋼琴作品的理解,增強主觀感受和審美體驗,加強欣賞鋼琴樂曲的審美效果。
總而言之,鋼琴演奏教學具有豐富的審美文化品性和美育意義,需要藝術教育界內的有關人士大力提倡并開展深入研究。音樂藝術形式是人類重要的情感表達工具之一,蘊藏著大量的藝術美感成分供人們欣賞和咀嚼。鋼琴藝術作為一個重要的音樂符號,其演奏教學具有較強的審美文化品性,主要體現在它多元的審美元素、教學過程中的教化意義、鋼琴教學與情感教育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三方面。鋼琴演奏藝術教學作為實施美學教育的有機成分,需要針對自身的審美文化性向學生傳遞積極向上的審美能量,引導學生學會欣賞鋼琴藝術之美,并逐步引申到生活之中,在日常中善于發(fā)現美、塑造美,擁有一顆美化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