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芳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合作學習”已是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一種有效方法,也是當前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途徑,它能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和共同發(fā)展,更是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成功快樂的法寶。
一、科學組建學習小組,強化成員角色意識
要有效地開展討論、增強學習小組成員間的合作意識,小組成員優(yōu)化組合是關鍵。在小組組合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小組成員均衡搭配
小組成員的數(shù)量一般控制在4~6人,成員的分配上還要注意其性別、年齡、性格、興趣愛好、學習成績等各方面的差異,遵循異組同質,同組異質的原則,盡可能地使之達到平衡。在學習成績方面組合時要考慮到學習成績好的同學幫助學習基礎薄弱的同學,但學習成績懸殊不要過大。如果懸殊太大,容易使一方過于驕傲,而另一方則無話可說,達不到討論式教學的預期效果。又如性格方面,性格開朗善于表達的學生應盡可能的分散到各個小組,這樣既避免了同一小組過于熱鬧,又使得其他小組不會感到冷清。
(二)小組成員明確分工
每一個學生承擔一種特定的角色任務,人人都有活干,沒有旁觀者。在合作中小組長可由教師指定,也可實行自主承擔,輪換負責的方法,讓更多的學生參與指揮,獲得管理、學習的機會。這樣不僅能使學生的組織管理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同時在角色互換中,也學會了服從與尊重,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個性張揚奠定基礎。
(三)學習小組成員定期重組
學習小組要保持一定的穩(wěn)定性但又不能一成不變。保持一定的穩(wěn)定是指學習小組成立后如果在沒有特殊情況最好不要隨意變動,要讓學生在保持穩(wěn)定的環(huán)境下交流合作,有益于促進他們的合作意識,提高他們的討論質量。不能一成不變是指學習小組成立后不能一直不變動,經過長時間的交流與合作,學習小組成員間對彼此的思維和習慣都已經了如指掌,習以為常,再合作下去,對彼此能力的提高都沒有很大促進。
二、明確學習任務,保證合作時間
明確的學習任務是小組協(xié)同探究的先決條件,在組織學生進行合作之前一定要以具體的學習、探究內容作指向。
(1)一般來說,合作的內容應是學生在自學過程中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但是,在學生還沒有完全適應這種學習形式時,探究的問題不宜過難,可隨著學生合作技能的增強,逐步提升問題的難度。這些問題可以從學生的質疑中提煉出來,也可以由教師巧揭主旨相機引出,使組內的每一位學生在生活中親身體驗,悟出算理。
(2)合作學習關注學習過程,關注小組中每個成員積極主動地操作、探究、分析、補充和歸納的過程。合作時要保證學生討論交流的時間,時間過短易使剛剛展開的合作交流戛然而止,打斷了學生的思路,使學生覺得沒了頭緒,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合作時間過長,學生無所事事,紀律松散,也會影響合作效率。
三、把握開展合作學習的時機,增強教學的實效性
根據(jù)我的教學實踐經驗,認為在下列幾種情境下安排小組合作交流常常能產生理想的教學效果。
(一)當學生個人獨立操作的時間和條件不充足,或僅靠個人的思考得出的結論不全面時?,F(xiàn)行的小學教材中有許多知識需要學生動手試驗,通過分析試驗的結果自己去發(fā)現(xiàn)、探索、總結規(guī)律,而這種規(guī)律的獲得常常是反復試驗的結果。這時我們如在有限的時間內讓每個學生完成多次試驗,顯然是行不通的,如果分組活動,將每組試驗的情況進行整理、分析、歸納、總結,這樣就可使活動時間得到保證,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二)當學生獨立思考出現(xiàn)困難時。教師對學生在自主探索或練習中出現(xiàn)困難時,采用什么樣的引導方法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的關系很大。如果教師直接給出解法,授人以魚,學生以后遇到這類問題可能又會出現(xiàn)模糊狀態(tài)。要是采用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經歷中發(fā)現(xiàn)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就會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如在練習:學校、家、書店依次坐落在一條南北走向的大街上,學校在家的南邊20米,書店在家的北邊100米,張明同學從家出發(fā),向北走了50米,接著又向北走了70米,此時張明的位置在什么地方?當時有的學生說小明在家,有的說在學校,有的說在書店。面對不同的結果,不宜立即給出說對或說錯的結論,而應引導同座位的學生通過擺棋子,具體地去數(shù)一數(shù)小明到底在什么地方。通過實際操作,共同探討,形成正確結論,原先錯了的學生也找到了錯的原因,并在實踐中加深了對這道題的理解。
(三)當問題具有多解性或爭議性時。對于教學中的開放性問題,我們總是特別強調讓學生說出自己的解題策略。但由于這類問題的解題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往往因同學們的各抒己見而爭論不休。解決實際問題類應用題時,可以開展小組討論,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問題,使問題越辯越明,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尊重和發(fā)揮,同時也訓練了學生多向思維、求異思維的能力,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
四、適時指導合作學習,學后再質疑
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充當著“調控者”和“指導者”的角色。必要時進行干預,看到合作冷場要采取靈活有效的措施激活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的大膽表達。小組交流完畢后,副組長要及時對小組成員的發(fā)言進行整理,對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予以總結,并交給組長,準備在全班學習時進行交流。做到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把關,保證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五、注重合作學習評價,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潛能
現(xiàn)代合作學習的理念認為,建立一種引導的、多元的客觀評價體系,能促進合作者更加有效地進行合作學習。
(1)評價的方式要多元化。個人評價與小組評價、自我評價與同伴評價、學生評價與教師評價相結合。這幾種評價雖可多重組合,共同在合作學習中發(fā)揮作用,但小組自評與同伴互評非常重要,因為這種評價體系關注的是學生團體合作意識與合作成果,不僅有利于組內合作、組間競爭格局的形成,而且有利于學生個體的反思,以便在下次合作中更好地表現(xiàn)自己。
(2)注重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評價內容通常有: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個人對小組的貢獻;是否達到建構意義的要求;小組成員的合作精神、凝聚力的體現(xiàn),能力的生成等。在學生評價與教師評價中,我們雖主張以學生評價為主,但教師的積極評價是必不可少的,特別是學生對合作的技能尚未掌握的時候,教師的評價則更見導向與激勵性。
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在學習知識,也學會了團對合作,學會了自我表現(xiàn),他們自信心得到提高,社交能力得到提高,“合作學習”讓孩子們感受到學習的快樂,生活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