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麗, 馬淑云, 王 莉
(哈爾濱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 內三科,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
乳腺癌患者術后切口引流管留置時間的影響因素及護理對策
楊麗麗, 馬淑云, 王莉
(哈爾濱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 內三科,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關鍵詞:乳腺腫瘤; 乳腺癌; 引流時間; 根治術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嚴重威脅著女性的身心健康。近年來,中國乳腺癌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呈持續(xù)上升趨勢[1]。目前的治療方式普遍傾向于以外科手術治療為主的綜合治療,術后常留置引流管引流,以促進創(chuàng)口愈合;置管時間越長,患者創(chuàng)口感染、皮瓣壞死的機率就越大,創(chuàng)口愈合機率就越小,患者的生活質量及社會功能就會受到極大影響。因此,引流的好壞及引流時間的長短,將直接影響乳腺癌術后置管期間的治療、護理及愈后。本研究通過采集乳腺癌術后置管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研究置管期間的影響因素,并為臨床提供護理對策,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采集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本院病理診斷乳腺癌并行單側手術治療的共317例女性患者。納入標準:病歷資料及檢查資料詳盡;術后統(tǒng)一采用單管高負壓引流系統(tǒng)。排除標準:惡性腫瘤和乳腺癌晚期患者;排除具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肝、腎功能異常及凝血功能障礙者。去除不符合標準的51例患者,納入共266例患者?;颊吣挲g25~80歲,平均49歲。行乳腺癌根治術35例,改良根治術231例。
1.2方法
本次研究結合臨床,收集可能影響置管的因素,包括患者年齡、身體質量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 BMI)、合并高血壓、糖尿病,手術方式、淋巴結腫大數(shù)量、腋窩淋巴結清除范圍、切口情況、抗凝藥物應用等指征,研究其與術后置管時間的關系。經均衡性檢驗,上述數(shù)據(jù)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具有可比性。拔管指征:術后引流量<10 mL/24 h且引流通暢,連續(xù)2 d, 無皮下積液積血者可拔除。
1.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統(tǒng)計軟件SPSS 21.0和SAS 9.3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應用t檢驗和方差分析方法分析單個因素,多因素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單因素分析結果
60歲以上年齡組乳腺癌患者術后平均置管時間長于60歲以下年齡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BMI>24 kg/m2患者平均置管時間長于小于24 kg/m2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合并高血壓或糖尿病患者平均置管時間長于正常血壓、血糖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感染切口平均置管時間比非感染切口長,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手術方式、腋窩淋巴結清掃范圍、以及術后是否采取抗凝與置管時間無關(P>0.05), 見表1。
2.2多因素分析結果
以乳腺癌患者術后置管時間為因變量,患者年齡、BMI、切口感染與否以及是否合并高血壓、糖尿病5個因素為自變量,使用SAS 9.3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年齡及BMI進入多元線性回歸方程,為乳腺癌術后置管時間的獨立影響因素(P<0.05), 見表2。
3討論
乳腺癌是成年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多年來發(fā)病率居高不下[2],且有年輕化的趨勢。雖然近年來免疫治療、分子靶向治療、內分泌治療乳腺癌技術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一些新的術式也得到了創(chuàng)新,但受患者經濟條件、醫(yī)療資源等各方面的限制,目前仍以外科進行根治性治療為主,同時結合新輔助化療。術后創(chuàng)口的護理及引流也就成了大家非常關心的問題。
表1 乳腺癌術后置管時間單因素分析±s) d
表2 乳腺癌術后置管時間多因素分析
目前乳腺癌的外科治療中,仍以改良根治術為主。盡管保留了胸大肌,但由于創(chuàng)面大,切除組織多,造成淋巴及血液回流障礙,術后仍然較易發(fā)生滲血滲液而導致皮下積液,根據(jù)積液的來源不同又可分為血性液、組織液、淋巴液或脂肪液化等[3]。乳腺癌術后皮下積液是常見的并發(fā)癥,其影響因素眾多。國內外研究指出,其中高齡使患者術后置管引流時間明顯延長[4-5],與本研究具有一致性。目前認為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老年患者代謝相對變緩,免疫力低下,受到創(chuàng)傷后自我修復慢;老年患者多合并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使微循環(huán)障礙,造成術后皮瓣存活慢、炎性滲出時間長、積液吸收慢,影響引流效果;老年患者皮膚血供差,術后皮膚血運差而影響恢復。
影響置管時間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BMI。研究結果指出,超重或肥胖患者(BMI>24kg/m2)引流置管時間明顯長于BMI正?;颊?。BMI正?;颊哂捎谄は轮旧?,術中分離皮膚時創(chuàng)面小,從而造成組織損傷也相對較??;另外,由于目前普遍采用電切方式分離組織,皮下脂肪少也意味著電切時更少脂肪液化,術后創(chuàng)面脂肪較少發(fā)生液化,減少了脂肪性積液的形成而減少引流量,縮短置管時間。
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是引流管置管時間的重要影響因素。高血壓患者常發(fā)生水鈉潴留,正常情況下可通過淋巴管回流的代償性增加來減輕水鈉潴留;改良根治術患者術后淋巴管被切斷,導致增多的組織間液回流障礙,產生更多組織性積液。另外由于長期高血壓,高血壓患者血管形態(tài)及功能的損害造成血管電切后修復困難,出血增加,導致血性積液增多。對于糖尿病患者,由于長期的高血糖狀態(tài),造成微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受損,營養(yǎng)物質和免疫球蛋白補休供應減少,膠原合成減少,使得組織的修復速度變慢,延緩創(chuàng)口愈合。
乳腺癌患者術后的護理是一個綜合過程。感染是乳腺癌患者術后最常見的并發(fā)癥。研究表明[6],改良根治術后患者最主要感染部位是呼吸道和皮膚組織,新輔助化療、放療、引流時間延長及患者營養(yǎng)狀況等也都會影響患者的創(chuàng)口愈合時間,原因可能是因為化療或放療后患者的免疫力降低,營養(yǎng)狀態(tài)較差,不能很好地抵抗病原茵,從而易繼發(fā)感染。加強營養(yǎng)支持、提高免疫力、加強血糖控制及加強引流等對癥支持治療等,密切監(jiān)測血像,能夠有效預防感染。另外,抗生素的適當應用也能夠盡快控制感染的進一步加重。
近年來,皮下積液的發(fā)生率雖較前有所降低,但據(jù)文獻報道目前仍高達6%~40%[7]。術后引流管位置、淋巴瘺、包扎不當、肩關節(jié)過早過度活動等被認為是導致皮下積液的主要原因。研究指出,術后早期干預、密切注意患者創(chuàng)口情況、指導患者早期鍛煉等措施能夠促進肢體功能的恢復,從而縮短住院時間及減少并發(fā)癥,提高治愈率。另外,促進皮下積液的排出也有利于創(chuàng)口的盡快愈合。喻其霞等[8]采用經套管針負壓持續(xù)引流法治療31例遲發(fā)性皮下積液患者發(fā)現(xiàn),負壓持續(xù)引流組相比單純穿刺抽吸組不僅減少了引流時間和換藥次數(shù),而且還降低了患者近1/3的費用,同時還減輕了醫(yī)生的工作量,節(jié)省大量時間;張群[9]等采用持續(xù)高負壓引流,實驗組切口感染、皮下積液及皮瓣壞死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
創(chuàng)口的護理不可少,患者的心理護理仍不可少。乳腺癌術后患者往往因身體缺陷、恐懼等容易造成焦慮和抑郁,不利于術后的恢復。鐘素梅[10]通過對21例患者加強術后心理護理及患者肢體鍛煉指導,不僅在患者恢復過程中提高了患者恢復的信心和勇氣,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均能夠再次正視自己,重新融入社會,恢復工作和生活能力,充分說明了心理護理、術前教育、術后指導對于患者身心恢復的重大作用。
參考文獻
[1]Chen, S. Z. Shao. Strategy and progress of surgical treatment for breast cancer[J].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Surgery, 2015, 201-203.
[2]Zheng, Y. C. Wu and M. Zhang, The epidemic and characteristics of female breast cancer in China. China Oncology, 2013, 32-35.
[3]邊彩萍, 孔珺, 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皮下積液的高危因素[J]. 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 2016, 12(2):225-228.
[4]Zielinski, J. Analysis of selected factors influencing seroma formation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undergoing mastectomy[J]. Arch Med Sci, 2013, 9(1):86-92.
[5]林曉丹. 乳腺癌患者術后置管時間影響因素研究[J]. 中華乳腺病雜志, 2015, 25(5):307-311.
[6]李光明. 乳腺癌患者術后感染特征與危險因素分析[J].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6, 78(2):390-392.
[7]時華. 早期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根治術后并發(fā)癥的效果觀察[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4, 14(22):151-152.
[8]喻其霞. 經套管針負壓持續(xù)引流治療乳癌術后遲發(fā)皮下積液[J]. 浙江創(chuàng)傷外科, 2013, 26(1):25-27.
[9]張群. 探討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持續(xù)高負壓吸引護理對傷口預后的影響[J]. 首都食品與醫(yī)藥, 2016, 9(2):64-65.
[10]鐘素梅, 康利艷, 李慧菁. 乳腺癌根治術后的護理體會[J].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 2015, 61(23):223-225.
收稿日期:2016-02-10
中圖分類號:R 473.7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2353(2016)12-170-03
DOI:10.7619/jcmp.20161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