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朱耷

        2016-07-13 09:35:46胡竹峰
        山花 2016年13期
        關鍵詞:朱耷鱖魚書法

        胡竹峰

        陶庵國破家亡,無所歸止,披發(fā)入山,駴駴為野人。故舊見之,如毒藥猛獸,愕窒不敢與接……饑餓之余,好弄筆墨。

        ——張岱《<陶庵夢憶>序》

        漢朝人喜歡畫壁,土磚石墻上都是盛大張揚的神話傳說、歷史故事以及山川風物。唐朝人物畫一時風流,才有曹衣出水、吳帶當風。宋朝人講究格物論理。所謂格物,就是對事物用非常認真的方法分析研究,找出構成事物的道理。宋畫里即便街上房屋窗內的人兒,也眉眼清楚。元明人追求閑適,高山流水聽松臥云,畫了太多的大幅山水。朱耷丟開這些,以一己面目沉迷于尺幅大小的花鳥蟲魚。

        朱耷的書畫,貓一幅鳥一幅瓜一幅果一幅花一幅草一幅,構圖簡單得近于空白,以小見大,盈尺間氣息飽滿,有一個充滿圓足的生命,讓人生出無限想象。尤其是看真跡。

        第一次看見朱耷的真跡是幅小小的墨筆瓜果,清宮舊裱。舊裱好看,只是鏡框雕有祥云,不搭朱耷的心境。那幅瓜果圖有題跋,沒抄下來,現在忘了。

        朱耷筆下的一朵小花,一枝菡萏,一羽孤鳥,都是一“個”,一點,這里有為藝的自尊與自信。

        第一次見到朱耷的書畫,是在一套香港出版的小說上。一本書用《魚圖》作封面,圖中鯰魚寥寥數筆,游弋于白紙幻化的無邊江湖中。一本書用《雙鷹圖》作封面,設色蒼茫上古。一本書用《松鹿圖》作封面,有種高級的俗氣??磻T了袒胸露乳刀劍棍棒拳打足踢,遇見到如此別致的書衣,心里覺得愉悅:這才像本書的樣子。

        石濤的畫一筆好畫,朱耷的畫一筆妙畫。好畫有味,妙畫有道。石濤的書畫有味,朱耷的書畫有道。道可道,非常道。有味的書畫是青菜,嚼一嚼咽得下去。有道的書畫是橄欖,嚼一嚼咽不下去。但吃一口,即有余味。

        朱耷的魚味有余味。青年時看朱耷畫魚,以為怪。少見多怪?,F在看朱耷的魚,覺得呆。此呆非木雞之呆,而是醉魚之呆。鄉(xiāng)下農人在魚塘里撒下酒糟,魚吃了,體態(tài)似是喝醉了一般不諳水性。

        窗外風也瀟瀟雨也瀟瀟,秋天的涼意吹進來,吹得動掛軸條幅吹不動墨池鎮(zhèn)尺。想象布衣的朱耷站在案前畫魚,下筆似青天起烏云,畫著畫著,魚突然變成羅漢。鉛灰的影子,像一件陶器,衣衫染著淡淡朱砂與宿墨的印痕。

        朱耷的魚多在白紙的虛空中游動,魚水兩忘。

        朱耷喜歡畫鱖魚,鱖魚為肉食性魚類,在畫中也是一副惡頭惡腦的神情。有時候是憤怒的鱖魚,有時候是自負的鱖魚,有時候是平靜的鱖魚。

        鱖魚有時候寫作貴魚,為了討口彩。鱖魚賣得也不便宜,一條鱖魚抵我一篇文章的稿費。想想我的文章賣得也不便宜,于是釋然。鱖魚有時候寫作桂魚。鱖魚厚皮緊肉,黃身有黑斑,斑斑駁駁,恍如秋天桂花黃的暗影。

        鱖魚刺少,種類很多,屬蒜瓣肉,細嫩鮮美。據說它夏天好鉆在石縫里,是魚類中唯一像牛羊,有肚能嚼的,所以吃小魚。最著名的是翹嘴鱖,畫里常常見到:水墨畫家畫鱖魚,嘴都像個大鐵鉤子似的翹起。

        鱖魚是美饌,張志和“桃花流水鱖魚肥”一句有出塵之美,一片隱逸之氣。

        鱖魚四時皆有,三月時最為肥美。在清代匯總的菜譜《調鼎集》中,記有十多種鱖魚的做法,除了清蒸,認為炒片最佳,炒者以薄為貴。飯館里平日所做的整魚,常用鱖魚,醋溜、紅燒、醬汁、五柳都可。零做的如滑溜、瓦塊、糟溜、鍋魚、蔥椒魚、高麗魚條、抓炒魚等,全和黃魚做法相同。

        鱖魚的“鱖”字,頗可玩味。李時珍《本草綱目》中對鱖的理解是形體上的:“鱖,蹶也,其體不能屈,曲如僵,鱖也?!崩顣r珍還解釋:“昔有仙人劉憑常食石桂魚,桂鱖同音,當即是也。”宋人羅愿的《爾雅翼》中還記有一種傳說:如果漁翁釣到一條雄鱖魚,數條雌魚都會舍身來救,因此,一條甚至能扯起十多條。鱖魚是情義之魚。

        朱耷畫魚有佛性。

        朱耷畫鳥有人性。

        那些鳥煢煢獨立,或仰天而鳴或展翅欲飛或引頸回視,孤芳而不自賞。到底是太寂寞,寂寞得不及自賞,朱耷從從容容中把玩自己的孤單。

        朱耷的畫,我最喜歡花鳥,其次喜歡山水。

        朱耷畫鹿,枯寒若驚弓之鳥。

        我見過近十幅朱耷的鹿,鹿同“祿”——福祿壽。朱耷一生福祿全無,畫的鹿與福祿無關。

        朱耷書法的線條映帶左右,像胖婦人起舞。難也正是難在這里,難得胖婦人身體韌性柔性如此之好,我懷疑朱耷筆下取法過十六天魔舞。敦煌元代舞蹈壁畫中舞者皆豐腴香艷,豐腴的香艷比骨感的香艷更撩人也更銷魂?!都t樓夢》中賈寶玉看著肌膚豐澤的薛寶釵雪白的胳膊,動了羨慕之心,不覺呆了。寶釵褪下串子來給他,也忘了接。朱耷的書法,下筆多變,萬變不離其宗——馬鬃。

        我看朱耷的書法,就像騎馬奔馳一般,馬跑得飛快,風吹起馬鬃??粗燹堑臅ǎ纳矏?,仿佛策馬散心。如果把中國水墨擬人化,朱耷就是天馬,在白的聲色上縱橫。

        王羲之的書法是騎龍,偶爾也騎一騎流水或行云。

        顏真卿的書法是騎虎,學顏真卿書法者往往騎虎難下。騎虎難下,虎也難下。談虎色變,虎也色變。

        米芾的書法是騎四不像,《封神演義》上姜子牙的坐騎似鹿非鹿,似馬非馬,似牛非牛,似驢非驢,謂之四不像。

        蘇東坡的書法是騎鹿,有人指鹿為豬,不怪他眼拙,造化未到耳。造化不是機緣,機緣天注定,造化要修。

        鄭板橋的書法是騎驢,騎驢顛簸在路上,騎驢顛簸在石板路上,騎驢顛簸在雨后的石板路上。

        朱耷的書法,騎一匹駿馬左右上下,騎一匹老馬迎向晚霞,騎一匹瘦馬獨尋梅花,騎一匹病馬浪跡天涯。這些比喻的意思是說朱耷單槍匹馬,朱耷的書法里有不同滋味。真正一味的是董其昌的書法和文徵明的書法。董其昌與文徵明是瓜果與蔬菜。近年居家長食素。我老家說人不好惹,就說他不是吃素的。

        和尚吃素,慈悲為懷。

        晉人書法流傳至今,多是摹本拓片。《平復帖》《伯遠帖》滿足得了好奇,滿足不了好學。欲窺晉人書法門庭,朱耷墨跡中可尋路徑。

        朱耷的書法,仿佛燃起的一塊沉檀,漸漸洇開煙紋,發(fā)出舊年之香。

        三十歲前,有去滕王閣的心境。三十歲后,更喜歡青云譜,據說那是朱耷當年創(chuàng)辦的道觀。

        十五六歲時路過一次南昌,當年只聞滕王閣,不曉得郊外還有個青云譜。王勃少年得志,朱耷古稀晚翠,孤寂的心聲也只能由青云譜就。枇杷晚翠,梧桐早凋,這是《千字文》里的話。

        朱耷手書《千字文》洋洋灑灑如莊子文章,無一絲渣滓。

        讀朱耷的《蘭亭序》,如見祥云。我見過十余種朱耷的《蘭亭序》,盡管是印刷品,也覺得幸運。有人見過自康熙癸酉(一六九三年)至康熙庚辰(一七〇〇年)八年內十八件款署朱耷的《蘭亭序》,其中偽作六件,真跡十二件,可謂前世積德。

        據說朱耷傳世的的大小各色《蘭亭序》不少于二十件,究竟抄錄過多少回,無從求證。我們知道的是,永和九年的那場曲水流觴,余波蕩漾,讓一千年后哭之笑之的朱耷兀自向往。

        朱耷的《蘭亭序》結體疏暢,見山爬山,遇河涉水,我行我素,堂堂正正,學王而不見嫵媚。要那些形和相做甚,即便是王羲之的形和相。世間萬事萬物自有其理,把一雙腳削得鮮血淋淋去適履,行不得走不得,這樣的事,朱耷不做。

        與王羲之的《蘭亭序》相比,朱耷的《蘭亭序》節(jié)制從容,心境是寧靜的。其中有一扇面:

        永和九年暮春,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乃峻嶺崇山,茂林修竹。更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何暢,娛目騁懷,洵可樂也。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已故列序時人,錄其所述。

        文氣干燥,書寫的線條更干燥,無滯無礙。少了那些抒情,也少了跌宕起伏,一片渾茫,不見了王羲之的波光,嶙峋如掌心把玩的核桃。

        朱耷生在江西,平生足跡大抵不離南方。但他書畫的質地是干燥的,干燥得讓我好奇。

        干燥不見得比濕潤差。

        干燥是大境界。

        干而不燥則是大宗師氣度。

        甲骨文、篆書、二王、魏碑、唐楷、朱耷,這些字體有符號感更有宗教感。符號感是藝術,宗教感是神性。朱耷的神性讓筆墨神氣十足。穿過虛無,穿過時間,留下美好,朱耷神氣的背后依附著神性,賦予花鳥蟲魚以永恒,賦予紙墨以永恒,這是紙墨的福氣。

        朱耷的神氣里有深情:

        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

        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揣摹。

        朱耷的神氣并非孤傲倔強,而是從容和簡淡,從容而簡淡地指向澄明。朱耷展示的從來不全是憤怒,而是漫不經意的自在和隨意。哪有那么多仇恨與不甘。再深的恨與愛,也會被時間沖淡。津津樂道白眼朝天的人,謬托知己。只學朱耷白眼朝天的人,未能登堂。

        朱耷的妙處大概是此八字:

        渾融無跡,妙然天成。

        從容簡淡包含著結構、筆法的無比豐富性。過于豐富,只能對無限豐富性隱忍的控制,呈現極其樸素簡淡的一面。這就是天才的稟賦。天才是自然之子。天才不易學,原因即在于此。許多人覺得朱耷好學,上手后,窮盡畢生,也只得在他一山二水中山窮水絕。

        我從來不認為朱耷是修出來的。

        王羲之橫空出世。

        蘇東坡橫空出世。

        朱耷橫空出世。

        魯迅橫空出世,只可惜去世太早。

        朱耷,江西南昌人,明寧獻王朱權九世孫,明亡后,心情悲憤,落發(fā)為僧,法號傳綮,字刃庵,又用過雪個、個山、個山驢、驢屋、人屋、道朗等號。他最著名號是八大山人。

        兩書家閑聊。

        問: “八大山人是一個人還是八個人?”

        回:“自然是八個人。”

        曾見一舊印文:千人萬人中,一人二人知。

        嗚呼。

        有個叫邵長蘅的人曾留下了深入朱耷內心的記錄。一個神秘的夜晚,深山古剎,大雨滂沱,與朱耷在紙上筆墨交談,相問相答。這是朱耷唯一一次向世人敞開心扉,到底對邵長蘅說了什么,不得而知。如今留下的只有一篇短短的《朱耷傳》:

        朱耷者,故前明宗室,為諸生,世居南昌。弱冠遭變,棄家遁奉新山中,剃發(fā)為僧。不數年,豎拂稱宗師。住山二十年,從學者常百余人。臨川令胡君亦堂聞其名,延之官舍。年余,竟忽忽不自得,遂發(fā)狂疾,忽大笑,忽痛哭竟日。一夕,裂其浮屠服,焚之,走還會城。獨自徜徉市肆間,常戴布帽,曳長領袍,履穿踵決,拂袖翩躚行。市中兒隨觀嘩笑,人莫識也。其侄某識之,留止其家。久之,疾良已。

        山人工書法,行楷學大令、魯公,能自成家。狂草頗怪偉。亦喜畫水墨芭蕉、怪石、花竹及蘆雁、汀鳧,翛然無畫家町畦。人得之,爭藏弆以為重。飲酒不能盡二升,然喜飲。貧士或市人、屠沽邀山人飲,輒往。往飲,輒醉。醉后墨沈淋漓,亦不甚愛惜。數往來城外僧舍,雛僧爭嬲之索畫。至牽袂捉衿,山人不拒也。士友或饋遺之,亦不辭。然貴顯人欲以數金易一石,不可得。或持綾絹至,直受之曰:“吾以作襪材?!币怨寿F顯人求山人書畫,乃反從貧士、山僧、屠沽兒購之。一日,忽大書“啞”字署其門,自是對人不交一言,然善笑而喜飲益甚。或招之飲,則縮項撫掌,笑聲啞啞然。又喜為藏鉤拇陣之戲,賭酒勝則笑啞啞,數負則拳勝者背,笑愈啞啞不可止,醉則往往欷歔泣下。

        予客南昌,雅慕山人,屬北竺澹公期山人就寺相見,至日大風雨,予意山人必不出,頃之,澹公馳寸札曰:“山人侵早已至。”予驚喜趣乎筍輿,冒雨行相見,握手熟視大笑。夜宿寺中剪燭談,山人癢不自禁,輒作手語勢。已乃索筆書幾上相酬答,燭見跋不倦。

        見過一個簡單的朱耷年表,說一六八四年,五十九歲的朱耷始署“八大山人”款名,鈐“八大山人”印的。名號的來歷有兩種說法:一說常持《八大人覺經》,因號朱耷”。另說“朱耷者,四方四隅,皆我為大,而無大于我者也”。我取前一說法,四方四隅,皆我為大,這不是朱耷的心性。

        明朝滅亡。朱耷時年十九,不久父親去世,內心極度憂郁、悲憤,他便假裝聾啞,隱姓埋名遁跡空門,潛居山野,以保存自己。朱耷的畫幅上常常可以看到一種奇特的簽押,以“三月十九”四字組成,仿佛像一鶴形符號,借以寄托懷念故國的深情(甲申三月十九日是明朝滅亡的日子)。

        很長一段時間,朱耷內心一直有一座噴發(fā)的火山。徐渭也有一座火山,且偶爾會爆發(fā),至死不變。朱耷相對平靜一些,署名“八大山人”后,更加隱忍,一方面是血脈里的清貴。天縱之才與家國情懷相溶成老杜的詩歌,慷慨悲壯。貴族氣,我理解為獨善節(jié)制、矜持淡然,不精怪,不撒潑,不粘膩,干凈之外,還有一份干脆。

        朱家王朝覆滅很久了,作為王族后裔,為儒為僧為道為隱,離世的步子輕盈而穩(wěn)健。畫筆訴說的如煙往事,小樓昨夜,無限江山,故國不堪筆墨堪。

        朱耷身上有很多非漢民族的元素,豐腴、簡要、細膩、肉欲、通靈。朱耷的瓜果香艷幾近尤物。

        有一次,我看見八大山人畫的果盤,半盛著三五顆荔枝,當真是尤物——國破山河,生逢亂世的尤物,讓人覺得況味不同尋常。看朱耷的作品,蟲魚是蟲魚,花鳥是花鳥,石頭是石頭,但精神上有種饑渴感。看他的瓜果尤為明顯,越發(fā)的餓,越發(fā)的渴。

        八大山人的作品有一腔不平,不平則鳴。朱耷不平不鳴,或者說他也鳴了,但情緒控制得好,差一點要爆發(fā),差那么一點,就是不爆發(fā)。

        在藝術上,隱忍很多時候來得比抒懷格調要高。

        藝術上,越是高手,越簡潔,或者說“省”。朱耷的畫作,滿幅大紙經常只有一鳥一魚一石,寥寥數筆,神情畢具,但神彩照人,天真爛漫,止于所止。

        朱耷的原作比印刷品好,元氣淋漓,水墨在紙上精神矍鑠。原作有種靜穆感,月圓山冷,風雨如晦。印刷品有種蒼茫感,月落山空,風雨橫吹。原作里能看見筆力,印刷品筆力弱了,好在朱耷的神氣不滅。

        讀朱耷的書畫,讓人仿佛坐在槐樹下懷想。

        李公佐的小說《南柯太守傳》,說一個叫淳于棼的人,有次醉酒而夢,去了槐安國,被皇帝看中,將公主下嫁給他,他以駙馬身份出任南柯郡太守二十年,生了五男二女,榮耀一時。后來因與檀蘿國交戰(zhàn)兵敗,公主病死,自己遣發(fā)回家,一路破車惰卒。須臾夢醒。淳于棼發(fā)現槐安國、檀蘿國不過是堂前古槐下的螞蟻洞。

        如今想想,朱耷的明朝,不過南柯一夢中的槐安國耳。

        朱耷的書畫卻是李公佐筆下的傳奇。

        一千年過去,傳奇依舊傳奇。

        朱耷畫有《乾坤一草亭圖》。乾坤為大草亭是小,在小亭中有容納乾坤的期望,這幅畫里有一種郁結,也有一種疏放。朱耷早年號雪個、個山,自稱“個山人”,“個”就是乾坤中之一“個”,一點。個,也可解釋為竹,雪個,皚皚白雪中的一枝竹,白色天地中的一點青綠。在《個山小像》中,朱耷錄其友人贊語:“個,個,無多,獨大。美事拋,名理唾……大莫載兮小莫破?!敝燹窍胍嬖V人們的是:我山人是天地之中的一個點,雖然只是一點,但可以齊同世界。

        后世不少人畫過乾坤一草亭,四面通透的小亭,八面無物的小亭,是中國人的靈臺吧。

        說到亭。我老家有惜字亭。

        亭這個字,形狀好,如果寫成金文大篆,視覺上差不多就是紙上的亭了。亭這個字,聲音也好,亭亭玉立的氣息,念出來,有初夏荷花旁綠衣小女子的味道。哪怕再老的亭,入眼也是少女。

        有一年清早,我從老家的惜字亭邊經過,晨光淡黃,淡黃中有嫩綠,舊亭子越發(fā)如少女。情不自禁地懷古了。古也古得不遠,少年時光吧。傍晚時候,河水被染過色了,泛黃,流動的黃,晃得人恍惚。一抹陽光從刺槐的樹葉隙縫里射過來,照在古亭上,亭身仿佛淬火之劍。頂端的方天畫戟遙遙而立,在夕陽下光芒四射,照亮了我的眼睛?;蛘哌@么說,夕陽將古老的亭塔鍍上一層金黃色,迷幻而輝煌。一只小花貓爬上了亭尖,仰天嘶叫,狗尾草勾勒在發(fā)黃的紙冊,做著一天最后的眺望。

        惜字亭的名字真好,有對文化的愛惜與敬意。古人讀書識字不易,他們認為“文字乃圣人創(chuàng)造,人人皆當敬惜。文人瀆污字紙,文曲星降罪,則進學無門,考試不第;常人瀆污字紙,則瞽目變愚,揀拾者,功德無量,增福添壽”。所謂“敬字惜紙,功莫大焉”,這便有了焚燒字紙的惜字亭類建筑,它們成為儒家思想在平民生活中最淳厚親切的表現。

        據說,以往每年圣人節(jié)時,總有人從惜字亭內清出燃過的紙灰,送到長有梅花、蘭花、翠竹之地掩埋,鄉(xiāng)人敬惜字紙、重禮修文之心可見一斑。

        朱耷的亭,是建在心里的建筑。

        看朱耷的書畫集,讓我想起夏夜停電時在廂房聽祖父說鬼的往事,又讓我想起一個小孩坐在秋夜的煤油燈下讀《聊齋志異》的場景?!栋舜笊饺藭嫾放c《聊齋志異》同看,有奇味。蒲松齡的身體里住著一個朱耷,朱耷的墨管偶爾也流出一個蒲松齡,不同的是一個立墨煙云,一個下筆成文。朱耷的書畫甚至可作《聊齋志異》的插圖,儼若花生米與豆腐干同嚼。

        蒲松齡和朱耷差不多生活在一個時代。蒲松齡出生那年,朱耷十四歲。朱耷去世那年,蒲松齡六十有五,十年后,蒲松齡去世。

        讀《聊齋志異》遇鬼怪驚險,遇劍客驚喜,遇狐仙驚艷。我喜歡狐仙,更喜歡蒲松齡筆下那些嬌俏的狐仙。燈下讀《八大山人書畫集》,翻著翻著總能邂逅《聊齋志異》里的狐仙,驚喜復驚艷,驚艷之余心生惆悵。

        我喜歡驚艷之余的惆悵——大美往往使人惆悵。《西廂記》《石頭記》《浮生六記》《板橋雜記》,一記有一記的惆悵。佛經上說:當思美女,身藏膿血,百年之后,化為白骨。這是大惆悵。吳承恩不甘,虛構了一個白骨精,安慰心中的惆悵。

        我喜歡家居的氛圍里讀朱耷。如果下點雨,那感覺就更好了,在陽臺上坐著,打開燈光,把窗簾拉開,看雨點打在窗上,發(fā)出木吞吞的聲音,玻璃上斑駁的雨線,總是使人的情緒變得柔和,心底漸次生出一些溫暖的東西。

        十一

        一夜雨聲不絕,清晨推開窗戶,空氣潔凈,忍不住深呼吸。街角的淡綠濃了,不知不覺,客廳的春蘭又張開了一個花苞,幽幽清香在屋內飄浮。院子里玉蘭花次第開放,幾只鳥兒在樹上叫。早起熬粥,在書架上取下兩冊《八大山人書畫集》在一旁候著。

        兩冊書出版有些年頭了,泛黃的紙張因舊而沉實,在指捻間悄無聲息,沒有新書頁嘩嘩的紙響聲。東邊的天際越來越亮,再過片刻太陽就要掠過樓頂。暗淡的晨光中翻看朱耷的花鳥蟲魚、山水書法,感覺近乎神秘,風日灑然如空山無人、水流花放。

        下午外出,春光大好。想起朱耷的書畫,忽生秋意。

        黃昏歸來,一個人走在小區(qū)門外的長渠邊。四顧無人,樹影幢幢,抬頭見柳絲垂下一尺有余,心底一驚。遠處燈火通融,朱耷的故紙舊痕在腦際閃過,光影如魅,令人幾入夢中。

        夜里燈下翻《八大山人書畫集》,揣測其作畫景界:

        一腔怨憒無處發(fā)泄必作畫,下筆如飛龍如驚蛇,畫怪魚野鳥。

        閑極靜極,一人無事亦無一思慮,必作畫。畫花鳥瓜果,不知人在寫畫還是畫在寫人,但覺畫上有一個朱耷,朱耷心中有一張畫。

        風風雨雨,余寒不去,斗室枯坐,溫酒一壺,且飲且落筆,紙上頃刻氤氳出山水橋庭樓閣榭。

        艷陽大好,開窗卷簾,掃地焚香,此為作書天也。

        十二

        一六九四年,朱耷六十九歲了。人生七十古來稀,明日即是古稀人。這一年,朱耷為朋友作了一套《安晚冊》。取南朝宗炳臥游之典故。宗炳年輕時到處游歷,年紀大了把以前游歷之山川繪成圖畫,張貼于四壁。所謂“安晚”,乃是安度晚年之意。安者,安分安吉,安分了才安于晚年安于筆墨,晚是夜是黑,安于黑墨,靜心書畫。

        《安晚冊》為小品冊頁畫,二十二開,紙本墨筆。依次是花、竹、荷、鳥、魚、蘭,皆朱耷一生最愛的題材。朱耷閑臥白云之上,凝望無邊浮世,下筆大安寧,大收斂。細看《安晚冊》,能看出悲憫心。刪去豪放與雄渾,整本冊頁的風格可以用司空圖《二十四詩品》來形容:

        沖淡、纖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煉、勁健、綺麗、自然、含蓄、精神、縝密、疏野、清奇、委屈、實境、悲慨、形容、超詣、飄逸、曠達、流動。

        早期的動物還翻翻白眼、鼓腹里裝著牢騷與憤憒?!栋餐韮浴窂氐纂S意了,隨意得近乎恣意。魚,身肥尾靈。鳥,毛羽柔密,無所事事融融一團,吹吹風,看看天,發(fā)發(fā)呆。荷花或寥寥幾瓣或含苞一束,水墨洇出張張如蓋如傘的葉,荷枝荷桿橫豎斜逸,疏離亭亭。貓慵懶放松,鼠靈氣歡喜。

        朱耷畫山水,情緒往往難平,大約一面對山水,禁不住想到朱家往日山河,下筆難免滯襯。但《安晚冊》末頁一幀題識為“蓬萊水清淺”的山水,如老僧負暄閑話。

        十三

        朱耷存世之作,最喜歡《河上花圖卷》。這是山人七十二歲的作品,從五月初開始動筆,歷時四個多月。有朋友送我復印本,打開來連綿一地,猶如白龍盤繞。

        從頭細看,一席清新的荷風迎面襲來,墨寫荷葉,線勾花瓣,墨葉隨濃隨淡,荷香自生。再看,則變成了峭壁山坡,荷花低垂,荷葉稀疏。越往后,景致漸漸凄涼,成片荒蕪的土坡與巉巖巨石中,看不到一枝荷葉,只有蘭竹星點雜生。卷末更是只剩山石湍流。

        一卷荷之舞的線條,由曲柔到瘦挺,自由轉動,早無古人相隨。

        筆墨生花的過程有多少不為人知的艱辛。

        畫好,書好,詩好,詩書畫三絕。七十二歲的老人竟如此元氣淋漓。

        齊白石曾如此題畫:

        作畫能令人心中痛快,百拜不起,惟朱耷一人,獨絕千古。

        青藤(徐渭)、雪個(朱耷)、大滌子(石濤)之畫,能橫涂縱抹,余心極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或為諸君磨墨理紙,諸君不納,余于門之外餓而不去,亦快事也。

        此畫山水法前不見古人。雖大滌子似我,未必有如此奇拙,如有來者,當不笑余言為妄也,白石老人并記。

        十四

        錢穆曾言:人生不壽,乃一大罪惡。

        錢穆的祖父三十七歲謝世,其父終年四十一。一九二八年,錢穆發(fā)妻和幼子相繼死去。長兄錢摯在為弟料理后事,勞傷過度,引發(fā)舊病亡故,年方“不惑”。家中“三世不壽”,在錢穆內心投下陰影。在《先秦諸子系年》跋中,錢穆寫道:“兒殤妻歿,兄亦繼亡,百日之內,哭骨肉之痛者三焉。椎心碎骨,幾無人趣?!?/p>

        錢穆本人早先體弱多病,讀陸游晚年詩作,深羨放翁長壽。讀《錢大昕年譜》,知譜主中年時體質極差,后來轉健,高壽而治學有成。

        朱耷享年八十,梵高只活了三十七歲,王勃年僅二十七。

        長壽是最高的智慧。朱耷的藝術也是老人的藝術。

        梵高六十歲到八十歲之間的作品是什么樣呢。

        十五

        康熙四十四年,一七〇五年夏,五月既望,八十高齡的山人大概想到了離開。展開紙,在硯臺邊舔了舔小筆狼毫,恭敬地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生修養(yǎng)一生功力都在筆尖,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墨跡進入無我之境,如水漫過土地,平淡天成,毫無修飾,肅穆如靜水深流如高僧講道,不著一絲煙塵,不著人間的鬧哄,好似深夜里大雪覆蓋的村莊,發(fā)出和緩的光亮。

        朱耷晚年的字,是童趣與修養(yǎng)的集合,火氣消盡,運筆疏松,不著力卻處處是力,不求工而至工。

        乙酉年十月十五日辰時,朱耷羽化而去,身邊無親無友,筆端無數書畫繼續(xù)浪跡天涯。人似草木,秋葉凋零。

        這一年,朱由檢自縊煤山一個甲子,愛新覺羅·玄燁登基四十四年了。

        十六

        朱耷的山水,空無一人。

        物是人非。人是物非。

        畫的人心里空落落,看的人心里空落落。

        前陣子,朋友請我看他的一批新作,秋風山林,亭臺軒榭,池塘野鴨。心里突然一緊,為什么不是野鶴?這也是書畫工作者生在當代的不幸。閑云已隨清風去,野鶴展翅紙上飛。墨繪的瓜果生香,筆間的蔬菜水靈,一條魚從硯臺里游到宣紙上。山中白云悠悠,街上車水馬龍,面對朱耷,突然覺得無從說起。

        猜你喜歡
        朱耷鱖魚書法
        臭鱖魚——時間轉化的美味
        華人時刊(2023年19期)2023-11-16 12:32:18
        書法
        大江南北(2022年9期)2022-09-07 13:13:48
        書法欣賞
        求知(2022年5期)2022-05-14 01:28:58
        書法
        娘子關(2022年1期)2022-03-02 08:18:42
        鱖魚26元/斤,中大難求!是繼續(xù)等還是賣?就地過年,鱖魚能否“貴”起來?
        當代水產(2021年3期)2021-07-20 07:20:44
        書法
        娘子關(2021年3期)2021-06-16 10:56:32
        墨點無多淚點多 淺談朱耷花鳥畫的藝術特點
        紫禁城(2020年7期)2020-07-25 02:40:18
        Chinese Perch:Dream Beauty Portrayedin Art, Poetry
        文化交流(2019年1期)2019-01-11 01:34:26
        鱖魚肥
        朱耷 《松樹雙鹿圖》
        老年教育(2016年12期)2017-01-09 02:52:08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清纯| 亚洲另类精品无码专区|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 |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华 | 精品在线视频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 天堂丝袜美腿在线观看| av免费网站不卡观看| 久久青青草原一区网站| 玖玖资源网站最新网站| 开心五月婷婷综合网站| av网站可以直接看的| 国产好片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激情资源9| 亚洲亚洲网站三级片在线| 国产成人www免费人成看片 | 日本a爱视频二区三区| 五月婷婷丁香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岛国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亚洲综合网 | 在线看亚洲十八禁网站| 国产视频最新| 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不| 国产成人av三级三级三级在线| 免费黄网站永久地址进入| 成人大片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成熟中老妇女视频|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久久| 亚洲午夜经典一区二区日韩|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国产|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亚洲|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芒果| 青青草大香蕉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毛片在线免费视频| 自拍视频在线观看首页国产| 国产精品黑丝美腿美臀| 亚洲av高清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欧美成人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高清日韩成人| 亚洲精品夜夜夜|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久久av| 美女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