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巖++高波++田瑞新
摘 要: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不再單一的滿足于產品的功能性,而是追求更多的趣味性、個性化、人性化等情感因素,人們越來越重視產品中情感要素的體現。文章重點分析了如何通過售后工程在汽車產品設計中融入用戶和市場所需,充分保證維修的便利性和經濟性,從而研發(fā)出更為用戶所滿意的產品。
關鍵詞:汽車造型設計;設計方法;售后工程
國內外許多汽車產品設計工作者為了提高產品的設計質量,曾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對產品設計方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許多重要的成果,并在產品的研究、開發(fā)和設計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假如在這個基礎上,將宏觀研究與細觀研究很好地結合起來,那么我國在設計理論與方法的研究上將會有更大的飛躍和突破。產品設計理論與方法的種類繁多,如何選擇相適應的理論與方法來完成不同設計目標的設計任務,這是擺在產品設計師面前的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產品設計方法的選擇首先要依據所確定的設計目標,例如,對于新產品的設計,一般考慮的問題比較多,所要求達到的目標也比較全面,因此,通常可以選擇綜合類設計方法,如采用基于系統(tǒng)工程的綜合設計理論與方法。
一、售后工程的概念描述
售后工程主要是指車輛銷售以后為了售后服務而進行的所有工作,大致涉及以下幾方面的開發(fā)工作。首先,手冊類交付物。包括發(fā)放給用戶的隨車手冊,例如用戶手冊、保養(yǎng)及保修手冊等,以及發(fā)放給服務站的指導性文件,例如維修手冊、電路手冊等。其次,工具類交付物。主要是提供給服務站使用的各種工具,例如單一車型專用的維修工具、診斷工具等。第三,配件數據。發(fā)布汽車廠家所能提供的配件信息。包括配件拆分級別、所在車輛位置、零件基本信息等。最后,工時、索賠等信息。主要包括廠家對涉及維修車輛所產生的工時、零件三包索賠所發(fā)布的信息。
二、售后工程與產品設計的關系
售后工程在產品設計的早期進行輸入以后,還將持續(xù)伴隨著產品開發(fā)的整個過程,因為售后工程作為售后服務市場的代表,傳遞著用戶的聲音,承擔著保證用戶維修成本的責任,必須參與產品開發(fā)的后續(xù)一系列驗證、評估、優(yōu)化過程,確保產品設計沿著順應用戶需求的方向進行。而產品設計實際上也在對售后工程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作為產品性能、質量的保證,產品設計對售后服務也有著詳盡的要求,例如產品性能決定著用戶不能進行一些不當的操作,或是在特殊氣候中應該如何使用車輛,才能達到保護零部件、延長使用壽命的效果。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售后工程與產品設計是相互作用,相輔相成的,兩者既相互交融,又相互影響,是不能夠互相脫離、分別開展的。
三、汽車產品設計中售后工程的融入
(一)用戶使用上的優(yōu)化建議
汽車類產品是滿足用戶更高生活品質需求的,因此在用戶的使用上,必須更為舒適方便。售后工程的交付物是直接面向終端用戶的,可以更直觀更全面地了解用戶需求,若能以用戶的視角審視設計作品,一定能帶來更多更實用的優(yōu)化建議。例如國內車輛都是左舵的.駕駛員在車輛的左邊,加油后,若駕駛員在車里就能直接查看到加油口蓋是否關閉好,不用再下車查看,那就最方便了,因此很多用戶希望車輛的加油口能在車輛的左側,即與駕駛員位置同側,這就給汽車設計的燃油系統(tǒng)布置提出了新的要求。另外,在用戶接觸較多的車廂內外飾部分,如何能滿足用戶多方面的需求,也是設計上應該考量的問題。
(二)維修便利性的保證
現在汽車產品的競爭,很大程度上集中在售后服務,因為售后服務是自買車之日起,長期伴隨用戶的,充分決定著用戶使用的滿意度。因此,在汽車設計之初,就必須考慮零件自身以及關聯整車的維修性。其次要考慮零部件在整車總體布置上是否也能保證維修便利性,例如,檢查零件時是否被其他零件遮擋,拆裝零件時是否還需要連帶拆裝其他一些零件,維修時通用工具是否能便利地操作等。要確保產品的維修便利性,首先需要售后工程將同平臺車型現有的維修能力、工具等情況進行輸入,完成設計后,再進行實車評估,盡可能地保證沿用同一平臺車型的維修策略。新設計部分若有必要則開發(fā)新的專用維修工具,之后售后工程將新的維修操作指導以及專用工具發(fā)布給服務站,確保售后維修服務人員能掌握新零件的維修方法。例如服務站的維修能力就包括了舉升設備的規(guī)格等。
(三)維修經濟性的保證
在產品設計上,需要把握這幾者之間的平衡。既不能為了拆分到最散而增加大量的工時工具,也不能因為一個小部件壞了就需要更換大總成。例如動力轉向泵的油壺漏油是比較常見的售后問題之一,而如果將動力轉向泵和油壺設計成不可拆分式總成零件,當油壺漏油時,或者僅僅是油壺與油泵連接處的密封圈損壞時,就需要更換整個動力轉向泵,本來是比較常見并且容易維修的,但由于總成形式的設計,維修配件可能就由幾元的密封圈上升到幾百元的動力轉向泵了,用戶的維修成本一下子翻了幾十倍甚至上百倍,顯然無法達到維修的經濟性了。這些問題,都需要售后工程和產品設計充分溝通,將售后維修累積的經驗和教訓,反饋到產品設計中去,反應到新產品開發(fā)上來,形成真正好用又好修的產品。同一車系零部件通用性好,即可保證維修方式相似,零件可互換性強,節(jié)省工時,減少配件庫存庫位,簡化商務、查詢等流程?,F有工具、工位的通用性。如果拆裝一個零部件需要幾種規(guī)格的工具,甚至現有工具都無法滿足:或是檢修幾種車型需要到不同的工位上完成,甚至現有的舉升設備都無法完成,這就造成了需要開發(fā)新的工具和工位,最終這些開發(fā)和建設費用,還是會轉移到用戶身上。標準件、易損件的通用性。
四、結束語
一款成熟的汽車產品在設汁之初,首先要獲取各方面的信息輸入,作為設計的指導和框架,然后才能在此基礎上不斷填充,進而發(fā)揮創(chuàng)新,最終完成設計。因此早期輸入是汽車產品設計的基石,是決定產品性能是否優(yōu)越的先決條件。
參考文獻:
[1]聞邦椿.產品的結構性能及動態(tài)優(yōu)化設計[J].汽車設計與發(fā)展,2015.
[2]韓清凱.現代機械產品設計在新產品開發(fā)中的重要作用[J].機械工程學報,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