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龍 彭祝軍 周 源 王 清 蔣啟鑫 李奉奇(湖南中醫(yī)藥高等??茖W校附屬第一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湖南 株洲 412000)
?
兩種聲門下吸引方式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療效比較
郭文龍 彭祝軍 周 源 王 清 蔣啟鑫 李奉奇
(湖南中醫(yī)藥高等??茖W校附屬第一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湖南 株洲 412000)
【摘要】目的 研究兩種不同聲門下吸引方式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ICU住院治療并給予MV的患者120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60例。觀察組給予間歇性聲門下吸引術(IASS);對照組給予持續(xù)下聲門吸引術(CASS)。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分泌物引流量、氣道黏膜損傷情況、VAP發(fā)生率、機械通氣時間、病死率和住院時間等情況。結果 兩組患者分泌物引流量之間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氣道黏膜出血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VAP發(fā)生率和VAP發(fā)生時間相比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兩組患者的機械通氣時間、ICU住院時間和病死率相比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結論 兩種聲門下吸引方式均具有預防VAP發(fā)生的作用,而IASS對MV患者氣道黏膜的損傷更小,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聲門下吸引;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機械通氣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是院內獲得性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1-2],其多由于上呼吸道、消化道等系統(tǒng)的致病微生物經氣管插管套囊與氣管黏膜之間的縫隙反流入肺內所引起,一旦發(fā)病,往往病情較重,是機械通氣(MV)患者發(fā)生死亡的重要因素。因此,尋找預防和阻止MV患者VAP的發(fā)生已成為重癥醫(yī)學領域研究的重點。有研究報道,僅通過常規(guī)吸痰的方式往往無法有效吸除位于聲門下與氣管插管套囊之間的痰液及消化道分泌物。而通過聲門下吸引技術可有效降低VAP的發(fā)生率[3-4]。本研究運用兩種不同的聲門下吸引方式治療MV患者VAP并觀察其臨床療效,旨在探討VAP的防治的最佳途徑。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ICU住院治療并給予MV的患者120例,其中,男64例,女56例,年齡17~80歲,平均(57.9±14.9)歲。所有患者均因腦卒中、感染性休克、重癥胰腺炎、中毒和心力衰竭等原發(fā)病導致的急性呼吸衰竭,而需要給予口氣管插管而行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者,且機械通氣時間均>48 h。同時除外在氣管插管前存在呼吸道感染者或插管后72 h內發(fā)生呼吸道感染者、既往曾有口咽部、食管、氣管等部位外傷或手術。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12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6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原發(fā)病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觀察組給予間歇性聲門下吸引術(IASS);對照組給予持續(xù)下聲門吸引術(CASS)。具體操作方法:所有患者均運用一次性可吸引氣管插管,找到插管氣囊上方的引流管開口,并于開口處吸引分泌物。對照組將痰液一次性接收器連接于氣囊上方引流管與墻式負壓吸引標準接口導管之間,采用60~80 mm Hg的恒定負壓給予CASS,注意每隔2 h檢查導管氣囊壓力并將其維持在20~25 cm H2O,確保氣囊充盈充分。觀察組則不持續(xù)連接,采用每2 h將引流管連接于接口1次,并保持60~80 mm Hg的恒定負壓,給予IASS約持續(xù)5 min。操作過程中所有患者均采用丙泊酚或咪達唑侖鎮(zhèn)靜,并注意患者有無嘔吐或聲門下吸引管堵塞,若出現(xiàn)上述情況可給予聲門下沖洗。
1.3 觀察指標: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每天聲門下氣囊上分泌物引流量,并抽取2 mL給予隱血試驗,比較兩組氣道黏膜損傷情況;比較兩組患者VAP的發(fā)生率、機械通氣時間、病死率和住院時間等情況。
1.4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進行t或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分泌物引流量之間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氣道黏膜出血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兩組患者VAP發(fā)生率和VAP發(fā)生時間相比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兩組患者的機械通氣時間、ICU住院時間和病死率相比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1。
危重癥患者往往需要MV來維持呼吸功能,但ICU機械通氣患者常常并發(fā)VAP,當患者發(fā)生VAP,其MV時間、ICU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均顯著增加,且預后極差,具有發(fā)病率高、花費高、病死率高的特點[5-7]。因此,VAP作為MV的并發(fā)癥逐漸受到重癥醫(yī)學工作者的重視。危重病患者在給予氣管插管后,天然的呼吸道屏障被破壞,寄居于上呼吸道及消化道致病微生物可在聲門下間隙聚集并形成局部感染灶,并可通過呼吸、氣囊壓力變化和體位的變動等原因進入下呼吸道,導致VAP難以控制。研究發(fā)現(xiàn),通過及時清除聲門下間隙的局部感染灶并減少肺內反流,可有效降低VAP發(fā)生率[8-10]。
表1 兩組分泌物引流量、氣道黏膜損傷及住院情況比較
目前臨床上常見的氣道分泌物清除方式包括持續(xù)性聲門下吸引(CASS)與間歇性聲門下吸引(IASS),研究表明,二者均有預防和降低VAP發(fā)生率的作用[11-12]。本研究比較了兩種方式對VAP的預防作用,結果顯示,兩組患者VAP發(fā)生率和VAP發(fā)生時間相比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兩組患者的機械通氣時間、ICU住院時間和病死率相比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IASS組VAP在機械通氣5 d內及5 d后發(fā)生率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說明兩種吸引方式均可起到預防VAP發(fā)生的作用,且臨床療效相當。
同時,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觀察組的氣道黏膜出血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與CASS相比,IASS可更好地保護MV患者的氣道黏膜,這可能與間歇性的吸引方式可緩解持續(xù)負壓對黏膜的損傷,使氣囊上方的氣道黏膜得到充分休息有關。
綜上,兩種聲門下吸引方式均具有預防VAP發(fā)生的作用,而IASS 對MV患者氣道黏膜的損傷更小,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劍,劉宏,張寧,等.降鈣素原及簡化臨床肺部感染評分對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預后的臨床評估[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22):4937-4939.
[2] 李紅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危險因素臨床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12,17(9):1584-1586.
[3] 方娟,梁玉蓮,姚金蘭,等.持續(xù)聲門下吸引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效果的Meta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4,30(29):54-58.
[4] 董申琴,邵小青,靳春艷,等.可沖洗式聲門下吸引對機械通氣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fā)生率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7):22-25.
[5] 余群飛,王惠琴,沈志坤,等.聲門下吸引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4,30(20):38-41.
[6] 李定梅,李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致病菌分布狀況及護理對策[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0,17(2):19-21.
[7] 熊桂華,趙軍.ICU內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護理干預研究[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1,18(33):112-113.
[8] 孫連香,朱春香,高桂秀,等.顱腦損傷患者間歇聲門下吸引不同負壓值的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34):66-67.
[9] 王瑩,馬潔,惠彩紅,等.間斷聲門下灌洗結合持續(xù)聲門下吸引在經口氣管插管患者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中的作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1):22-24.
[10] 張美琪,王黎梅,步惠琴,等.一次性聲門下吸引器降低早發(fā)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效果觀察[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4,(19): 4778-4779,4801.
[11] 吳曉琴,宋錦平,蘇霞,等.間歇聲門下滯留物吸引對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影響的Meta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29):68-70.
[12] 陶少宇,黃孝天.規(guī)范化聲門下滯留物清除對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及致病菌的影響[J].中國急救醫(yī)學,2012,32(9):790-792.
中圖分類號:R56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15-0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