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健吉林省四平市實驗中學
求異思維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楊健
吉林省四平市實驗中學
一直以來,高中語文教學一直都存在缺少變化的特點,從而導致學生無法提起對語文知識的好奇心及興趣,所以高中語文教學質量難以保證。隨著新課改及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高中語文教師逐漸在課堂教學中應用了求異思維,從而有效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本文將簡單分析高中語文教學中應用求異思維的意義,然后提出如何應用的具體措施,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求意思為;高中語文;教學;應用
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當中,有著根深蒂固的求同思想,加之應試教育的壓力,所以教師更傾向于在教課過程中向學生直接提供相應的知識及問題的答案,而高中生進行學習的時候就是死記硬背語文知識及答案,從而獲得較好的考試成績。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提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及思想已經(jīng)逐漸落伍,影響學生素質的提高,所以高中語文教師必須不斷改革教學方法,從而保證教學質量。
一直到現(xiàn)在,學術界并沒有為求異思維做出一個準確的定義,但單純對求異思維的理解大致都是這樣的:所謂的求異思維,也就是進行問題探索的時候,思維的主體并不會被已有信息及之前思路限制,能夠從多角度對相應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求異思維有這樣三個特點,首先是靈活性,一般來講,為了實現(xiàn)與眾不同的目標,思考主體會特意尋找相應問題的差異性,解答相應問題的時候,也不會只局限在一種方法,通常會進行不同角度及全方位思考問題;其次是具有多元性特征,求異思維常常是通過多層面、發(fā)散形式開展的,有豐富多樣的思維形成渠道;第三就是試錯性,即思考主體為了找到準確答案,要通過幾次或十幾次的嘗試進行比較完成,通過相應的篩選及排查,得到最理想答案。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社會對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創(chuàng)新能力。只有具備較強的創(chuàng)新能力,才可以不斷提高自身競爭力。所以,進行人才培養(yǎng)過程當中人們越來越重視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及能力的培養(yǎng),但創(chuàng)新思維的一個關鍵性環(huán)節(jié)就是求異,求異思維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素養(yǎng)及綜合能力。
(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引入求異思維是有效提高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需求
高中語文知識含有大量人文知識及傳統(tǒng)文化,豐富多彩的知識能夠有效促進學生提高文化素養(yǎng)及內在修養(yǎng)。當今社會對于人才各方面的要求都越來越高,而綜合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學生自身競爭力的強弱。要想培養(yǎng)出具有較強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才,高中語文教師進行實際課堂教學的時候就要積極營造適合學生發(fā)展創(chuàng)新性思維及能力的氣氛及環(huán)境。
(二)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引入求異思維是社會發(fā)展的要求
隨著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我國對優(yōu)秀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這就需要學校為社會培養(yǎng)出具有較強綜合素質的人才,為了符合社會需要,我國近年來不斷進行新課改,逐漸轉變傳統(tǒng)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所以高中語文教師將求異思維引入到課堂當中,不僅是為了保證教學質量,更是為了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要。
(一)采用情境設置的方法引入求異思維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引入求異思維,其實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高中生求異思維能力。進行求異思維能力培養(yǎng)教學中,可以選擇多種教學方法。首先,教師必須對課堂教學進行精心設計,通過利用學生的主導地位結合相應的教學內容設計出合理的場景,相應的場景必須是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好奇心及興趣的場景,這樣才能在實際解題過程中使學生得到不同的答案,通過學生的自主思考和親身體會,學生及教師都會發(fā)現(xiàn)各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及與眾不同,因為面對相同的問題,很多人都會有不同的想法,教師要做的就是鼓勵學生說出自己想法,從而有力鍛煉學生的求異思維。例如講解《林黛玉進賈府》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仔細體會賈府中不同人物的鮮明性格特征,通過分析這些特征,然后體會相應人物的行為特點,這樣就能對人物形成更加深刻和立體的理解,鍛煉學生的求異思維。
(二)采用設置疑問的方法引入求異思維
在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是課堂主體,直接為學生講解相應的知識并提供問題的答案,而學生則進行簡單的記憶。此種教學模式非常不利于高中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很難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所以,在高中語文教學課堂中,積極引入求異思維,巧妙的設置一些問題,然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一改以往沉悶的課堂氣氛,而且可以啟發(fā)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引導學生問題的答案絕對不是單一的,從而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求異思維及創(chuàng)新能力。
(三)在高中語文教學課堂中通過多角度觀察法培養(yǎng)學生的求異思維
通過多年的語文學習,學生的思維容易形成定式,所以面對問題或觀察事物的時候就不容易進行創(chuàng)新,因此高中語文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就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多角度觀察并思考事物,鼓勵學生打破固有思維定式,樂于創(chuàng)新,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求異思維及創(chuàng)新能力。例如教授《雨巷》的時候,如果不能深入了解作者及文章創(chuàng)作背景,那么就容易受到慣性思維影響,限制發(fā)散思維。所以教師在講解完相應的時代背景及作者生平之后,可以讓學生們進行分組討論,討論出詩歌的內涵及主旨,這樣學生們就會通過不同角度獲得不同的結論,而教師需要做的并不是評判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而是鼓勵學生進行思考和表達,從而提高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
隨著新課改的日益深化,我國教育界越來越重視培養(yǎng)學生求異思維能力。高中語文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不僅直接關系到學生的考試成績,更直接關系到學生的思維能力及綜合素質。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積極引入求異思維,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求異思維及創(chuàng)新能力,高中語文教師應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法加以應用,從而保證取得較好的教學質量。
[1]朱喜斌.開展創(chuàng)新閱讀,提升創(chuàng)新意識——高中語文教學中“研究性學習專題”的利用[J].現(xiàn)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6(02)
[2]蔣云輝.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文學底蘊的塑造[J].學子(理論版).2016(04)
[3]賴善美.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性教學探討[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6(02)
[4]劉莉.求異思維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實際運用[J].啟迪與智慧(教育),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