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媛 石梅芳
[摘要]在燕趙文化“走出去”戰(zhàn)略的實施過程中,外宣翻譯工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成功的外宣翻譯能夠將讓世界接觸、了解、認同博大精深的燕趙文化,大力推動和促進我省與外界的文化交流與溝通。本文旨在從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來研究外宣翻譯如何能夠在當前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最大程度發(fā)揮其在文化交流與文化推介方面的功能與作用,以實現(xiàn)燕趙文化走向世界的戰(zhàn)略目標。
[關鍵詞]燕趙文化“走出去”戰(zhàn)略;外宣翻譯策略;質量評估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6)08-0137-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08.064[本刊網(wǎng)址]http://www.hbxb.net
導語
據(jù)統(tǒng)計,目前90%的翻譯工作均屬于非文學翻譯(樊麗萍,2010),隨著我國對外文化交流事業(yè)的不斷深入與發(fā)展,外宣翻譯的工作量更是龐大。張?。?013)提出當前的外宣翻譯中存在著包括即望文生義、譯名不一以及中式英語在內(nèi)的三個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影響著對外宣傳的效果,甚至會對中外文化的交流與溝通起到阻礙的作用,因此如何有效分析外宣翻譯文本質量,構建翻譯質量評估模式,就顯得尤為重要。衡孝軍(2011)在功能語言學的理論框架下,構建了由原文的語境分析、譯文與原文的意義對等分析、譯文的文本功能分析三個步驟在內(nèi)的翻譯質量評估模式,并運用該模式對北京市的部分外宣翻譯文本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與評估。本文從接受美學的理論視角出發(fā),通過考察研究河北省文化外宣翻譯文本的規(guī)范性和有效性對外宣英譯文本的質量進行評估,嘗試為河北省外宣翻譯文本質量的分析與評估提供依據(jù)。
一、文化外宣翻譯文本的規(guī)范性
劉雅峰(2010)指出,“對外宣傳”是一個中國化的術語,它是通過各種形式、手段、渠道等向外界傳播有關中國的信息、宣傳中國對國際事務的認識、觀點、態(tài)度,其宗旨主要表現(xiàn)為傳播國家的立場主張;塑造完善的國家形象;反擊敵國的污蔑歪曲;改善國家生存的國際環(huán)境;影響對象國的對策行為。外宣翻譯包含兩次接受的過程,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會受到個人對文本審美情趣與體驗、對文化的已有認知等因素的影響,對文本進行再創(chuàng)造,與此同時,讀者在閱讀譯文文本的過程中,同樣會受到上述因素的影響,對譯文文本進行再次理解與創(chuàng)造,因此文化外宣翻譯文本的規(guī)范性就顯得極為重要,直接影響到翻譯文本的對外宣傳效果。
除在外宣翻譯過程中應盡量避免包括語法、邏輯、語用等各種錯誤之外,外宣翻譯譯者要將譯文讀者的文化、社會、經(jīng)濟、社會、歷史背景等要素充分考慮在內(nèi),以實現(xiàn)外宣翻譯宣傳效果的最佳化。外宣翻譯活動涉及到兩種甚至多種語言的轉換,必然要接觸不同的社會文化信息。從這層意義上說,外宣翻譯可以被看作一種跨文化的交際活動,具有一定的社會文化功能。尤金·奈達曾指出,首要的問題并不是語言之間的距離,而是讀者對象的各自的文化或次文化之間的距離。他強調翻譯的交際作用,認為翻譯文本應以接受者為出發(fā)點,通過語言形式的對應與功能的對等,實現(xiàn)有效的跨文化交際。
在翻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詞匯時,異化翻譯策略備受推崇。異化策略在翻譯時有意保留源于文本中的異質性,側重忠實原文的文化、社會、歷史等背景,保留原文文本所要傳遞的異國文化信息,有助于打破西方話語的權威性,凸顯中國語言文化特色。然而,也有學者指出,在外宣翻譯的過程中,要“防止‘偽異化的翻譯形式,一些涉及我國政治體制的內(nèi)容,簡單的異化翻譯很可能會引發(fā)誤解?!保ê庑④?,2011)例如,在中國.河北官方網(wǎng)站的文化版塊中有一篇短文,介紹中國著名旅日書畫家王德水在涿鹿三祖文化館的支持下,于湖南舉辦紀念中國共產(chǎn)黨誕辰90周年主題書畫展的新聞,新聞題目為"Wang Deshuiin praise of Communist Party 0f China'.新聞導語為“Wang De-shui.a Chinese artist living in Japan.is to launch an exhibitiontour 0f his ink and calligraphy works at museums in southern Hunanprovince,beginning in mid-June,to mark the 90th anniversary 0fthe founding 0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與新聞導語所傳達的內(nèi)容相比,新聞標題的翻譯就顯得過于簡單,只突出了政治色彩,而忽視了原文所要表達的文化、歷史與社會背景,容易誤導讀者,從而使讀者在意識形態(tài)方面陷入誤區(qū)。
二、文化外宣翻譯文本的有效性
在外宣翻譯的過程中,翻譯文本的社會效果取決于譯入語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的審美體驗和接受效果,因此,“讀者關照”成為了外宣翻譯中需要特別關注的因素,主要表現(xiàn)為“對譯文讀者語言審美特征和譯文讀者語言習慣的關照。”(蘇俊安,201 1)外宣翻譯文本的開放性與文化背景的多元性為讀者對文本的解讀提供了多種可能性,使得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依據(jù)個人的審美體驗與情趣對文本進行了二次創(chuàng)造與闡釋。
英國翻譯理論家彼得·紐馬克按照語言的功能,即使用語言的目的,將文本功能劃分為表達功能,信息功能和召喚功能。針對不同的文本類型,譯者應采取不同的翻譯方法,包括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對于大部分文本來說,如非文學文本、說明書、宣傳品等,都屬于具有召喚功能的文本,適合采取交際翻譯的策略來進行翻譯。交際翻譯嘗試對譯文讀者產(chǎn)生效果,使譯文對讀者盡可能產(chǎn)生原文的效果。在交際翻譯的過程中,譯者一方面努力用譯文讀者所能夠接受的方式去闡釋原文的涵義,另一方面有不可避免地由于文化、習俗、意識形態(tài)、語言習慣等方面的差異而在文本中“留白”,即給予讀者一定的空間去對文本進行自我解讀,以滿足其期待視野。針對文化外宣翻譯文本的文本類型與語篇功能特點,文化外宣翻譯應突出其宣傳的有效性,使得譯文能夠有限的篇幅內(nèi)最大程度地引起并滿足譯文讀者對異域文化的好奇與關注。為向國外讀者講好“河北故事”,在翻譯中有必要采取相應的策略對原文的內(nèi)涵進行講解和補充。
例如,河北省秦皇島市著名景點孟姜女廟的中文導游詞導語為“姜女苑是為了豐富孟姜女廟的景觀,在1992年仿造江南園林而修建的,向我們形象展現(xiàn)了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逼渥g文為“Lady Mengjiangs Garden is modeled after Chinas southerngardens.
Its motif is the story of Lady Mengjiang,who traveledthousands of miles to see her husband.who was doing~rced laboron the ereat Wall.”國外讀者對于中華文化,尤其民間故事有著濃厚的興趣,但又缺乏相應背景知識的職稱。因此,譯者在翻譯文本的過程中特意采取增譯的策略,擴展了原文的內(nèi)容,以最簡練的語言向讀者講述了孟姜女千里尋夫的故事,有效滿足了讀者對故事背景的期待。
再如,被稱為衡水三絕之一的“徐氏宮廷金魚”的解說詞為,“宮廷金魚是我國的國寶之一。金魚又稱‘金鱗仙子、‘水中牡丹、‘東方圣魚,被視為美的化身,它以晶瑩鮮艷、五彩繽紛、飄逸瀟灑、典雅大方的姿態(tài)聞名于世,是世界著名的觀賞魚類?!边@段解說詞中具有大量具有鮮明中國文化和語言特色的四字短語,讀起來朗朗上口,語言節(jié)奏鮮明,將宮廷金魚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在讀者的面前。然而,對于國外讀者來說,由于語言習慣的不同,若干異域背景的華麗辭藻的堆砌反而會影響他們對主題內(nèi)涵的理解和接受。譯文如下,“The‘PMaceGddfishare one 0f our cou~rys precious national treasures.Al-so called‘fairies with golden sc~es?!畉he peony in the water.and‘eastern holy fish,山ese p~ace gddfish are~ways regardedas the embodiment of beau~.and are famous worldwide for theircolorful and elegant movements.”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采取了譯述和摘譯的策略,以期最大程度地實現(xiàn)翻譯文本的清晰度。與文學翻譯不同,外宣文本的功能主要在于向國外讀者介紹中華文化,語言的簡潔明了有助于讀者的理解,可以避免讀者由于過度想象和語言的晦澀而帶來的困擾。
結語
河北省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十二五”規(guī)劃在“總體布局與發(fā)展戰(zhàn)略”中明確提出了文化發(fā)展的七大戰(zhàn)略,即改革創(chuàng)新戰(zhàn)略、龍頭引領戰(zhàn)略、項目帶動戰(zhàn)略、行業(yè)融合戰(zhàn)略、品牌興業(yè)戰(zhàn)略、區(qū)域協(xié)作戰(zhàn)略與“走出去”戰(zhàn)略,其中“走出去”戰(zhàn)略是指“以文化產(chǎn)業(yè)招商為突破口,將各種文化要素與不同所有制企業(yè)、國內(nèi)外文化市場相聯(lián)結,最大限度地開發(fā)文化產(chǎn)業(yè)商機?!币?guī)范和有效的外宣翻譯起著至關重要的橋梁與溝通作用,能夠在當前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最大程度發(fā)揮其在文化交流與文化推介方面的功能與作用,以實現(xiàn)燕趙文化走向世界的重大戰(zhàn)略目標。
(責任編輯:桂杉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