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梅芳,趙露霞
(河北省邯鄲市涉縣中醫(yī)院病理室,河北 涉縣 056400)
?
HPV感染與宮頸上皮內瘤病及宮頸癌的聯(lián)系性分析探討
郭梅芳,趙露霞
(河北省邯鄲市涉縣中醫(yī)院病理室,河北 涉縣 056400)
【摘要】目的:分析HPV(人乳頭瘤病毒)感染與宮頸上皮內瘤病及宮頸癌的關系. 方法:選取2013-08/2014-08來河北省邯鄲市涉縣中醫(yī)院婦產科就診的宮頸上皮內瘤病、宮頸癌及宮頸炎患者共180例作為研究對象,并選擇同期來院體檢的健康婦女作為對照組(n=60),采用PCR引物對宮頸HPV感染及其型別進行檢測. 結果:CINⅠ組、CINⅡ/Ⅲ組、宮頸癌組HPV檢出率分別為62.50%、73.33%、86.67%,均較對照組、宮頸炎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INⅡ/Ⅲ組、宮頸癌組HPV 16/18組檢出率高于宮頸炎組、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HPV16/18型感染與CIN、宮頸癌的發(fā)生密切相關,通過早期進行宮頸HPV感染篩查,并采取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措施,可改善預后.
【關鍵詞】宮頸上皮內瘤變;宮頸癌;HPV感染
0引言
宮頸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fā)病率較高,據調查統(tǒng)計,宮頸癌的發(fā)病率位居我國乳腺癌第2位,而宮頸上皮內瘤變是宮頸癌發(fā)展過程中的癌前病變. 研究[1]表明,宮頸人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與宮頸上皮內瘤病及宮頸癌的發(fā)生與發(fā)展有密切聯(lián)系. 為進一步探討其相關性,本研究選取2013-08/2014-08來河北省邯鄲市涉縣中醫(yī)院婦產科就診的宮頸上皮內瘤病、宮頸癌及宮頸炎患者180例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08/2014-08來河北省邯鄲市涉縣中醫(yī)院婦產科體檢的患者180例作為研究對象,選擇同期健康體檢的婦女作為對照組(n=60),入選患者經宮頸病理學檢查正常,無尖銳濕疣病史,其中年齡21~67(平均37.2±2.8)歲. 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如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選擇由德國Merck公司提供的蛋白酶-K,上海方舟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供的Taq DNA聚合酶,美國Perkin Elmer公司提供的PE-2400型PCR擴增儀器. 選擇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HPV通用引物,并選擇同公司生產的HPV型特異引物. 首先提取DNA組織,采取乙醇沉淀法,提取DNA;其次,進行HPV PCR檢測,采用25 μL擴增體系,內含模板DNA 1 μL,Taq DNA聚合酶1 μL,上下游引物各1 μL等,加入無菌雙蒸水補足,直至體積為25 μL. 在HPV PCR檢測過程中,擴增條件設置為:在94℃環(huán)境下預變性5 min,在94℃環(huán)境下持續(xù)45 s,在55℃環(huán)境下持續(xù)45 s,在72℃環(huán)境下持續(xù)90 s,共30個循環(huán),最后在72℃環(huán)境下延伸7 min. 在2%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下,擴增結果,并采集凝膠電泳圖,每次擴增均設置陽性與陰性對照組. 通過多重PCR檢測,對HPV進行分型,經上述步驟操作后,收集PCR擴增陽性標本,采用HPV型特異性引物進行PCR擴增,以便進行HPV分型,同時每份標本擴增HPV 6、HPV 11、HPV 16、HPV 18[2].
1.3統(tǒng)計學處理應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8.0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HPV-DNA檢測結果經統(tǒng)計分析,宮頸炎組與健康體檢組HPV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CIN Ⅰ組、CIN Ⅱ/Ⅲ組、宮頸癌組與健康體檢組HPV檢出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HPV-DNA檢測結果 [n(%)]
aP<0.05vs對照組.
2.2不同型HPV檢測結果分析對照組、宮頸炎組、CIN Ⅰ組的HPV 6/11檢出率高于HPV16/18檢出率,而IN Ⅱ/Ⅲ組、宮頸癌組的HPV16/18檢出率均高于HPV6/11檢出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IN Ⅰ組、IN Ⅱ/Ⅲ組、宮頸癌組HPV 16/18組檢出率高于宮頸炎組、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近年來,隨著臨床檢測水平的不斷提高,HPV檢出率相應得到提高,但有研究[3]表明,HPV檢出率存在一定差異,其中正常人群HPV檢出率約為15%~40%,宮頸上皮內瘤病(cervical inte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約為30%~75%,而宮頸癌高達80%以上.
分析HPV感染與宮頸腫瘤相關的高危因素,有研究表明,HPV感染在性活躍的年輕女性中較為常見,但CIN、宮頸癌的發(fā)病年齡大多在40~60歲. 原因可能是:隨著社會的開放,大多女性過早、過頻發(fā)生性生活及性生活不潔等,引起宮頸炎的發(fā)生,易合并HPV感染,從而促進宮頸上皮細胞的轉化,最終發(fā)展為宮頸癌. 因此,臨床應早期進行宮頸HPV感染的篩查,對可疑HPV感染患者進行早期預防和治療,尤其是HPV16/18型感染,可改善預后.
【參考文獻】
[1] 羅建湘,呂文玲,謝聰莉,等. 宮頸上皮內瘤病及宮頸癌與HPV感染關系的探討[J]. 實用預防醫(yī)學,2007,14(1):75-77.
[2] 曾銀英,陳曉榆,田可歌,等. 東莞地區(qū)白細胞介素-10基因多態(tài)性與HPV感染及宮頸病變相關性研究[J]. 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5,14(8):636-639.
[3] 李亞軍,楊明珠,秦文芝. 不同級別宮頸病變中HPV感染狀態(tài)的臨床分析[J]. 中國實驗診斷學,2015,19(1):71-74.
文章編號:2095-6894(2016)04-48-02
收稿日期:2016-03-12;接受日期:2016-03-29
作者簡介:郭梅芳. 本科,主治醫(yī)師. 研究方向:病理學. Tel:0310-3822821E-mail:1353661813@qq.com
【中圖分類號】R737.33
【文獻標識碼】A
·臨床與轉化醫(y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