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
(河北省廊坊市第十二中學,河北廊坊065003)
關于優(yōu)化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的策略分析
王浩
(河北省廊坊市第十二中學,河北廊坊065003)
美術鑒賞課是高中美術課程中舉足輕重的一部分。通過鑒賞課,教師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而實現(xiàn)學生個人的全面發(fā)展。但由于高中學生學業(yè)任務重,學生對非高考科目的輕視,使得美術鑒賞課并未達到應有的理想效果。因此,教師必須優(yōu)化高中美術鑒賞課的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使學生在完成繁重的學習任務的同時,獲得美的體驗,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
優(yōu)化;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策略
素質教育的基本準則就是德智體美勞的教育。其中的“美育”,指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為了實現(xiàn)美育,從幼兒園階段到高中,學校一直都開設美術課。而高中階段以鑒賞課為主。在鑒賞課中,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可以對美術作品深一步地分析與評價,理解作品表達的意義和抒發(fā)的感情,進而陶冶自身情操,提高藝術修養(yǎng),實現(xiàn)美育的目標。針對高考學生的特點,教師要及時改進教學措施,優(yōu)化課堂教學,使得學生在高考的壓力下,也能提高自身有關美的素養(yǎng)。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美術鑒賞課充滿興趣,端正對課堂的學習態(tài)度,教學才能發(fā)揮最大的作用。對學生興趣的激發(fā),可以從學生入手,利用課前的幾分鐘與學生暢所欲言,了解學生內心真實的想法,進而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此外,教師也必須端正態(tài)度,認真?zhèn)湔n,高度重視,這樣教學活動才能良好地進行,實現(xiàn)教學目標。
教材只是教學的載體,對于鑒賞課來說,教師要學會靈活地運用教材,不要照本宣科,而應該選擇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或者與學生經驗有關的內容進行教學,這樣更容易讓學生走進課堂,不至于讓學生感覺美術這門課程浩瀚無邊,自己與之格格不入。如在講解《西方現(xiàn)代藝術》時,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一下凡·高。引導學生了解凡·高的個性,并由他的生平事跡,感悟作者當時的思想狀態(tài)。接著,我向學生展示出其作品,如《向日葵》《麥田的烏鴉》《星空》等,讓學生體味畫作中透露出來的作者內心的想法與感情,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之前的美術鑒賞課堂多采用教師講授學生聽課的模式進行,使得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對于課堂的參與度不高。而且,學生的主體意識淡薄,不能及時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僅僅是聽教師在感嘆這幅畫作如何美,如何經典,漸漸地失去了對美術課堂的興趣。優(yōu)化美術鑒賞課堂,就是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與自主性,真正變教師的“講賞”為學生的欣賞。教師在教學中起的是引導與促進的作用,及時對學生的表述進行補充與糾正,進而讓學生體會到自己發(fā)現(xiàn)知識的快樂與成就感。鑒賞的過程其實是學生的主動參與,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而教師單純地講授卻會抹殺學生的真情實感,也會阻礙學生審美能力的發(fā)展。如在《中國民間美術》這一課中,教師就可以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分享他們眼中的民間藝術都有哪些,自己在哪里見過它們,自己親自感受過的民間藝術有哪些,并談談當時自己的感受。學生往往會提到民間藝術中的剪紙、年畫、刺繡等。教師可以以剪紙為例子,讓學生總結其中的藝術語言特征,如寓意性和象征性,并舉例說明其中的寓意或象征。同時,教師可以介紹中國著名的剪紙之鄉(xiāng),擴寬學生的知識面。有條件的話,教師還可以帶學生進行剪紙創(chuàng)作,讓學生近距離接觸該藝術,進而從審美價值和社會意義等方面理解民間美術的藝術語言。這樣的教學效果比教師單方面講授要好得多,可使學生在自己的探究中得到知識,更容易掌握知識,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繼續(xù)學習的興趣。
鑒賞課中,學生的直觀感知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師應多選用直觀教具,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現(xiàn)代化教具越來越實用,越來越方便。教師可以多選擇現(xiàn)代化教具,利用其獨特的表現(xiàn)形式,將聲音、圖畫、文字巧妙地結合起來,帶給學生更多的感官體驗,使學生將抽象的美放到具體的場景中去理解,給學生提供更大的美學知識世界。多媒體常??梢杂迷阼b賞課中,它集聲音、圖片、文字為一體,更容易帶給學生情感的共鳴,具有較強的感染力。如在講授《中國山水畫》時,教師可以結合最近的新電影《功夫熊貓Ⅲ》進行講解。這部電影中有較多中國元素,特別是烏龜大師和天煞的過往,以及熊貓村都用了中國山水畫風格的畫作來表現(xiàn)。教師可以選擇用該影片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觀看影片片段的同時感受中國山水畫。通過多姿多彩的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讓學生加深理解,進而培養(yǎng)其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各個學科之間既有差異,又相互聯(lián)系,教師在美術鑒賞中可以結合其他學科進行教學,這樣既增進了課堂的趣味性,也更容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把音樂融入課堂中,如在欣賞元代文人畫家倪瓚的《漁莊秋霽》時,配上中國古古典的琵琶曲《夕陽簫鼓》,學生就更能理解畫作中的所思所感,體味作者寧靜致遠的心境。又如,在欣賞《溪山行旅圖》時,為了讓學生理解畫作中高山的巍峨,教師可以借助語文教學中的古詩《望廬山瀑布》,用古詩更形象地體現(xiàn)畫作的意境。
高中美術鑒賞課的優(yōu)化是一個反復實踐、反復總結、不斷提高的過程。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也要根據(jù)自己學生的學習特點和知識水平,結合自己的教學能力,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鑒賞課中發(fā)展自己審美能力,學會創(chuàng)造美、欣賞美,使身心得到全面發(fā)展,進而完善自己的個性,全面提升自我。
[1] 侯新宇.優(yōu)化高中美術鑒賞課課堂策略的研究[J].教育界,2014(6).
[2] 莊晶.高中美術鑒賞課的有效性探析[J].中學教學參考,2012(6).
[3] 張磊.淺談新課改下的高中美術鑒賞教學[J].青年科學:教師版,2013(2).
[責任編輯張宇]
G63
A
1673-9132(2016)31-0201-02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