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山 (河西學院美術學院 734000)
河西走廊牌匾藝術的語言特征和文化內涵
高雄山 (河西學院美術學院 734000)
牌匾作為民族文化的一種形式,在河西走廊的許多古建筑很普遍地被使用,它與河西走廊人民的文化生活相互聯(lián)系緊密,與當?shù)孛袼罪L情、書法風格、建筑樣式、文學趨向、藝術追求相結合,在河西走廊社會生活的多個方面都有不同的體現(xiàn)和反映,牌匾語言簡練,文采激揚,寫意抒情,有很明顯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內涵,牌匾匾文或狀物寫景,或言表抒情,大多寓意深刻,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和藝術感染力。河西走廊牌匾用語呈現(xiàn)出的語言特征及反映出的文化內涵,反映出了河西地區(qū)廣大人民群眾的信仰、祈福和審美特征。
河西走廊;牌匾藝術;語言特征;文化內涵
牌匾又稱匾額、門額等,就是一塊寫上文字的牌子,懸掛在殿堂、樓閣、門庭、大門的正上方。河西走廊眾多寺廟道觀、祠堂府第、屋舍牌樓等處懸掛的牌匾而言,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在千百年的歷史長河中不斷積累發(fā)展,其分布范圍之廣、數(shù)量之多都令世人嘆為觀止。徜徉其中,猶如走進不一樣的藝術殿堂,令人神情怡然,樂趣橫生。如此眾多的牌匾,呈現(xiàn)出不一樣的語言特征和文化內涵。
河西走廊牌匾的語言特征和中華大地上眾多牌匾所表現(xiàn)的語言特征一樣,其牌匾用語源于廣大人民群眾心理取向的表現(xiàn),同時,也是迎合人民群眾文化喜好的產(chǎn)物,字斟句酌間呈現(xiàn)出自己的特點。概括起來,當前牌匾用語在語言上主要呈現(xiàn)以下幾個特征:
1.牌匾文字內容精煉、寓意深刻
河西走廊牌匾文字內容文字字數(shù)少,也無復雜的結構款式,但文字內容卻經(jīng)典貼切、耐人尋味或生動有趣,如:張掖大佛寺的“無上正覺”、張掖西來寺的“宏開覺路”、武威文廟的“書城不夜”等牌匾,一些匾額語言還有出處、有來歷或有寓意,如:武威海藏寺的“千祥云集”、張掖東門牌坊樓的“金張掖”、武威南城門樓的“銀武威”等匾額,這些牌匾語言都文辭精粹,應景適情且寓意深刻。
2.牌匾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在制作牌匾時,對題寫牌匾的人也有側重的選擇,主要邀請社會名流、達官顯貴和有一定書法造詣的人,對于古代的人們來說,能得到皇帝御賜的牌匾可是無上的榮耀,能得到社會名流和達官顯貴題寫的牌匾就成為了制作牌匾者最好的炫耀和裝飾品,而書法名家所題寫的牌匾對于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文人來說意義就不言而喻了。所以牌匾匾文大多具有較高的書法藝術水平,上下款書寫位置得當,字的大小布局適當,具有一定的書法藝術品位。而且不少牌匾制作都精選上等材料,采用傳統(tǒng)工藝制作,形制或莊重典雅或古樸大方,文字附彩或朱漆通紅或華貴金色,有的牌匾的邊框還雕飾精美的圖案紋樣,精雕細琢甚至還鑲嵌珠寶。再加上牌匾這一藝術形式,把辭賦詩文、書法鐫刻和周邊建筑融為一體,成為建筑藝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藝術價值和意義就又不一樣了。
3.牌匾匾文字數(shù)大多限定在一定范圍,以三或四字居多
河西走廊牌匾匾文用語直觀、明了、簡捷且內容豐富、寓意深刻,有的只有二字,多的長至幾十字,如:武威恒沙寺的“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匾,還有數(shù)量眾多的功德匾,匾文字數(shù)達到幾百字,盡管如此,縱觀河西走廊的牌匾匾文,其字數(shù)上體現(xiàn)的極不平衡。三字式和四字式的占了絕大部分,三字式占整個牌匾用語的5%—10%,四字式的占90%以上,二字和四字以上的相對較少。這和河西地區(qū)人們已經(jīng)習慣用很少的語句來寄托誠摯的情感,濃縮豐富的語義,同時,這也是漢語誦讀時劃分句讀的常用尺度。如“斯文主宰”、“大雄寶殿”、“普濟萬民”、“萬世師表”、“佛日增輝”等。所以,牌匾用語多采用三字、四字形式,這既是牌匾用語本身的特征體現(xiàn),也符合漢語詞匯上的用語要求。
河西走廊牌匾有很深的文化內涵,牌匾匾文語言和文化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它是牌匾藝術文化內涵的集中體現(xiàn)。我們司空見慣的牌匾上,反映出了這個時代的文化心理取向,牌匾懸掛在大門上則端莊文雅,懸掛在殿堂則蓬蓽生輝,裝點名勝則古色古香,體現(xiàn)主題則主題突出。雖然只是片言數(shù)語著墨不多,看起來卻巍然大觀,使人肅然起敬??v觀河西走廊優(yōu)秀的匾額,不但使觀賞者能欣賞到凝練而傳神的題詞和題寫匾額者俊逸的書法,同時還能欣賞到細致精美的圖案和精心雕琢的裝飾藝術之美,還能體會到牌匾這種集字、印、雕、色為一體的藝術,具有的文化、藝術、社會和歷史價值。
1.牌匾內容反映人們崇文好古的心理有教育和啟迪作用。
河西走廊牌匾用語中使用的匾文語言,就恰如其分地迎合了人們崇文好古的心理。一方面牌匾在制作時的用詞要經(jīng)過反復推敲追求文雅;另一方面,觀賞者懷舊思古的心理追求也能在研讀牌匾的時候得到一些滿足??v觀各種河西走廊現(xiàn)存的匾額,無論是在殿堂的裝飾,還是景觀氣氛的營造,無不表達出河西人民群眾向往、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如:古浪城隍廟的“懲惡揚善”、雙塔普濟寺的“恩惠群黎”、武威松濤寺的“忠義千秋”等。牌匾匾文的深刻內涵展現(xiàn)出了一種特定的文化現(xiàn)象,反映了人們深層次的文化心理結構。這種心理結構就是我們常說的精神寄托,或者是精神支柱。如:“佛光普照”、“保我黎庶”、“普度眾生”等。在寺廟,一塊好的牌匾就是詳讀廣大信眾的卷首導語。如:“大雄寶殿”、“清涼寺”等匾。還有喻理勸誡類的牌匾,有的曉之于理,勸世人為善,有的則明之以義,告誡人們以德養(yǎng)性,使人們在潛移默化中領悟到為人處世的道理,向世人召喚著真善美,隱喻告誡著是與非。如:“春仁秋義”、“相海光明”、“風云際會”、“境由心生”等。另外,河西走廊的牌匾還把中國傳統(tǒng)文化遺留下來的詩文辭賦、建筑藝術和書法雕刻融為一體,以其凝練富含詩意的文采、具有較高的書法品味和匾文深遠的寓意,這些因素的綜合體現(xiàn),使得牌匾藝術增色不少。這些寓意貼切,書法遒勁的牌匾,使人們在追求吉利祥和的同時,也渴望著平安、富貴和吉祥,在某種意義上來講甚至把平安看得比吉祥富貴更重要。
2.牌匾內容充滿了人民群眾赤誠的心愿和殷切的期望
河西走廊一些牌匾內容充滿了人民群眾赤誠的心愿和對美好生活的殷切希望,如:“瑞氣臨門”、“孝而不厭”、“國泰民安”等牌匾,為河西人民建立起了一個共同的衡量標準和價值尺度。這些牌匾既反映了廣大群眾文化生活的一個側面,也是文人墨客益智的表現(xiàn),自古以來就受到河西走廊人們的喜愛和使用。
3.匾文的內容和形式形成了獨特的牌匾藝術之美
分布在河西走廊的大多匾額,書寫風格剛柔相濟,蒼勁深沉,字體結構嚴謹,用筆剛正雄健,雍容大度,耐人尋味。張掖大佛寺的臥佛殿匾額木質好,刻工好,漆工好,書法尤好。這和人們的虔誠信仰和對美好生活向往息息相關,所以各種牌匾在制
作時各方面要求非常嚴格,大都請當?shù)孛嘶蛏鐣t達撰文,不惜重金求名人、書法家題寫,并請知名工匠精心選料,認真鐫刻、油漆貼金,使得牌匾制作工藝要求很高。這也使得許多著名書法家的作品,由于鐫刻在匾額上而得以流傳下來,讓我們一睹到了他們的真實風采。
牌匾內容起到了標明主題和引導的作用,河西走廊牌匾在樓堂館所、牌坊寺廟等建筑的顯赫位置被廣泛的懸掛使用,向廣大人民群眾傳達著場所名稱、不同信仰 、警示勵志等的信息。河西走廊的牌匾,它們往往抓住人們傳統(tǒng)的追求吉利祥和心理,通過從文學作品中選取,憑借文人儒士的文筆融色,或援引文學典故,或附著神話傳說,以書家名人題字等方式展現(xiàn)出來,用牌匾這種獨特的方式來表達河西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追求。如果是按照匾文所要表達的內容來分,則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第一類為建筑物名稱,如“海藏寺”、“雷臺觀”等;第二類為建筑物功能,如“金剛殿”“觀音殿”等;第三類為歌功頌德,如“知恩報恩”、“忠義千秋”等;第四類為告誡警示,如“懲惡揚善”、“宏開覺路”;第五類為寓意映射,如“靈山毓秀”、“沙海藏珠”等;第六類為佛境禪語,如“得大自在”、“涅槃正果”等。牌匾上除了主文以外,還有上下題款,題款包涵了撰寫、捐贈人及頭銜和落款的年代。由于牌匾題款的存在,使得一些研究者通過牌匾上題款的資料信息來進一步考證牌匾制作的具體年代和牌匾用途、書寫者等信息。
河西走廊牌匾按制作工藝分有平板陽雕、平板凹雕、平板漆字、圖騰雕框、鏤空雕框等形式,字的表現(xiàn)手法有平板涂字、中凹陰刻字、中凸陽刻字等制作手法。如此眾多工藝在牌匾制作上的的運用,凝聚了河西人民智慧的結晶,使牌匾這一獨特的形式在河西大地上大放異彩。
河西走廊牌匾在許多古建筑上的普遍使用,它與河西走廊人民的生活習慣、民俗風情、建筑樣式、文學趨向、藝術追求、書法風格等形式緊密結合,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多個方面,牌匾匾文語言簡練,文采飛揚,寓意抒情,有很明顯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匾文表現(xiàn)出的狀物寫景,言表抒情,寓意深邃,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和和很強的藝術感染力。河西走廊牌匾用語呈現(xiàn)出的語言特征及反映出的文化內涵,反映出了河西地區(qū)廣大人民群眾的信仰、祈福和審美特征。
[1]肖建春.商業(yè)牌匾的傳統(tǒng)文化色彩[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2003(4).
[2]范文嫣.牌匾用語的語言特征和文化內涵[J].湖北社會科學2006(8).
[3]李艷華.匾額文化初解[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08(2).
[4]曹林娣.蘇州園林匾額楹聯(lián)鑒賞[M].華夏出版社,1999.
[5]張士閃,耿波.中國藝術民俗學[M].山東人民出版社,2008 .
高雄山,河西學院美術學院,副教授。
河西學院校長科研基金資助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