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鳴含
分析師預測與企業(yè)盈余管理研究
高鳴含
與西方國家的分析師行業(yè)相比,我國的分析師行業(yè)起步較晚,但是它在資本市場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不斷發(fā)展,盈余管理也是企業(yè)向市場提供信息的重要手段。本文詳細闡述了一些能夠影響分析師預測與盈余管理關系的因素,分析了二者相互作用的機理及產生的經濟后果,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分析師;盈余預測;盈余管理
隨著我國經濟的繁榮發(fā)展,學者們開始關注資本市場的發(fā)展。其中分析師預測與盈余管理是影響資本市場完善的兩個重要因素,因此,學術界開始將注意力轉移到分析師預測與盈余管理的研究上,他們由淺入深,從不同的角度來研究這一熱門話題。
在已有的研究中,一部分文獻探討了分析師預測與盈余管理關系的表現形式。Athanasakou等(2009)討論了公司是否會為了保證盈余達到分析師預期而進行盈余管理。Degeorge(1999)也在實踐中發(fā)現,盈余管理主要有三個目的,其中之一就是為了與分析師預測相符合。而另外一部分文獻研究了分析師預測與盈余管理相互作用的內部因素。比如,楊爾稼等(2012)提出,證券分析師為了發(fā)掘被隱藏的盈余過程,會想盡各種辦法獲取并分析信息,即使分析師不可能百分之百弄清楚公司真實的盈余管理過程。同時他們證明了分析師預測的準確性及行為的確會受到其獲取盈余的方式的影響。這是對二者關系內因的探討。
分析師預測與盈余管理在市場中是“藕斷絲連”的。很多因素能夠影響二者及其相互作用關系,這些因素也是他們相互作用的理論基礎。
(一)信息不對稱理論
信息不對稱理論是指在市場中一部分人能夠通過各種途徑獲得相對較多的信息,做決策時就會處于優(yōu)勢地位。而掌握信息程度較低的人就將處于劣勢地位,沒有足夠可利用的信息。具體說來,可能出現逆向選擇或者產生“道德風險”。這也正是分析師存在的意義。
(二)有效市場假說
有效市場分為弱式有效市場、半強式有效市場、強式有效市場。在弱式有效市場中,證券價格反映了相關的所有歷史信息,在這種市場下,分析師的職能被大大提升。在半強式有效市場中,證券價格不但反映了歷史信息,還反映了成交價等公開信息。而盈余管理是企業(yè)向外界傳遞信息的重要手段,再通過分析師的跟進人數增大盈余管理的信息含量。此時,分析師預測與盈余管理的關系更加強化。在強式有效市場中,證券價格反映了所有的信息,在這樣的市場中,分析師對企業(yè)盈余管理行為的抑制效果達到最佳。
(三)相關政策法規(guī)的出臺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政府發(fā)布的某些法律規(guī)范會影響到資本市場的運作。例如,安然事件發(fā)生之后,美國頒布了塞班斯法案,對關聯(lián)方交易做了嚴格的規(guī)定。企業(yè)的盈余管理隨著關聯(lián)方交易受到限制而受到制約,分析師預測與盈余管理之間的緊密程度也會降低。
基于分析師預測與盈余管理的這些關系,下文將探討:企業(yè)是否可能做出盈余管理來迎合分析師預測;分析師預測與盈余管理是否存在相互作用關系及如何進行相互作用等問題。
分析師與盈余管理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他們之間的關系既相互對立,又辯證統(tǒng)一。
(一)企業(yè)為迎合分析師預測進行盈余管理
為了滿足資本市場的需求和投資者的心理需求,使企業(yè)吸引更多的投資,企業(yè)會為了迎合分析師預測進行盈余管理。
1.企業(yè)為滿足資本市場的需求迎合分析師預測進行盈余管理
理論上講,假如管理層使用不加修飾的真實盈余對外公布,如果真實盈余達到或高于分析師預測,則企業(yè)的市場價值、籌融資能力將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相反,如果實際盈余低于分析師預測,對企業(yè)來說這是一個壞消息。正是由于分析師對企業(yè)的跟蹤關注及預測行為,管理層為了避免發(fā)生有損企業(yè)價值、股價大幅度波動等現象,有很大的動機進行盈余管理。
2.企業(yè)為滿足投資者的心理需求迎合分析師預測進行盈余管理
行為金融學理論認為理性投資者不會受其他投資者的影響,而非理性投資者把噪音當作信息進行交易,過于樂觀、過度自信,容易受到“羊群效應”影響,易跟隨他人投資,尤其相信分析師的預測。企業(yè)了解投資者看重分析師預測的心理,為了獲得投資者的投資,就會通過盈余管理迎合分析師預測。
(二)企業(yè)盈余管理影響分析師預測的準確性
首先,管理層很可能主動地進行盈余的預期管理從而引導分析師預測。有研究結果表明,如果公司的實際盈余與分析師的預測盈余不相符合,那么公司的股價就會有波動。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管理層會采取措施,引導分析師的盈余預測結果。我們可以看出,企業(yè)對盈余的預期管理會影響分析師的預測行為,進而影響分析師預測的準確性。
其次,很多研究者衡量信息披露質量就是通過盈余管理程度,他們認為盈余管理程度越低,信息披露質量越高。上市公司真實的財務信息因企業(yè)盈余管理行為被埋藏在財務報表之下,信息披露質量較低,而分析師預測過程是一個信息收集、加工和報告的過程,這樣分析師會投入更多的資源去發(fā)現不為人知的真實盈余,增加了分析師搜集、評估信息的成本,影響分析師的預測行為。
(三)分析師能夠監(jiān)督企業(yè)的盈余管理行為
首先,分析師的立足點不同于內部治理機制。分析師考慮的范圍更廣、更全面,這樣能夠有效抑制管理層不顧長遠利益的短期盈余管理行為,保護除現任股東以外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分析師專業(yè)基礎知識扎實牢固,密切關注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能夠較好地解讀財務報表及附注信息,發(fā)掘上市公司的真實業(yè)績,有效地監(jiān)督企業(yè)的盈余管理行為。
其次,當一個企業(yè)發(fā)生虧損時,他們經常操縱內部交易利潤,這一行為使真實業(yè)績埋藏在報表之下,外部投資者與企業(yè)管理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進一步加深。Frankel和Li(2004)研究發(fā)現分析師跟進與內部交易利潤之間呈現負相關,說明分析師跟進人數越多,企業(yè)越不敢通過操縱內部交易利潤進行盈余管理。這說明分析師確實可以監(jiān)督企業(yè)的盈余管理行為。
分析師預測與盈余管理是資本市場中信息傳遞的兩種重要渠道。二者之間的相互作用會對資本市場的信息傳遞造成一定影響,從而影響市場的有效性。兩者的影響分為以下三方面:
(一)分析師預測抑制了企業(yè)調控盈余的行為
許多文獻都指出分析師可以被看做是企業(yè)管理者與投資者信息溝通的橋梁,是企業(yè)的外部監(jiān)督者。一方面,分析師可以與企業(yè)管理層直接進行溝通,對公司近期的重大事項和經營業(yè)績進行了解,預測公司的未來發(fā)展情況。另一方面,分析師可以與投資者進行間接溝通,對投資者提供建議。因此,企業(yè)很看重分析師的預測,企業(yè)管理者不敢隨意進行任何不負責任的盈余管理。換句話說,分析師是加強公司治理的催化劑,提供了一種“正能量”。
(二)分析師預測強化了公司的信息披露
雖然分析師沒有辦法參與信息披露,但卻能對信息起到監(jiān)督和修正作用,從而提高信息披露的有效性。一方面,分析師可以識別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有效性,并對外發(fā)布。如果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有效性不高,必然會損害上市公司的聲譽,因此,上市公司往往會自覺地提高披露效率。另一方面,分析師能夠識別虛假財務信息并對其進行修正。這樣,公司的信息就會“保質保量”地傳遞到市場中,從而提高信息的披露效率。
(三)分析師預測與盈余管理提高了資本市場有效性
在資本市場中,盈余管理是企業(yè)向外提供信息時所采用的一種手段。而分析師扮演了一個重要的信息中介的角色。盈余管理與分析師共同作用會造成股價波動,改變公司信息對外傳遞的過程。第一,分析師預測與盈余管理能夠增加公司利潤的內涵信息,更好地傳遞給利益相關者。第二,分析師會發(fā)布分析報告,利于投資者做出理性決策。隨著信息傳遞的改善,市場的資本運作會越來越流暢,市場有效性得到提升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雖然分析師行業(yè)在我國出現比較晚,但是發(fā)展迅速。從上文可以看出:分析師能夠抑制公司的盈余管理行為是毋庸置疑的,而且還能夠強化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提高資本市場的有效性。為了有效利用分析師發(fā)揮的作用,本文提出以下建議:分析師既是信息的中介者,又是企業(yè)的外部監(jiān)督者,因此,監(jiān)管機構可以將分析師作為一種外部公司治理機制,加強對上市公司的管理,彌補內部治理機制的不足;我們要規(guī)范分析師的行為,加強政府對分析師行業(yè)的監(jiān)管,有關部門在制定相關政策時,應當將分析師這一外部因素考慮進來;另外,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質量有高有低,作為投資者,要多學習相關的財務知識,仔細研讀分析師發(fā)布的研究報告,學會理性分析,不要盲目相信分析師的預測和其出具的報告。
[1]倉勇濤,儲一昀.分析師盈余預測之約束力研究——來自中國資本市場的證據.中國會計學會201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2012.昆明:中國會計學會教育分會,2012:14.
[2]Athanasakou, V.E et al.Earnings management or forecast guidance to meet analyst expectations? Accounting & Business Research (Wolters Kluwer UK), 2009, 39(1): 3-35.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會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