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 翔
?
我與肖東發(fā)老師
◎ 蔡翔
收到肖東發(fā)老師辭世的消息時,我剛剛看完陳佩斯的話劇《戲臺》,說是喜劇卻是莫名的沉重?;丶业牡罔F里接到編輯出版研究中心老師的短信,說肖老師不在了,我是不是該寫點什么。
肖老師是我國編輯出版學科的前輩,還是我正高答辯主席、博士答辯老師,對我、對傳媒大學出版學科的發(fā)展,都提攜有加,恩重如山。我和肖老師第一次見面是在我正高評審答辯會上,那次答辯,我的表現(xiàn)不是很好,但是肖老師非常熱情,也很寬厚,給了我很大的鼓勵。他說他很早就注意到我,一開始是因為我寫的幾篇文章,后來是在我任職出版社社長之后,他對我個人的職業(yè)經(jīng)歷很感興趣,認為一個跨越大眾、教育、專業(yè)出版的出版人的從業(yè)及發(fā)展經(jīng)歷,應該成為編輯出版學科關注的對象。我與肖老師一見如故,經(jīng)常邀請他來傳媒大學參加學生論文開題、畢業(yè)答辯,給學生們講座。北大編輯出版學學生答辯,我也成了座上??停だ蠋熯€經(jīng)常邀請我去給北大相關專業(yè)的學生講課、講座。印象最深的一次是2010年中國文化產(chǎn)業(yè)新年國際論壇,那個論壇的規(guī)格非常高,他請我去做主題演講。我認真準備,作了關于出版企業(yè)上市的演講,效果很好。第二天《中華讀書報》用了很大一個版面刊登了這篇文章,引起了時任閻曉宏副署長的注意,還在全國出版局長會議上引發(fā)了關注,后來《出版輿情》還發(fā)了內參。這次經(jīng)歷讓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北大平臺的學術影響力,同時也深深地感受到肖老師邀請我去北大做學術交流,其實是對后輩最實際的提攜。
和肖老師相處這么多年,他給我的印象一方面十分嚴謹,另一方面又活潑可愛。說到嚴謹,他曾參加過我的博士論文答辯,可能委員老師們考慮到我任職出版社社長,答辯會上一邊倒都給了比較正面的評價,唯獨肖老師非常嚴肅地指出,綜述部分寫得過滿,其實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挖掘。這一語評正,讓我感覺到北大學者治學的平正,頓時心生敬意。說到活潑,印象很深刻的是,他曾經(jīng)把北大編輯出版學的幾十個學生組織起來,帶到傳媒大學作交流,氣氛很活躍,交流結束后大家還一起去唱歌,肖老師極富激情的歌唱至今仍深刻地留在我的記憶里。
2011、2012年前后,肖老師一直在考慮北大編輯出版專業(yè)在他退休后的發(fā)展問題。他先后兩次,先是委婉,后來直接和我談起這個問題,希望盡快找到合適的學科帶頭人撐起這一塊。肖老師的弟子很多,之前也有很多很優(yōu)秀的學生留校,但出版在新聞傳播領域中相對而言是一個小眾學科,空間有限,這些弟子后來發(fā)展很快,往新媒體和信息傳播等領域拓展了,北大傳統(tǒng)的編輯出版研究板塊后繼無人,新進的年輕教師又無法滿足北大對于學科帶頭人的一些基本條件。在這種情況下,肖老師跟我談及他的一些想法和要求,他看重我在教學科研、學科建設之外比較長時間的出版實踐經(jīng)歷,建議我考慮去北大擔起這一塊。我至今都非常感激肖老師的信任和提攜,對北大這個平臺也從內心羨慕和渴望。但我當時婉言謝絕了,最大的原因在于我在學術上的不自信。北大是有深厚傳統(tǒng)的學術高地,人才濟濟,而我只能算是半路出家,學養(yǎng)積累還遠遠不夠,離肖老師的風范和境界差得很遠。另外,從編輯出版的學科建設來講,我個人認為傳媒大學的建設條件相對更好一些,當時我擔任傳媒大學校長助理,同時兼任學校出版社社長和《現(xiàn)代出版》雜志主編,編輯出版學科兼具學理性和實踐性,必須有充分的實踐平臺才能保持學科的活力和創(chuàng)造性,這是我婉拒肖老師建議的一點點私心。今年3月,教育部公布了學位授權點專項評估的結果,看到北大主動放棄了出版碩士的學位授權,我感覺很遺憾,也很愧疚。肖老師果真是一個人撐起了一個專業(yè)和一個時代,他的離開無疑是我們編輯出版專業(yè)很大的損失。
肖老師退休后,我們的交流并沒有終止,在編輯出版學教學指導委員會會議等各式場合,我們保持著親密的交流。肖老師尤其對《現(xiàn)代出版》給予了極大的提攜。他自己是《人大復印資料》出版板塊的執(zhí)行主編,還邀請我和李頻教授擔任編委。這幾年,《現(xiàn)代出版》一直是他重點關注的刊物,我們也常常交流關于雜志的想法。我想,除開我們自己對刊物質量的孜孜以求,這幾年,雜志得以在轉載率、轉載量排名上取得比較好的成績,應該說與肖老師的提攜、鼓勵和指導是分不開的。前不久,我吩咐門生、《現(xiàn)代出版》編輯部主任唐穎去看望一下肖老師。我為什么突然有此想法呢?是因為在4月1日《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出版學科編撰預備會上,我沒有見到肖老師。大百科做的這件事是我國出版學界和業(yè)界的大事,對出版學科的規(guī)范化和整體布局將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在受邀的專家名單中,第一個就是肖老師,可見他在編輯出版學學科中的地位。我當時正在外地開會,趕緊趕回參會,就是想和肖老師以及各位同仁一起探討全媒體時代出版學科的布局和發(fā)展。但是肖老師沒有出現(xiàn),我心里當時就咯噔了一下,所以特別交待唐穎拜訪肖老師,還想著當面請教他對學科發(fā)展的看法和期待。結果,拜訪還沒成行,肖老師卻匆匆地離開了,給我們留下了深重難言的遺憾。他的離去實在太意外,即便已經(jīng)送了最后一程,到現(xiàn)在還緩不過神來,很是難過。最大的遺憾是我們這個還不夠成熟的編輯出版學科,離開肖老師這樣德高望重的學人的規(guī)劃與引導,我們這些后輩該如何不如履薄冰?我想,也許,愛我們的學科,愛我們的學生,嚴謹踏實地做好有益于學科發(fā)展的事,就是對肖老師最好的致意和懷念吧。
(蔡翔,中國傳媒大學副校長,《現(xiàn)代出版》主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