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艷紅 (河北交響樂團 050000)
?
德沃夏克b小調大提琴協(xié)奏曲的分析與演奏
蔡艷紅(河北交響樂團050000)
德沃夏克《b小調大提琴協(xié)奏曲》是大提琴演奏曲中的經典曲目,而它帶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和人道主義的情感是它的魅力所在。作品音樂發(fā)展的莊嚴宏偉和配器的豐富多彩,可以視它為大提琴交響協(xié)奏曲,作品在繼承了協(xié)奏曲三個樂章的寫作模式:第一樂章(快板)奏鳴曲式;第二樂章(慢板)復三段體;第三樂章(中庸快板)回旋曲式。而深刻的感情和具有感染力的對比,又使整個協(xié)奏曲豐沛異常。
(一)民族主義特點
德沃夏克(Antonindvordk,1841~1904)是與斯美塔納及雅納切克并稱“捷克三杰”的作曲家。是捷克民族主義音樂代言人,其中,德沃夏克是最廣為世人所知的一位。民族主義,在19世紀的西方音樂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缺乏本國的藝術傳統(tǒng)又長期依靠國外音樂資源的國家產生。一方面,采用本國民間的音樂素材進行創(chuàng)作;另一方面,是作曲家把民間樂器及音樂的素材作為音樂創(chuàng)作的形式。德沃夏克作為捷克民族主義代言人,將其特點發(fā)揮淋漓盡致。他的靈魂常來自斯拉夫民間舞蹈及民歌,在他的作品中經常展現(xiàn)出清純如孩童般天真浪漫的氣息。
(二)作品總體寫作情緒
德沃夏克的《b小調大提琴協(xié)奏曲》是作者繼《新世界》之后的一部為眾人所知的代表作之一。他的這首協(xié)奏曲,其內容的深度、鮮明的形象以及交響發(fā)展的規(guī)模等方面,更接近于他的最后兩部交響曲,無疑都是它的成功所在。此曲可以說是作者停留美國期間的最后巨構,曲中旋律優(yōu)美,更由于寫作于美國,把美國的地方色彩和潑希米亞民謠曲調巧妙地融合起來,產生獨特的魅力。
這首屬于德沃夏克最成熟期的作品,結構和曲式格外嚴謹,使整個協(xié)奏曲的輪廓更為嚴密;曲中也因使用較多主題,而產生多彩多姿的變化;在管弦樂編制中也增多銅管樂器,使音響格外豐沛。正因為作品構思巧妙,音響多彩,將獨奏大提琴與交響樂隊巧妙的配合,使樂器極富交響性,強烈的戲劇內涵。
(一)第一主題
第一樂章:(快板,b小調)4/4拍子。充滿寬廣的交響氣息,雙顯示部結構,發(fā)展部較突出。樂章在最初幾小節(jié)奠定了全曲的基本基調。由樂隊演奏第一個呈示部。很快,主題的陳述便擁有較大的戲劇性轉變,顯示英雄氣質;尤其是在第二個呈示部中,主題曲由獨奏大提琴復述。(譜例1:略)這一主題在第一樂章中起著主導作用,其音調還成為終曲的基本主題,可以說是整個協(xié)奏曲的核心。音程如講話般的音調,具有號召的感覺,又異常樸實?;谝陨咸攸c,本人認為第一部分A(87-109小節(jié)),演奏時要用寬弓,符點后面的十六分音符可適當放寬,隨后并列的和弦要使三個音同時發(fā)出,而不是琶音式的演奏效果。第二部分B(110-127小節(jié))為發(fā)展性段落,十六分音符的旋律,伴奏部分運用舞曲性的節(jié)奏,具有蓬勃向上的情緒,在演奏時可用快速的分弓去演奏十六分音符上行的旋律,使節(jié)奏顯得更穩(wěn)健,而不應有輕浮感,充滿戲曲性的激情。
(二)第二主題
樂章第二主題情緒上迥然不同,感人的詠唱,真摯的旋律。充滿抒情的溫暖。是作者個人感情的流露。這一主題與前一主題有顯著的對比,它們的關系是相互依存互為補充的。如果說樂章的第一主題表現(xiàn)的是英雄的主題的話,那么,第二主題則是揭示作者內心的體驗(譜例2:略)這一主題建立在D大調上,是第一次出現(xiàn)的抒情段落,有寧靜的感覺。要演奏的自如、纏綿。
(三)結束部
結束部分從192小節(jié)開始,逐漸向低音區(qū)下行,力度逐漸減弱顯得沉重。不再因為英雄性的主題的對比而要使力度處于弱的(PP)的地位,相反地,第一次擁有樂隊昂強烈的音響(ff),成為整個再現(xiàn)部的主宰。整個尾聲是充滿向上的激情,持續(xù)及強的力度,我認為在結束的演奏中,在樂隊強烈音響的伴奏下,一定要用充滿激情的感情去演奏,注意的是運弓一定要靠近琴碼,持弓著力點,主要靠中指、無名指,用力較大,
(一)第一段
第二樂章:不過分的慢板,G大調,4/3拍子。樂章采用三段體形式,可以體會到樂章中洋溢著感傷的情懷。樂章基本主題的旋律寬廣,流暢。G大調的調性和木管的配器,又為它添上一些田園風味.(譜例3:略)這段懷念故國的思鄉(xiāng)曲逐漸發(fā)展,并掀起小小的高超,最后又由單簧管吹出原曲調。所以要按照作者的寫作感情,情緒不同于第一樂章,如果說第一樂章是充滿力量的,那么,這一樂章則是感傷的,在演奏時要注意把握住這一情緒,要注意內心的聽覺,以用平靜的心情去敘說出旋律.
(二)中段
樂章中段轉入g小調,力度突然變強(ff),沉重的曲調同前一段形成對比。隨后跟出第二個抒情主題,引自作者早在1887年寫作的《四首歌曲》中一首題名為《別管我》的旋律。作者的初戀情人特別喜愛這支旋律,德沃夏克在這里引入這支曲調,雖然同他獲悉初戀情人病重的沉重心情有關。(譜例4.5:略)我認為在演奏這個主題時,大提琴獨奏要運用強奏的力度,音色上要深沉、堅定。
(三)第三段
第三段獨奏大提琴以裝飾奏的方式,使主題進行變奏。在逐漸加入各種樂器,音樂色彩更加絢爛后,進入短小的尾奏,而且漸漸的消失。第二樂章將大提琴這件樂器與作曲家抒情的天賦緊密結合起來,演奏者必須掌握音域寬廣的如歌般的演奏,從各種不同角度所要求的發(fā)音以及豐滿的揉弦,其中運弓的考究是演奏本樂章的關鍵,寬廣,深沉的旋律要求必須用寬弓,運弓如氣息一般,要連綿不能間斷,才能體現(xiàn)出沉重,悲傷的感情。
(一)第一主題
第三樂章:中庸快板,B小調,2/4拍子,回旋曲式。在地三樂章中充滿民族的節(jié)奏及旋律,具有典型的德沃夏克的創(chuàng)作特點。充滿樂觀向上的情緒及感染人的力量。
回旋曲的主部由兩組旋律構成,(譜例6:略)由法國號開始,手法和第一樂章相似。在其他樂器逐漸發(fā)展后,再由獨奏大提琴以完全的形態(tài),強有力地再奏一次?;匦暮蟀胫黝},(譜例7:略)充滿狂野、激烈的色彩,而后獨奏大提琴就根據(jù)這一旋律展開,但把它化成詠嘆調般的旋律。
(二)第一副題
此副題 ( 譜例8:略)速度減慢后,情調變得非常抒情,之后返回回旋曲主題,并以相反的順序再現(xiàn)主題,我認為這一主題與樂隊配合的異常緊密,兩條旋律線相互纏繞,所以在演奏時要注意控制力度,否則就會有喧賓奪主的反效果。
(三)第二副題
第二副題 ( 譜例9略)這一副題也美的出奇,也讓人產生新的感動,有畫龍點睛的作用,此處獨奏大提琴與長笛互相配合。全曲在重返主題后進入尾奏。值的注意的是,第三樂章的尾聲相當龐大,在處理上尤為注意,不能讓人產生厭煩感,注意整體的把握。
德沃夏克的這部作品,是音樂與技巧的完美結合,作品旋律非常適合大提琴樂器的表現(xiàn)。具有強烈的民族感和熱情奔放的情感。為適應這種特點,在演奏情緒方面更應該突出把握其寬廣的音域,感人的旋律,所以在情緒的把握上尤為重要,而技術是要為情緒服務的,來體現(xiàn)作品的交響性。來打動聽者的內心世界。不應特別突出技巧問題,而要重視情緒的表現(xiàn)。
作者簡介:
蔡艷紅,現(xiàn)任河北交響樂團大提琴演奏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