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勝宇 王松清(廈門大學附屬福州市第二醫(yī)院麻醉科,福建 廈門 350009)
?
不同麻醉方法對老年胃癌根治術患者麻醉恢復質量的影響
鄭勝宇 王松清
(廈門大學附屬福州市第二醫(yī)院麻醉科,福建 廈門 350009)
【摘要】目的 探討不同麻醉方法對老年胃癌根治術患者麻醉恢復質量的影響。方法 本研究將在我院擇期接受胃癌根治術治療的84例老年患者按照數字表法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其中對照組給予全憑靜脈麻醉,研究組給予靜吸復合全麻聯(lián)合硬膜外阻滯麻醉,比較兩組患者的麻醉恢復質量的相關指標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結果 研究組與對照組患者術畢自主呼吸恢復時間比較無明顯差異(t=1.58,P>0.05)。而在研究組的蘇醒時間、拔除氣管導管時間及PACU停留時間均較對照組明顯縮短(t=4.65、3.76、5.23,P<0.05)。研究組患者術畢躁動和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χ2=5.13、10.12,P<0.05)。結論 與全憑靜脈麻醉相比,采用靜吸復合全麻聯(lián)合硬膜外阻滯對老年胃癌根治術患者實施麻醉可明顯改善麻醉恢復質量。
【關鍵詞】老年;胃癌根治術;麻醉;恢復;質量
本研究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將在我院擇期接受胃癌根治術治療的老年患者按照數字表法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其中對照組給予全憑靜脈麻醉,研究組給予靜吸復合全麻聯(lián)合硬膜外阻滯麻醉,比較兩組患者的麻醉恢復質量的相關指標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現(xiàn)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擇期接受胃癌根治術治療的老年患者84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33例;年齡62~78歲,平均年齡(69.22±7.10)歲;體質量53~76 kg,平均體質量(62.58± 7.23)kg;按照數字表法將84例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2例,經統(tǒng)計學分析發(fā)現(xiàn)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及體質量比較均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χ2/t=0.12、0.45、0.58,P>0.05),具體可見表1。
1.2 納入標準:①ASA 分級Ⅰ~Ⅲ級,經病理確診為胃癌;②與患者簽訂知情同意書;③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3 排除標準:①排除有精神異常、內分泌系統(tǒng)疾病、嚴重心、肺功能障礙;②排除藥物過敏史者;③排除存在麻醉禁忌證;④排除脊柱畸形或有硬膜外麻醉禁忌及嚴重外傷或手術史者。
1.4 方法:患者麻醉前常規(guī)禁食水,不用術前藥。入室后開放前臂靜脈通路輸注乳酸林格液。面罩吸純氧(5 L/min)并常規(guī)監(jiān)測BP、HR 和SpO2,研究組患者于T8~9間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成功后給予試驗量2%利多卡因3 mL,確定麻醉平面出現(xiàn)且無不良反應后,于切皮前30 min 硬膜外腔注射0.596%羅哌卡因+2 μg/mL 芬太尼混合液10 mL。左橈動脈穿刺置管常規(guī)監(jiān)測心電圖(ECG)、心率(HR)、血氧飽和度(SpO2)及腦電雙頻指數(BIS),右側橈動脈穿刺置管觀察麻醉手術中收縮壓(SBP)、舒張壓(DBP),右頸內靜脈穿刺置管監(jiān)測中心靜脈壓(CVP)[1]。靜脈輸注乳酸鈉林格液5 mL/kg 后開始全身麻醉誘導:靜脈注射咪達唑侖0.03 mg/kg、芬太尼3~4 μg/kg、丙泊酚1.0~1.5 mg/kg,待意識消失后,靜脈注射順式阿曲庫銨0.2 mg/kg,3 min 后行氣管插管。兩組麻醉維持均采用采用靶控輸注瑞芬太尼(效應室靶濃度為6 ng/mL)及靶控輸注丙泊酚(效應室靶濃度為2.0 μg/mL),血漿靶濃度(Cp)1.0~2.5 μg/mL 或持續(xù)吸入七氟醚(研究組),呼氣末濃度1.0%~3.5%。間斷靜注維庫溴銨0.1 mg/kg維持肌松。維持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PETCO2)30~40 mm Hg (1 mm Hg=0.133 kPa),術中做好患者保溫工作,使鼻咽溫在35.5~37.5 ℃。全麻后將溫度探頭置入患者鼻咽部后,持續(xù)監(jiān)測體溫。均于手術結束前30 min停用維庫溴銨,研究組硬膜外腔注射上述局麻藥混合液5 mL,對照組靜脈注射芬太尼0.5~1 μg/kg,縫合皮膚時停止所有麻醉藥物。待患者達到拔管指征(即患者自主呼吸逐漸恢復規(guī)律,呼之睜眼、自主呼吸頻率≥12 次/分,潮氣量≥5 mL/kg,呼吸空氣SpO2>95%,拔除氣管導管,術畢,患者帶管入麻醉恢復室(PACU)繼續(xù)觀察。
1.5 觀察指標:①兩組患者麻醉恢復質量相關指標比較:記錄并比較兩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復時間、蘇醒時間、拔除氣管導管時間及PACU停留時間[2]。②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躁動、惡心嘔吐、寒戰(zhàn)、心血管事件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1.6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進行t檢驗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的意義。
2.1 兩組患者麻醉恢復質量相關指標比較:由表1可知研究組與對照組患者術畢自主呼吸恢復時間比較無明顯差異(t=1.58,P>0.05)。而在研究組的蘇醒時間、拔除氣管導管時間及PACU停留時間均較對照組明顯縮短(t=4.65、3.76、5.23,P<0.05)。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表2 兩組患者麻醉恢復質量相關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麻醉恢復質量相關指標比較(±s)
組別 n 自主呼吸恢復時間(min) 蘇醒時間(min) 拔除氣管導管時間(min) PACU停留時間(min)研究組 42 4.01±2.46 8.72±4.16 9.22±2.46 25.33±21.01對照組 42 4.32±2.10 13.21±4.43 13.62±3.13 45.16±26.10 t 1.58 4.65 3.76 5.23 P >0.05 <0.05 <0.05 <0.05
2.2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由表3可知研究組患者術畢躁動和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χ2=5.13、10.12,P<0.05)。而兩組患者的惡心嘔吐、寒戰(zhàn)的發(fā)生率比較則無明顯差異(χ2=3.11、0.21,P>0.05)。
表3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n(%)]
隨著人口老齡化,因惡性腫瘤接受外科手術治療的老年患者日益增多。老年胃癌根治術患者常合并心腦血管系統(tǒng)疾病,圍術期應激反應亢進直接影響術后恢復質量,恢復期躁動可使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心律失常,導致生存率降低[3-4]。術后疼痛是引起全麻恢復期躁動、寒戰(zhàn)的原因之一,改善老年患者的術后恢復一直是臨床醫(yī)師努力的方向[5-6]。本研究于將在我院擇期接受胃癌根治術治療的老年患者按照數字表法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其中對照組給予全憑靜脈麻醉,研究組給予靜吸復合全麻聯(lián)合硬膜外阻滯麻醉,比較兩組患者的麻醉恢復質量的相關指標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研究結果表明與全憑靜脈麻醉相比,采用靜吸復合全麻聯(lián)合硬膜外阻滯對老年胃癌根治術患者實施麻醉可明顯改善麻醉恢復質量。
參考文獻
[1] 張玲,邵先紅,王紅仙,等.不同麻醉方法對老年胃癌根治術患者麻醉恢復質量的比較[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2015,9(4):577-580.
[2] 牟傳琳,萬效梅.不同劑量丙帕他莫對胃癌根治術老年患者麻醉恢復期躁動與寒戰(zhàn)的影響[J].山東醫(yī)藥,2013,53(40):55-57.
[3] 周孝道,張雯雯,馬馳波.丙泊酚靶控輸注全身麻醉維持對老年胃癌根治術患者血流動力學和蘇醒質量的影響[J].現(xiàn)代實用醫(yī)學,2014,26(4):475-477.
[4] 丁娟,譚志明.瑞芬太尼復合七氟烷或異氟烷麻醉在老年胃癌根治術中的效果比較[J].中國綜合臨床,2012,28(6):567-570.
[5] 李剛,韓靜,劉毅,等.三種全麻維持方法對老年患者血流動力學和蘇醒質量影響的比較[J].當代醫(yī)學,2011,17(3):102-103.
[6] 何飛燕,蔣宗明,叢昊,等.硬膜外阻滯對全麻下腹腔鏡胃癌根治術老年患者蘇醒期躁動的影響[J].浙江醫(yī)學,2015,37(14):1235-1237.
中圖分類號:R735.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09-007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