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個民族的語言反映了他的民族文化,了解民族文化之間的差異是必要的。本文從委婉語的來源出發(fā),逐步探討中西方禁忌語主要涉及方面,然后總結(jié)出由禁忌語向委婉語轉(zhuǎn)變的方式,其間透露出不少民族文化間的異同點。
關(guān)鍵詞:禁忌語、委婉語、民族文化、轉(zhuǎn)化方式
1 委婉語的定義及來源
李鑫華在《英語修辭格詳論》中將委婉語定義為“用比較溫和的詞代替粗魯?shù)脑~或使人不愉快的詞,用通行的詞代替禁忌的詞”。 委婉語是語言交流中禁忌思想的產(chǎn)物,廣泛應(yīng)用于社會各階層以及各個領(lǐng)域, 是言語交際中協(xié)調(diào)人際關(guān)系和社會關(guān)系的重要手段。
2 禁忌語涉及范圍與委婉語轉(zhuǎn)換
在長期的社會發(fā)展中,中西方都產(chǎn)生了形形色色的禁忌語與委婉語,歸納起來,大致涉及以下幾方面:
(一)涉及迷信
在西方,對上帝不能直接稱呼其名,否則會被視為冒犯神靈。為了避開對“God”的直言,他們創(chuàng)造了不少委婉語,有的采用語音手段,如:Gosh, Golly,有的采用語義的手段,如:Our father(我們的父);the Creator(造物主)等。
(二)涉及心理因素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在西方,為避免傷人自尊,人們常忌用ugly(丑陋的)詞來描述一個人,而委婉地用ordinary(長相普通)或plain(相貌平凡)等詞來代替,此外,fat(胖)常被說成stout(結(jié)實)、或plump(豐滿的);而說到骨瘦如柴時,人們不用skinny(皮包骨頭),而說slim ,slender;此外,與疾病有關(guān)的委婉語也不少,如英語里將 “癌癥”稱為the big C;比喻地稱粉刺為blossom(開花),而漢語則委婉地喻為“豆豆”。
從古至今,出于對死的恐懼,各民族都十分忌諱直言“死”。因此,英語里出現(xiàn)了to pass away(永別了);to give up the ghost(靈魂出殼)等委婉語;漢語中則有 “作古”、“老了”、“過世了”等說法。對 “棺材”和“死者衣裳”等則稱為“壽木”、“壽衣”。英語中g(shù)rave-yard(墓地)也被美化為sleeping place(長眠之地)或memory garden(陵園)。
此外,為尊重底層勞動人民,一些與職業(yè)有關(guān)的委婉語也大量存在,例如:maid(女傭人)被稱作domestic(家政助理);garbage collector (清潔工)被稱作sanitary engineer(衛(wèi)生工程師)等。
(三)涉及社會文明
在文明社會里,“有傷大雅”的詞語是不能登堂入室的,于是就出現(xiàn)了許多與文雅有關(guān)的委婉語。最常見的就是關(guān)于“廁所”的委婉語,多達上百個。如:comfort station(原指令人輕松舒適之地),powder room(原指化妝間),toilet(原指衣帽整理間)。這也難怪在《人類語言學(xué)論題研究》一書里說“廁所語的歷史實際上是語言文明的演變史”。
英語中人體的某些身體部位與器官,如腿部、臀部等不能直接提及,于是用tenders 來代替腿部,rear end(后端)或caboose(本義指火車的最后一節(jié)車廂)來代替“屁股”。英語中有很多類似的詞都用拉丁語來代替。
對于“性”,中西方都很忌諱赤裸裸地說出來,于是在西方媒體用語中, “強奸(rape)”變成了serious offence(嚴重侵犯)。中國人在寫文章時也忌說性器官的名稱,有時用隱晦號“X”來代替。然而隨著社會發(fā)展,現(xiàn)在很多聽起來比較粗魯?shù)脑~語如fuck等也不乏出現(xiàn)在很多年輕人口中。
(四)涉及社會生活
中國人喜歡吉利,此類禁忌語主要出現(xiàn)在漢語諧音中。
商人怕生意折本,因而很忌諱與“折(shé)同音的字,瀏陽話把舌頭叫“賺頭”,長沙話叫“賺子”,婁底話叫“賺口”。因“舌”、“折”同音,忌諱“折本賠錢”,反其意取“賺”字。 “絲瓜”的“絲”在廣州話中與“輸”諧音,因此被改稱作“勝瓜”。
3 委婉語轉(zhuǎn)換方式
由以上幾點可以看出,中西方禁忌語言文化所涉及的主要方面中,將禁忌語轉(zhuǎn)化為委婉語的方式通常有(部分委婉語同時使用了幾種轉(zhuǎn)換方式):
1.使用近義詞:如用 “slim”(苗條的)指“skinny”(皮包骨頭);
2. 代替法:(1)用語義手段代替應(yīng)避忌的具體稱謂,如稱上帝為 “the Creator”(造物主);
(2)用文雅詞或隱晦符號代替粗俗字眼,如廁所語的發(fā)展和與“性”有關(guān)的符號;
3. 曲讀異拼:將禁忌詞語的發(fā)音或拼寫略加變動以避諱。如:稱“God”為“ Gosh”;
4. 提高或降低語義強弱程度:如不用“ugly”而用 “ordinary”;
5. 首字母組合:將禁忌語的首字母抽出來組合在一起借以避諱。如稱“癌癥”為 “the big C”;
6. 反義正用,如把“棺材”說成“壽材”;稱“舌頭”為“賺頭”;
7. 詞義轉(zhuǎn)換:如用“rear end”代替屁股;
8. 比喻法:如用 “blossom”比喻“粉刺”;
9. 美化法:如各類職業(yè)委婉語;
10.借用其他詞語,如借拉丁語等外來語。
4 結(jié)論
總而言之,一個民族文化的形成與其語言環(huán)境是分不開的,各民族由于迷信思想、個人心理因素以及在社會文明的發(fā)展中都產(chǎn)生了不少禁忌語與相應(yīng)的委婉語。
語言不單是一門學(xué)科,也是一種文化,對語言學(xué)習(xí)與研究者來說,必須要對異族語言與本族語言間的異同有一個較為深入的了解,才能真正掌握一門外國語言。當(dāng)今社會,說話技巧和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我們只有很好的掌握委婉語的各種表達方式與作用,才能在跨文化交際中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意圖,表達自己的思想,以達到更好的交際效果。然而,委婉語也在隨著人們的思維方式、社會價值觀和道德觀的不斷地變化而發(fā)展變化,因此在一些正式場合和跨文化交際中,選擇合適的委婉語顯得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 李鑫華.英語修辭格詳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19
[2] 朱文俊.人類語言學(xué)論題研究[M],北京: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xué)出版社, 2000,135-153
[3] 陳建民.語言文化社會新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90
[4]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M],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1989,89
[5] 杜學(xué)增. 中英文化習(xí)俗比較[M],北京: 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 1999,250-255
[6]陳原. 社會語言學(xué)[M], 北京: 商務(wù)印書館, 2000,343-347
作者簡介
夏春梅(1983-),女,四川瀘州,本科,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與比較文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