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水婧?。ㄐ抨栟r(nóng)林學院 464000)
以“天人合一”思想為紐帶——淺談鋼琴改編曲《夕陽簫鼓》與茶道文化的融合創(chuàng)新
池水婧(信陽農(nóng)林學院464000)
在茶藝表演中,經(jīng)常會選用《夕陽簫鼓》作為背景音樂,之所以選用這首作品是因為,就作品本身而言,其中包含的“天人合一”精神與茶道中所追求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不謀而合的。本文將以鋼琴版本的《夕陽簫鼓》來為廣大的茶藝愛好者做解讀,希望大家能夠?qū)︿撉俑木幥断﹃柡嵐摹分兴w現(xiàn)的的天人合一精神也有所了解,借音樂與茶道相通之處來提升自身對茶文化的理解,并在茶藝表演背景音樂版本選擇上有所創(chuàng)新。
天人合一;《夕陽簫鼓》茶道;創(chuàng)新融合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國古典哲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這一思想貫穿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領(lǐng)域的各個方面,如在中國民族音樂的審美特點、傳統(tǒng)繪畫和中國茶道文化中均能夠找到“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下面我們主要就民族音樂改編曲鋼琴版本《夕陽簫鼓》和茶道文化中所體現(xiàn)的“天人合一”思想來為廣大的茶藝愛好者做解讀,并將鋼琴改編曲《夕陽簫鼓》與傳統(tǒng)茶藝相融合。
“天人合一”思想體現(xiàn)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最初是由道家學派代表莊子提出。在鋼琴改編曲《夕陽簫鼓》中,我們聽不到西方鋼琴作品中大段的和弦應用,感受更多的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所呈現(xiàn)出的山水文化意境,以及中國古典哲學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對于鋼琴改編曲《夕陽簫鼓》,李西安曾這樣描述過:“它通過豐富的藝術(shù)手段描繪了祖國的秀麗景色,在流淌的音樂旋律中,讓人的身心與自然交融,使我們感受到了人與自然的和諧一致?!?/p>
作品通過鋼琴來模仿琵琶、古箏、簫、鼓的音色,并在彈奏技法上借用了民樂中的演奏技法,如引子部分“江樓鐘鼓”第一句的彈奏中借用了琵琶彈奏手法中的輪指,彈挑來模仿鼓聲。之后又模仿古箏刮奏的音響效果,來描繪春風吹拂下江水漣漪和遠處傳來鐘聲的回響。進入主題部分的第二樂段“臨水斜陽”展現(xiàn)出一幅暮色江南,夕陽晚照,簫鼓和鳴的安詳景色。又如第二變奏“風回曲水”中,左手以連續(xù)的琶音音型模仿古簫的音色,使人隱約感到潺潺水聲,音樂情緒上的歡暢,也表現(xiàn)了水光波動、繁星點點的美麗夜色。再如結(jié)尾部分“臨江晚盼”,左手低音旋律通過模仿簫的音色呈現(xiàn)出歸舟遠去,江上明月照春水的萬籟俱寂之景,使人沉湎于鋼琴作品所營造的“天人合一”意境之中,令人回味無窮。
可以說鋼琴改編曲《夕陽簫鼓》中的每一個樂句、每一個樂段都能夠讓聽眾在聆聽之余,腦海中浮現(xiàn)清晰的畫面感,將人對自然的審美體驗通過音樂語匯來展現(xiàn),仿佛人就置身于音樂所描繪的山水畫卷之中,與自然融為一體。
“和”是中國茶道哲學思想的核心。茶道中所追求的“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太和”,意思是萬物皆由陰陽兩要素構(gòu)成,陰陽協(xié)調(diào),保全太和之元氣以普利萬物才是人間正道。陸羽在《茶經(jīng)》中也指出煮茶過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達到和諧平衡的過程。由此可見,保合太和、五行調(diào)和等理念是茶道的哲學基礎(chǔ)。以哲學范疇的“和”為基礎(chǔ),道家從“和”這一哲學范疇中引申出“天人合一”思想。認為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要“法天順地”,將自己融入大自然中去,追求物我兩忘、天人合一的和美境界?!碧烊撕弦弧钡恼軐W命題在茶道中表現(xiàn)為人對自然的回歸渴望,人對自然的親和之感。
鋼琴改編曲《夕陽簫鼓》與中國茶道文化均體現(xiàn)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兩者存在共性問題,然而,如何將兩者聯(lián)系在一起進行文化融合與創(chuàng)新就成為了我們所要面對的新問題。中國民族音樂《夕陽簫鼓》有著眾多的版本,我們常常聽到的有了琵琶版本、民樂合奏版本,古箏版本。這些版本都是由我國民族樂器來演奏的,在傳統(tǒng)茶藝表演中,選用這些版本的音樂來做背景音樂也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民族音樂配傳統(tǒng)茶藝更具有民族特色,但在凸顯民族特色的同時也會略顯古板,產(chǎn)生審美疲勞。
如若在傳統(tǒng)茶藝表演中追求創(chuàng)新,可以嘗試在背景音樂版本選擇上下功夫。比如,我們可以選擇鋼琴版本的《夕陽簫鼓》做為傳統(tǒng)茶藝的背景音樂,這種視聽上的結(jié)合會帶給觀眾一種全新的感受。相對于傳統(tǒng)茶藝與民樂的配合也許更能夠調(diào)動茶藝欣賞者的熱情。傳統(tǒng)茶藝表演配以用西洋樂器來演奏的民族音樂,無論是對于茶藝表演者來說,還是對與欣賞茶藝表演的觀眾而言,都能夠體驗到文化上的融合與創(chuàng)新。
用鋼琴來演奏民族音樂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的融合與創(chuàng)新。黎英海先生改編的這首鋼琴作品《夕陽簫鼓》中通過大量模仿笛、簫、古箏、琵琶等中國傳統(tǒng)樂器的聲音,在豐富鋼琴音色與演奏技法的同時,也為鋼琴這件西洋樂器增添了一抹東方情韻。將這種融合創(chuàng)新后的文化再次與中國傳統(tǒng)茶道文化相結(jié)合,無論是對民族音樂的發(fā)展,還是對于中國傳統(tǒng)茶文化的傳播,都會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力。
了解鋼琴改編曲《夕陽簫鼓》與茶道精神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有助于茶藝愛好者對中國古典哲學思想的理解認識。而對于民族音樂演奏版本的研究,將會使茶藝表演者在茶藝背景音樂的選擇上更為準確、更具有新意。中國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對于茶文化的理解不能止步于簡單的泡茶技藝,而是要盡可能多的涉獵與茶相關(guān)的知識領(lǐng)域,這樣才能在茶藝表演中達到形神兼?zhèn)?,才能在茶藝表演中發(fā)現(xiàn)新的融合點,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創(chuàng)新。
[1]蘇瀾深.探中華之樂,求民族之風—黎英海先生訪談錄[J].鋼琴藝術(shù),1999(01).
[2]李西安.鋼琴曲《夕陽簫鼓》音樂分析[J].中國音樂,1982(01).
[3]丁以壽.中國茶藝 [M]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14.
[4]賈紅文,趙艷紅.茶文化概論與茶藝實訓[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
[5]閆玏玏.從審美視角論中國鋼琴作品的美學內(nèi)涵及其演奏——以鋼琴曲《夕陽簫鼓》為例[D].河北師范大學,2013.
[6]陳泓宇.黎英海鋼琴作品《夕陽簫鼓》民族化元素及演奏研究[D].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