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春怡 (連云港市藝術學校 222000)
情感教育在鋼琴教育中的應用研究
陶春怡 (連云港市藝術學校 222000)
優(yōu)秀的鋼琴表演,需要表演者能夠淋漓盡致的詮釋作品的內涵、情感,讓觀眾能夠欣賞美妙音樂的同時,被其中所表達的情感所深深觸動。為此,在鋼琴教育之中應用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使學習者情感更加充沛,深切體會作品情感,進而與之融合,使學習者在手指跳躍過程中娓娓道出一段情,感染聽者。本文將從分析情感教育在鋼琴教育中實施的重要性展開,探究情感教育在鋼琴教育中應用的有效措施。
情感教育;鋼琴教育;應用研究
鋼琴演奏作為藝術科目中的一種,具有較高的技術性、專業(yè)性特點,需要學生循序漸進的學習鋼琴知識、練習演奏技巧,不斷提升學生鋼琴演奏水平。當然,僅限于此是遠遠不夠的。因為要想充分的詮釋作品,鋼琴演奏者還要準確把握作品情感,在演奏中傾注情感,讓作品更加鮮活的呈現在觀眾面前,使之可以深刻的理解作品,并備受觸動,才算真正完成作品演繹。為了使學生能夠達到此標準,在鋼琴教育過程中還有進行情感教育,豐富學生的情感,為使學生將情感注入到鋼琴演奏中,更好的完成作品演繹而努力。所以,鋼琴教育中情感教育的應用非常重要。
從現階段某些高校鋼琴教育實際情況來看,很多教師依舊采用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方法來教授學生鋼琴知識及鋼琴演奏技巧,學生需要按照教師的步伐來學習知識,練習技能,這會使學生對鋼琴演奏失去興趣,長此以往將會對鋼琴演奏產生厭煩感。由此看來情感教學過于重視理論知識與演奏技巧的訓練,而忽略的鋼琴演奏最重要的一部分,即情感,飽滿的情感注入,可以使略顯空洞的鋼琴表演,更顯真實,更能打動聽者,感染聽者。所以,為了使學生成為優(yōu)秀的鋼琴演奏者,應當在鋼琴教育中融入情感教育,即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適合的方式方法開展鋼琴教育,并在其中適當的穿插情感教育,讓學生被音樂作品的情感所感染,從而真正理解鋼琴作品,這會使學生在鋼琴演奏的過程中,按照作品的主脈絡展開演奏,并注意把握情感,使一段有故事、有情感的音樂呈現在觀眾面前,這對于提高學生鋼琴演奏水平、提高鋼琴教育水平有很大幫助。因此,高校鋼琴教育中情感教育的應用是非常重要的1。
的確,鋼琴教育中合理的應用情感教育,對于提高鋼琴教育水平有很大幫助。但要想使情感教育在鋼琴教育中充分發(fā)揮作用,需要在應用情感教育時遵循以下原則:
(一)情感性原則
無論是人的心里還是情感,都植根于人的自然本性,而情感正式任性構成諸多因素中最接近自然的部分,他每時每刻都和人相伴。所情感傾注或情感灌輸,往往會使人備受影響。在鋼琴教育中,從表面來看學生學習的鋼琴彈奏方式、方法、技巧,本質上來講學生學習的藝術表達方式。由于音樂本身是一門情感充沛的藝術,這就使得鋼琴演奏也具有濃厚的情感,即需要演奏者在感情演奏之中能夠傾注情感,將作品所表達的情感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為此,在鋼琴教育中實施情感教育一定要尊重情感性原則,讓學生領悟情感、體驗情感,豐富學生的情感。
(二)形象性原則
形象性,指音樂中的各個要素,如旋律、節(jié)奏、音色等之間相互統(tǒng)一,造出一系列具有聲態(tài)、形態(tài)、動態(tài)等形象化特征。要求鋼琴教育中實施情感教育需遵循形象性原則,主要是保證情感注入,可以使鋼琴教育更加生動、有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的投入到鋼琴學習中來,反復練習彈奏技巧、經常推敲作品情感等,逐步提升學生鋼琴演奏水平。
(三)欣賞性原則
音樂的美在于其能夠感染聽者,舒緩聽者的身心;音樂的美在于其能夠喚醒聽者,讓其感受到來自各方的愛與關懷。鋼琴演奏作為音樂表達的一種形式,能能夠充分體現音樂之美。當然,要想使學生能夠在鋼琴演奏的過程中表達音樂之美,首先要讓學生懂得欣賞音樂之美。為此,在鋼琴教育中實施情感教育時應當遵循欣賞性原則,組織學生進行音樂作品欣賞、音樂作品賞析、作品情感體驗,從而使學生感受到音樂之美,在鋼琴演奏中更加注重音樂美的體現2。
(四)實踐性原則
音樂是時間性操作性很強的學科,特別注重學生的參與意識。所以,在鋼琴教育中實施情感教育應當注意遵循實踐性原則,為學生營造相對自由的空間、時間,讓學生自行的進行鋼琴演奏、作品情感體驗等,不斷提高學生的鋼琴演奏水平。為此,在具體進行鋼琴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專場演奏會、音樂欣賞會等活動,使學生音樂感知能力、藝術實踐能力不斷提高,能夠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注意實踐練習,反復推敲,不斷提高自身鋼琴演奏水平。
的確,情感教育科學的、合理的應用與鋼琴教育中,對于提高鋼琴教育水平有很大幫助。那么,如何在鋼琴教育中有效應用情感教育呢?筆者建議是:
(一)優(yōu)化鋼琴教學內容,注重情感元素的滲透
從以往鋼琴教育實際情況來看,在以往的鋼琴教育教學之中,注重理論知識和彈奏技巧的教授,而忽略情感的傾注,這使得學生不理解音樂作品,更不理解音樂作品所表達的情感,僅僅參照樂譜進行音樂作品彈奏,致使所彈奏的音樂雖優(yōu)美動聽但卻比較空洞,這不利于學生成為優(yōu)秀的鋼琴表演者。對此,應當在鋼琴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也就是優(yōu)化鋼琴教學內容,積極滲透情感元素。具體的做法是,深入的了解學生,明確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能力、認知能力、理解能力等,從而合理的選擇教材,從中選取典型的并且適合學生學習的音樂作品,進行鋼琴彈奏技巧學習,并在教授學生鋼琴彈奏技巧的同時,注意向學生講述音樂作品內涵、情感、創(chuàng)作背景等。使學生從理解角度出發(fā)逐步學習鋼琴彈奏技巧,逐步理解和體會作品情感。在此需要說明的是,優(yōu)化鋼琴教學內容,滲透情感元素的過程中,應當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選選擇一些相對簡單的音樂作品,讓學生容易學習、容易掌握,如《四小天鵝舞》《獻給愛麗絲》等,使學生旋律感增強、情感豐富,在選擇一些有難度的、有技巧的音樂作品來進行鋼琴彈奏技巧學習,情感解讀,如此可以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努力學習,逐步提升自身的鋼琴演奏水平3。
(二)創(chuàng)新鋼琴教學模式,提高鋼琴教育水平
將情感教育融入鋼琴教育之中,還需要對鋼琴教育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使情感教育在鋼琴教學之中充分發(fā)揮作用,滲透情感元素,讓學生的情感更加充沛,能夠與音樂作品的情感產生共鳴,進而使學生在鋼琴演奏的過程中可以淋漓盡致的表達情感,如此不僅可以提高學生鋼琴演奏水平,還可以提高鋼琴教學水平。那么,如何創(chuàng)設鋼琴教學模式呢?可以結合學生的特點及鋼琴教學的特點,引入具有趣味性、教育性的一種或多種教學模式,如此不僅可以將情感教育更好的穿插在鋼琴教學中,還可以使學生對鋼琴教學產生興趣4。例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分層次教學模式、合作學習模式等來開展鋼琴教學,如此不僅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能夠讓學生相互幫助,共同練習鋼琴技巧,共同體驗情感,進而提高學生鋼琴演奏水平5。
在鋼琴教育之中應用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使學習者情感更加充沛,深切體會作品情感,進而與之融合,使學習者在手指跳躍過程中娓娓道出一段情,感染聽者。
注釋:
1.康曉蘊.淺論鋼琴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科教文匯,2010(13):169-170.
2.閆錚.論鋼琴教育中的音樂情感投入問題[J].黃河之聲,2012(8):105.
3.劉海峰.論高校藝術專業(yè)鋼琴教育的情感教學[J].才智,2013(31):54-55.
4.李楠.淺談鋼琴教育學中的情感教育[J].音樂大觀,2014(12):156-157.
5.湯姝.鋼琴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必要性[J].音樂時空,2012(6):129.
陶春怡,本科,鋼琴(音樂表演)解放軍藝術學院,四級演奏員,鋼琴表演,鋼琴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