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明
在中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產(chǎn)生了儒家、道家、墨家、兵家和佛家等眾多各有內(nèi)涵的特質(zhì)文化,這些文化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是廣大民眾在長期實踐生活中積淀而成,是眾多智者畢生奉獻出來的精華。作為深受墨家思想影響的武俠文化,一直流行于廣大社會民間,他們俠義情懷、瀟灑自由、伸張正義等精神深深融進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中國的武術(shù)不僅是項強身健體的運動,更是深受中華民族和世界人民喜愛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武術(shù)與現(xiàn)代聲像、音樂的完美結(jié)合,成就了一部部電影經(jīng)典之作,武俠電影里的誘人招式、優(yōu)美歌曲、人物形象,成為中國向外傳播的重要精神文化。
中國武俠電影總是帶著神奇與迷人的色調(diào),江湖道場的俠骨柔情、蕩氣回腸,英雄們追求自由逍遙的生活環(huán)境,夢想與紅顏知己快意人生,期待與豪杰友人對酒當歌,行走江湖路上的笑傲閑談。一部好的武俠影片,小到能打動觀眾的內(nèi)心世界,大到能夠藝術(shù)反映一個時代,傳播江湖人物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展現(xiàn)江湖之間的真善美和假惡丑。環(huán)顧中國電影,成就了李小龍、徐克、洪天寶、袁和平、程小東、成龍、李連杰、甄子丹、趙文卓、楊紫瓊、章子怡等一批國際巨星,輝映世界影壇,不僅是華人的驕傲,還是民族的豐碑,更是把中國文化傳播世界。在武俠片中,《男兒當自強》《少林少林》《牧羊曲》《精武英雄》《信仰》《一生所愛》等眾多主題曲成為傳達江湖人士的獨特心聲,或慷慨激昂,或優(yōu)美動聽,或溫婉多情,或瑰麗凄美,不僅喚起了潛藏于中國觀眾內(nèi)心的英雄豪情,更是傳播了民族鮮明的音樂特色,渲染了濃郁的江湖文化,造就了一部部經(jīng)典的武俠影片。
一、 自強不息與剛健有為審美型
《易經(jīng)》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眲钤诋敾实刍丶視r也不由得歌唱道:“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歌曲何等剛健,何等自強,何等氣魄。中國近現(xiàn)代以來與西方對抗過程中屢遭挫折失敗,不管晚清政府和歐美列強簽訂多少不平等條約,不管日本多么兇殘侵略中華大地,但中國人民沒有真正屈服,沒有失去民族自信。電影《男兒當自強》的主題歌曲就是自強不息和剛健有為的經(jīng)典表現(xiàn),深刻生動表現(xiàn)了黃飛鴻不畏強權(quán)、勇于抗爭、不怕犧牲的愛國精神?!鞍翚饷鎸θf重浪,熱血像那紅日光,膽似鐵打骨如精鋼,胸襟百千丈眼光萬里長,我發(fā)奮圖強做好漢,做個好漢子每天要自強,熱血男兒漢比太陽更光,讓海天為我聚能量,去開天辟地為我理想去闖,看碧波高壯,又看碧空廣闊浩氣揚,我是男兒當自強,強步挺胸大家做棟梁做好漢,用我百點熱耀出千分光,做個好漢子,熱血熱腸熱比太陽更光!”由武俠譜曲才子黃霑和林子祥合力打造的這首配樂,將中國音樂和西洋音樂完美結(jié)合,其曲調(diào)激情高昂、雄渾有力,其歌詞豪邁大氣、蕩氣回腸,與電影主題相得益彰,烘托出影片的史詩氣度,將我堂堂中華男兒的威武形象傳頌四方?!赌袃寒斪詮姟窔鈩轀喓瘛⒐?jié)奏鮮明,對音樂整體畫龍點睛,它的強勁有力,更恰到好處地添加了“男兒”與“自強”的意味,與宏大場面相得益彰,是武俠電影中最經(jīng)典音樂主題曲,在一代代中國人心中久久激蕩回唱。
中國的近現(xiàn)代史,和日本爭斗最為激勵,由甄子丹主演的《精武門》就是自強不息和陽剛奮發(fā)的主題曲?!坝靡簧鲆粋€精武英雄熱血源在心中,人一生如果學會了自重,不怕未得尊重,凄風凄雨與我相逢,仍不忘中國夢。有誰甘愿低頭屈服,和我心絕不兼容,亂世中雖感惶恐,我是中國巨龍。不畏懼也不受控,挺著胸勇往直沖,堅毅不倒是光榮。盡一生任浪濤如何洶涌,熱血未曾波動,盡一生任逆運如何捉弄。心存一片天空,告訴你們,我們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前方雖然迷霧寒風,落空卻有感動,讓家國跨過險峰?!笔澜缑褡逍愿窀鳟悾鞣饺耸琴澝缽娬?,日本人是恃強凌弱。甄子丹主演的陳真形象,改變了西方和日本列強對中國人的看法,中國人不是懦夫,中國武術(shù)不是花拳繡腿,而是速度、耐力、爆發(fā)力有機結(jié)合強身健體運動,更是一種剛健有為和自強不息的文化精神。
二、 肝膽俠義與蕩氣回腸審美型
從原始社會走到今天的信息社會,人類一直向往富裕文明的大同社會,但社會一直存在各種利益矛盾。因此,當人們看見不平等和受欺壓的事情發(fā)生時,肝膽俠義和挺身而出的行為就會上演,武俠電影情節(jié)雖然有所虛構(gòu),但正義戰(zhàn)勝邪惡的理念始終沒有動搖。江湖存在各種恩怨情仇,社會利益爭斗不止,人性是善良丑惡的交織物,電影《笑傲江湖》《東邪西毒》《滄海一聲笑》的主題曲真情反映了江湖恩怨情仇、名利爭奪?!靶t塵,紅塵多,可笑癡情最無聊。目空一切也好,此生未了,心卻已無所擾,只想換得半世逍遙。醒時對人笑,夢中全忘掉,嘆天黑得太早,來生難料,愛恨一筆勾銷。對酒當歌,我只愿開心到老,風再冷不想逃,花再美也不想要,任我飄搖。天越高心越小,不問因果有多少,獨自醉倒。今天哭,明天笑,不求有人能明了,一身驕傲。歌在唱,舞在跳,長夜漫漫不覺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但要微笑樂觀,一個“笑”字是如此的豁達飄逸;而一個“傲”字又是何等地狂放不屈,不因困難而人生受辱。黃霑創(chuàng)作的武俠歌曲,開場以一種大氣、高遠的氣度直撼人心,其曲調(diào)、歌詞所營造出來的古典蒼涼、俠義豪邁的意境,以一種大氣魄、大包容、大徹悟的江湖情懷,傳達中國武俠文化所尊崇和遙望的高遠境界,成為詮釋武俠電影的經(jīng)典絕唱。
三、 婉柔灑淚與纏綿似水審美型
中國的武術(shù)博大精深,特別是太極拳和醉拳,看似輕柔無力,其實深藏內(nèi)功,綿里藏針,這需長久修煉才成。李連杰主演的《少林寺》《太極張三豐》和成龍主演的《醉拳》,體現(xiàn)了中國武俠電影的文化精髓。武俠不僅有打打殺殺,還有淚灑江湖和柔情似水一面,呈現(xiàn)出武術(shù)文化的婉柔美。項羽一生征戰(zhàn)無數(shù),殺人如麻,不懼戰(zhàn)爭,但一首《垓下歌》深情反映柔情似水的內(nèi)心世界?!傲Π紊劫鈿馍w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醉拳》主題曲:“我顛顛又倒倒,好比浪濤,有萬種的委屈,付之一笑。我一下低,我一下高,搖搖晃晃不肯倒,酒里乾坤我最知道。江湖中闖名號,從來不用刀,千斤的重擔我一肩挑,不喊冤也不求饒,對情誼我肯彎腰,醉中仙好漢一條。莫說狂狂人心存厚道,莫笑癡因癡心難找,莫怕醉醉過海闊天高,且狂且癡且醉在今朝。我顛顛又倒倒好比浪濤,有萬種的委屈,我付之一笑?!彪娪啊渡倭炙隆返闹黝}歌《牧羊曲》:“日出嵩山坳,晨鐘驚飛鳥。林間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野果香山花俏,狗兒跳羊兒跑,舉起鞭兒輕輕搖,小曲滿山飄滿山飄,莫道女兒嬌。無暇有奇巧。冬去春來十六載,黃花正年少。腰身壯膽氣豪,常練武勤操勞,耕田放牧打豺狼,風雨一肩挑一肩挑,風雨一肩挑一肩挑,風雨一肩挑一肩挑?!薄短珮O張三豐》的主題曲《隨緣》:“刀光劍影不是我門派,天空海闊自有我風采。雙手一推非黑也非白,不好也不壞,沒有勝又何來敗,沒有去哪有來。手中無劍心中無塵,才是我胸懷。隨緣而去乘風而來,才是我胸懷。唇槍舌劍不合我姿態(tài),天空海闊才是我風采。雙手一推非虛也非實,不慢也不快,沒有勝又何來敗。沒有動哪有靜,手中無劍心中無塵,才是我胸懷?!本毠α晞κ欠浅P量嘀?,多少晨曦多少夜晚,多少錘煉多少汗水,多少思慮多少挑戰(zhàn),只有久久為功,才能修得其武道。一首《牧羊曲》和《隨緣》把練功之心與自然環(huán)境融合一體,風吹雨打,酸甜苦辣,勝似閑庭信步,展現(xiàn)一幅剛?cè)峒鏉?、綿里藏針的審美意境。
四、 瑰麗奇幻與波瀾詭譎審美型
中國武俠電影,招數(shù)變幻無窮,既有一招制敵的猛攻,也有波瀾詭譎的魔招,外人難懂功夫的真經(jīng)奧妙。周星馳主演的電影《大話西游》和《功夫》鮮明體現(xiàn)了瑰麗美和詭譎美。電影《大話西游》的主題曲《一生所愛》:“從前現(xiàn)在過去了再不回,紅落葉長埋塵土內(nèi)。起初終結(jié)時常沒變改,日邊的你飄蕩白云內(nèi)??嗪7浩饜酆?,在世間難逃避命運。相親竟不可接近,或我應(yīng)該相信是緣分,戀人別后永恒再不回。無言落寞放眼塵世岸,鮮花雖會凋謝,但會再開。一生所愛忍讓白云外,苦海泛起愛恨,在世間難逃避命運。”《天地孤影任我行》由于樂風極其蒼涼雄渾,既豪氣又悲壯,后在電影中多次被引用,最經(jīng)典的當屬《大話西游》。紫霞死時對至尊寶說:“我猜中了開頭,但我猜不中這結(jié)局……”響起的也是這首曲子,感動了無數(shù)人。電影《功夫》的主題曲《只要為你活一天》:“只要為你活一天,這是我心愿。只要為你活一天,這是我心愿。別再讓我心傷感,明知割不斷,為什么讓此恨綿綿。只要為你活一天,這是我心愿。只要為你活一天,這是我心愿。有多少愛的懷念,藏在我心坎。如果要忘了你,千難萬難?!敝苄邱Y的電影之所以受到觀眾喜愛,有市場消費點,核心秘訣是瑰麗奇幻和波浪詭譎的武術(shù)招式,不按常理出招,不按常理對話,不按常理演角,武俠動作、情節(jié)和語言既調(diào)侃人生遭遇,更解構(gòu)江湖恩怨,重建武俠道場新理念。
武俠電影雖是藝術(shù),但人在江湖也要拿出東西交換才能生存發(fā)展。在現(xiàn)代消費社會,影像文化“不再有精神和現(xiàn)實的二元分裂,不再需要靈魂的震顫和‘真理,說‘美已經(jīng)拋棄了被藝術(shù)所聲稱的對‘絕對或真理的追求,重新被定義為純粹的快感和滿足。”[1]電影是一種精神消費,是江湖生存規(guī)則與人生情感轉(zhuǎn)變的聲像大融合,那些崇高宣傳和虛假情感,那些字正腔圓的官話式樣和英雄人物的正義拯救,那種可以救人于水火的教化、探索和啟蒙,在消費社會難有受眾市場。電影歌曲形象傳播了個體在江湖中的孤立遭遇、歡歌笑語與無奈心境,深深觸動了人深處的靈魂,最終達到“興觀群怨變”的審美升華。
武俠電影是中國獨有文化,風格各異的經(jīng)典配樂令人魂牽夢縈,成為民族教育成長的文化基因,是傳承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武俠電影與主題配樂的精美融合,既給電影帶來演繹高潮,消費市場也廣泛傳播主題曲。每一首經(jīng)典的武俠電影音樂,都有著濃厚的文化內(nèi)涵,體現(xiàn)著不同的人生態(tài)度和人物形象,經(jīng)典優(yōu)美的武俠歌曲,不僅是對武俠生活的無限向往,更是對觀眾每個人的情感遭遇和人生理想的無限遐想。
參考文獻:
[1]弗雷德里克·詹姆遜.文化轉(zhuǎn)向[M].胡亞敏,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