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娟 陸 慶(江蘇啟東市人民醫(yī)院,江蘇 啟東 226200)
?
2014年某院藥品不良反應報告的調查分析
杜 娟 陸 慶
(江蘇啟東市人民醫(yī)院,江蘇 啟東 226200)
【摘要】目的 了解藥品不良反應在我院的發(fā)生情況及其給患者造成的危害,分析藥品不良反應的特點和規(guī)律,促進臨床的合理用藥。方法 對我院2014年206例藥物不良反應的病例報告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在206例報告中,涉及的藥品有95種,抗感染藥數量居首,其次是中藥制劑、免疫功能損傷藥物、心腦血管藥物以及一些靜脈給藥的藥物。藥物不良反應對患者皮膚及其附件的損傷最多,其次是對消化系統(tǒng)的損傷。結論 在日常用藥中,醫(yī)護人員應當注意合理用藥,加強監(jiān)測藥物的不良反應,盡量減輕患者的痛苦。
【關鍵詞】藥品不良反應;抗感染藥物;皮膚及其附件損害
隨著我國各項藥品管理辦法和不良反應監(jiān)測辦法的頒布,藥品不良反應(ADR)監(jiān)測和報告工作已經漸漸深入開展,引起了醫(yī)院的廣泛重視[1]。我院自2002年成立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機構之后,報告數量明顯增多,且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2014年上報的藥物不良反應報告共有206份,現對所有報告進行綜合性的分析,以探討藥品不良反應的一般規(guī)律與特點,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
資料是我院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機構在2014年上報的206份ADR報告,對所有報告中患者的性別、年齡和出現不良反應藥品的種類、用藥途徑、劑型、日劑量、不良反應表現以及癥狀分類和轉歸情況進行頻數分析[2]。
在206份藥品不良反應報告中,男性患者93例、女性患者113例,年齡分布情況見表1。其中年齡構成比最大的是61~70歲,占20.39%,最小的是21~30歲,占7.28%。
表1 206例患者的年齡分布情況[n(%)]
出現不良反應藥品的種類和頻數統(tǒng)計如下,中西藥物一共95個品種,給藥途徑主要是靜脈給藥。其中抗感染藥物最多,共有21種(22.08%)、81例(39.32%),其中注射用頭孢類藥物17例、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鈉注射液13例、注射用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鈉12例、奧硝唑氯化鈉注射液9例、注射用阿莫西林鈉克拉維酸鉀和克拉霉素緩釋片各6例、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分散片4例、加替沙星注射液3例、注射用青霉素鈉2例,羅紅霉素膠囊、阿莫西林膠囊、鹽酸左氧氟沙星膠囊、頭孢克洛緩釋膠囊和阿奇霉素膠囊各1例。其次是中藥制劑類藥物占比較高,共有31種(32.63%)、50例(24.27%),其中生脈注射液8例,銀杏葉注射液、參麥注射液、天舒膠囊各2例,醒腦靜注射液、舒血寧注射液、一清膠囊、裸花紫珠膠囊、復方玄駒膠囊、血府逐瘀膠囊各2例,此外參附注射液、蒲地藍消炎膠囊、王氏保赤丸、脈絡寧顆粒、膽寧片、寧泌泰膠囊等均為1例。
此外,影響免疫功能的藥物是注射用胸腺肽,出現了10例(2.43%),心血管藥物有8種(8.42%)、13例(6.31%);對比劑和診斷制劑有2種(2.11%)、4例(1.94%);利尿劑3種(3.16%)、3例(1.46%);消化系統(tǒng)用藥7種(7.37%)、12例(5.83%);降糖藥1種(鹽酸二甲雙胍片);呼吸系統(tǒng)用藥2種(2.11%)、3例(1.46%);抗腫瘤藥6種(6.32%)、12例(5.83%);止血藥2種(2.11%)、5例(2.43%);腎上腺皮質激素類2種(2.11%)、2例(0.97%);其他類藥物7種(7.37%)、11例(5.34%)。
引起ADR前10位藥物及其臨床表現如下: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鈉注射液(13例)、主要癥狀有惡心嘔吐,皮疹,頭暈,乏力,心悸,頭痛,靜脈炎,精神紊亂,食欲不振,面部皮膚水腫,失眠,局部皮膚疼痛;注射用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12例),癥狀是發(fā)熱,皮疹,瘙癢,腹瀉,靜脈炎,腸道菌群紊亂,惡心,嘔吐,心跳加速,頭暈,面部潮紅;奧硝唑氯化鈉注射液(9例),癥狀有困倦,眩暈,口腔金屬味,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胃部不適,皮疹,瘙癢;生脈注射液(8例),癥狀是頭暈,頭痛;馬來酸曲美布汀片(8例),癥狀主要是惡心,嘔吐,頭痛,頭暈,腹瀉,皮疹,瘙癢;注射用頭孢西丁鈉(8例),癥狀是惡心,眩暈,胸悶,食欲不振,皮疹,瘙癢,頭昏,靜脈炎;雷貝拉唑腸溶片(7例),癥狀是皮疹,瘙癢;注射用阿莫西林鈉克拉維酸鉀(6例),主要癥狀是皮疹,瘙癢,面部皮膚潮紅,全身皮疹;克拉霉素緩釋片(6例),癥狀是腹瀉,心跳加快,頭暈,惡心,無力,腹痛;注射用胸腺肽(5例),癥狀是發(fā)熱,皮疹,瘙癢,胸悶,眼瞼浮腫。
所有藥物不良反應累及的器官和系統(tǒng)中,皮膚及其附件損害最多,有70例(33.98%),臨床癥狀是皮疹、全身瘙癢,面部潮紅,眼瞼水腫;消化道損害居第二位,有63例(30.58%),癥狀是胃部不適,惡心,嘔吐,腹瀉,腹痛,口腔異味感,食欲不振,胃部飽脹,腸功能紊亂,消化道出血,便秘;接著是中樞外圍神經系統(tǒng)及精神損害,27例(13.11%),癥狀是頭痛,頭昏,眩暈,手腳發(fā)麻,精神興奮,失眠;心血管和呼吸系統(tǒng)損傷的有8例(3.88%),癥狀是心悸,胸悶,心慌,胸痛,心率加快,咳嗽加劇,干咳;全身性反應的有6例(2.91%),癥狀主要是寒顫,全身乏力,發(fā)熱,全身游走性疼痛;泌尿系統(tǒng)反應的有1例(0.49%),癥狀為尿崩癥;局部反應的有28例(13.59%),表現有靜脈炎、局部疼痛,雙眼充血;其他反應的有3例(1.46%),癥狀是喉嚨嘶啞,肌肉酸痛,男性乳房發(fā)育。
2014年我院共有206份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對其進行全面的統(tǒng)計分析后可知,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比例為1∶1.22,成年人占比最大,其次是老年人,20~60歲人群共有103例,占50%。出現不良反應的藥品以抗菌藥物為主,其中頭孢菌素類、青霉素類以及喹諾酮類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最為常見。靜脈給藥途徑引起的不良反應居多,其次是口服用藥,由于靜脈給藥能直接進入血液,起效較快,因此在臨床中得到較廣泛的應用,然而藥物的理化性質、相互作用、輸液速度、制劑雜質等因素容易導致不良反應的出現[3],因此在臨床用藥時,建議先口服后靜脈的給藥原則。引起不良反應的前十位藥物中有6位是注射制劑,其中中藥制劑占比為24.27%,由于注射制劑的使用普遍性較高,出現的不良反應事件也在逐年升高。其中中藥制劑的說明書一般在不良反應方面的闡述并不詳細,但也不代表安全性高,因此需要嚴格考量其適應證和用法用量。在實際工作中,醫(yī)務工作人員需要加強對藥品不良反應的監(jiān)測,并做好不良反應的知識宣傳,為臨床用藥提供真實可靠的參考,確?;颊叩陌踩盟?。
參考文獻
[1] 謝華,張桂林,王榮,等.2012 年我院609 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中國藥物應用與監(jiān)測,2014,11(4):224-226.
[2] 崔宇姣.2008~2010我院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藥物流行病學雜志,2011,20(12): 626-628.
[3] 韋英.2008年我院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小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9, 6(23):112-117.
中圖分類號:R969.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09-009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