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
摘 要:佛教自漢代傳入中國,與中國文化形成緊密聯(lián)系,在佛教本土化進程中,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乃至現如今的藝術發(fā)展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是傳統(tǒng)藝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佛教;文化;傳播
中圖分類號:J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4-0040-01
公元前6至5世紀釋迦牟尼在印度創(chuàng)立佛教。漢代佛教傳入中國,與中國歷史文化形成了緊密的聯(lián)系。伴隨著佛教的傳播,佛教美術也應運而生。佛教美術本身就是一個本土化的過程,它伴隨著佛教在中國本土的扎根發(fā)芽而形成了中國佛教美術的樣式。同時,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又為中國繪畫藝術提供了廣闊的創(chuàng)作題材、人物樣式、色彩范例。而隋唐之后形成的中國佛教禪宗思想又逐漸影響了中國繪畫理論思想的形成。
一、我國的佛教美術本土化過程
早期中國佛教藝術是一個漫長的引進融合階段, 很大程度上受到印度佛教藝術的影響, 但中國佛教美術的基點仍是本土藝術傳統(tǒng)。敦煌莫高窟早期壁畫中,采用幾何概括方式, 佛像被概括為一些幾何形組合成的物體。而這些幾何形概括表現手法在初期產生影響后, 便被中國傳統(tǒng)的概括表現手法所取代。犍陀羅式的印度化雕塑也漸漸演進成漢式造型,“右開左合”的改良式偏衫更成為中國早期佛教造像的特征。這些基本形象的改造既不失佛經本意, 又易為民眾普遍接受, 真正體現了民族性。神的形象莊重、神圣、高雅而親切,體現著中華文化所追求的那種富于哲理、普度眾生、超越凡念的理想。
魏晉南北朝時期和隋唐時期, 是中國佛教石窟藝術發(fā)展的兩個黃金階段, 出現了以云岡石窟、龍門石窟等皇家石窟為代表的眾多石窟藝術群。早期造像莊重、稚樸, 北魏造像莊嚴、神秘。隋唐佛教造像慈祥、和藹、親切, 失去了北魏時期的神秘感, 世俗化為其特點。由此可見,佛教美術自佛教傳入中國便產生,佛教文化與中國的文化相互滲透,佛教美術也在中國本土逐漸受中國文化影響而呈現世俗化、生活化的一面。
二、佛教傳播對中國繪畫題材、樣式、色彩等方面的影響
佛教自漢代傳入中國,就與中國的歷史文化形成了密切相關的聯(lián)系,并滲透在中國的歷史文化中。佛教中的佛本生、經變等故事也為中國的繪畫藝術創(chuàng)作提供了無盡的源泉,佛教的傳播為中國繪畫創(chuàng)作提供了題材,而中國的佛教美術本身也是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龐大分支。
魏晉隋唐時期,以佛教美術中的繪畫人物樣式而來的“四家樣”逐步形成,即魏晉曹仲達的曹家樣,張僧繇的張家樣,唐代吳道子的吳家樣和周昉的周家樣。這些人物畫樣式不僅僅用于佛教美術的創(chuàng)作中,也成為傳統(tǒng)中國人物畫創(chuàng)作的樣式模范,如“曹衣出水,吳帶當風”,周昉仕女畫的豐腴肥美等都成為當時人物畫創(chuàng)作的標準尺度。這四種重要的佛教繪畫樣式,其創(chuàng)立成為后世佛教造像的楷模,影響極為深遠。
與此同時,佛教美術的傳入,對于我國本土的中國畫色彩有著深遠的影響。一方面,異域的石青、石綠為主的藍綠色調豐富了原有的重彩中國畫用色習慣,使重彩中國畫形成了較為完整的色彩體系。再者,佛教壁畫中的立體暈染法也進一步推進了重彩繪畫技法的成熟。此外,佛教教義的傳入也改變和豐富了中國人的哲學思維和思想意識。由佛教影響產生的禪宗的空靈和寡凈、淡泊的審美情趣,滌蕩著士大夫和文人畫家的心靈。這種審美意趣也成了文人畫美學思想的理論基礎。
三、佛教禪宗思想對中國繪畫藝術的影響
中國佛教向來有禪、慧雙修的特點,到了唐代,建立起了完全中國式的佛教宗派——禪宗。禪的思想產生于道家和儒家之后,禪也有別于一般意義上的佛教,它是中國智慧的產物。從美學角度來講,禪宗認為美在意境。意指心靈,境指視界,意境則指心靈構造的世界,一個覺悟的世界。儒家把自然看成道德的象征,道家把自然看成自然本身。而禪宗的自然則是心靈的構造,體現了心靈的覺悟。就藝術而言,禪宗美學主張如同參禪一樣地從事藝術創(chuàng)作,參禪的根本只是在于覺悟自性,于是如同參禪般地藝術創(chuàng)作就是要顯現自性。
一些國畫家旨在追求佛教中的禪學思想,通過禪定達到無我境界,達到真正的心如止水的境界。其在創(chuàng)作上格外注重心靈的感悟,常常在表達上達到物我合一、內心與外境的真正融合。中國畫的一代宗師石濤曾經削發(fā)為僧,自稱苦瓜和尚,他的《苦瓜和尚畫語錄》就是以禪學思想為主,他的作品中也滲透著禪定的奧妙。自六朝以來,不乏以畫談禪、以禪入畫的創(chuàng)作。如今,佛教在我國仍然呈現蓬勃發(fā)展的局面,近代以僧人為題材的作品也層出不窮,其中不乏經典之作,如潘天壽的《禿頭僧》《參禪老衲》等,畫面中都有禪修的意境。這種以禪入畫的作品讓人產生虛幻闊遠的文人情懷,正是中國畫獨樹一幟的藝術形式。這些作品雖不完全是描述佛教故事,但旨在表現佛教中禪定的“靜”??梢?,不論是佛教故事還是佛教教義思想,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乃至現如今的藝術發(fā)展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是傳統(tǒng)藝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