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英 張素珍
【摘要】 目的 探討舒適護理在小兒外科手術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80例小兒外科手術患兒,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40例。觀察組實施舒適護理, 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護理, 比較兩組小兒外科手術患兒的家屬滿意度、患兒配合度、手術時間(入手術室到出手術室)。結果 觀察組平均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 患兒配合度、家屬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舒適護理應用于小兒外科手術中護理, 提高了患兒的配合度和家屬滿意度, 縮短了平均手術時間。從而提高了護理服務質量。
【關鍵詞】 舒適護理;小兒外科; 手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3.206
舒適護理是一個整體化、個體化創(chuàng)造性的有效護理模式, 目的是使患者生理、心理、社會、靈魂達到最愉快的狀態(tài)或縮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1]。2014年對本院小兒外科手術患兒實施舒適護理, 取得良好的護理效果, 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本院80例小兒手術患兒作為研究對象, 男52例, 女28例, 年齡6個月~7周歲, 平均年齡
5.5歲;其中小兒普外科手術35例, 小兒泌尿外科手術25例, 小兒骨科手術15例, 小兒神經外科手術5例。將手術患兒隨
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每組40例。
1. 2 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護理, 具體為:常規(guī)性的術前訪視, 內容只局限于與家屬一般性溝通, 用簡單的語言安慰患兒, 觀察、評估靜脈穿刺部位。入室后往往因靜脈穿刺、安置體位而使手術時間延長。術中重視與麻醉醫(yī)師、手術醫(yī)師的配合, 防止皮膚壓傷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術后防止患兒墜床和窒息的發(fā)生。觀察組實施舒適護理, 具體如下。
1. 2. 1 術前舒適護理 小兒認知能力和自我意識尚未成熟, 對環(huán)境的改變很敏感。手術室應相對固定, 手術室墻壁既有利于清潔, 又顏色鮮艷, 給患兒新鮮感, 可以減少患兒哭鬧、恐懼。術前患兒生理、心理都處于高度緊張和恐懼狀態(tài)。故術前1d, 從家屬中了解患兒的愛好并根據患兒年齡、性別、 平時喜歡的玩具、 愛聽的兒童歌曲、 愛看的動畫片、 喜歡的卡通明星, 攜帶合適的玩具、卡通片訪視患兒, 撫摸、摟抱患兒拉近與患兒的距離, 取得患兒的信任, 評估患兒血管, 選擇適合進行靜脈留置針穿刺的靜脈, 以防術中靜脈穿刺針頭脫出血管。評估皮膚和全身情況以及患兒的認知能力。手術日接患兒入手術室后, 室內保持安靜舒適, 由一名護士根據術前1 d評估結果, 利用其愛好來接近患兒, 給予其表揚、鼓勵的語言, 分散患兒注意力, 另一名護士根據評估好的血管做靜脈留置針穿刺置管, 最好一次性成功, 以免引起患兒恐懼而哭鬧不止。如不能保證一次性成功, 必須在分散注意力的情況下給予基礎麻醉, 再行靜脈穿刺。
1. 2. 2 術中舒適護理
1. 2. 2. 1 安置合理體位 手術室應提前備有安置體位的各種體位墊和凝膠墊, 根據患兒的高矮、胖瘦為患兒選擇舒適的體位墊, 手術床單保持清潔、干燥、平整, 在充分暴露手術視野的前提下, 應遵循安全、舒適、 不影響呼吸、循環(huán)為原則, 避免血管、神經、皮膚、肌肉、關節(jié)以及眼部、會陰部、女性患兒的乳房受損。約束帶應加襯墊, 約束時松緊度適宜, 肢體在手術允許的條件下應處于舒適功能位。
1. 2. 2. 2 維持正常體溫 小兒體溫調節(jié)中樞尚未發(fā)育成熟, 體表面積相對較大, 環(huán)境溫度極易影響體溫變化[2]。再加上小兒反應能力低下, 皮下脂肪少, 熱量容易散發(fā), 對外界環(huán)境溫度的變化不易適應, 因此, 患兒進入手術室前應將室溫調節(jié)至25℃左右, 相對濕度為50%~60%, 非手術部位應局部保暖, 但避免用熱水袋, 以免燙傷。術中所用的沖洗液應加熱到37℃左右, 注意監(jiān)測體溫, 避免發(fā)生肺炎。
1. 2. 3 術后舒適護理 手術結束后用溫水擦凈患兒的血跡, 麻醉蘇醒期協(xié)助麻醉醫(yī)生減輕患兒疼痛感, 密切觀察患兒的呼吸, 對患兒實施心理舒適護理, 分散注意力, 安慰患兒。避免患兒因哭鬧而使手術部位出血, 防止躁動損傷皮膚、肢體。
1. 3 觀察指標 采用問卷調查方法進行滿意度調查, 分為滿意和不滿意。應用護理服務質量自評表調查手術時間(入手術室至出手術室)、患兒配合度。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平均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家屬滿意度(滿意39例, 不滿意1例)高于對照組(滿意30例, 不滿意10例), 患兒配合度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患兒因年齡小, 生活不能完全自理, 獨立性差, 依賴性強, 對于手術更易緊張, 甚至大哭大鬧。本科運用舒適護理對手術患兒進行護理, 改變了以往只重視手術的配合, 不注重患兒的心理感受, 甚至用嚇唬的方式對待患兒的護理模式或采用基礎麻醉。實施舒適護理使患兒在環(huán)境舒適, 心理相對放松, 備受關愛的氛圍中接受麻醉及手術治療, 讓患兒心理、生理感到安全和滿足, 能以安靜的狀態(tài)接受麻醉及手術治療, 從而縮短手術時間, 提高了患兒的配合度和家長滿意度。減少術后并發(fā)癥和麻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提高護理服務質量, 得到手術醫(yī)生的認可。為患兒家庭減輕了經濟負擔, 從而收到良好的社會效益。
綜上所述, 舒適護理應用于小兒外科手術中護理, 提高了患兒的配合度和家屬滿意度, 縮短了平均手術時間, 從而提高了護理服務質量。
參考文獻
[1] 馬朝霞.小兒外科手術護理體會.適宜診療技術, 1994(1):38-39.
[2] 甘惠貞.小兒外科手術配合和護理.醫(yī)學理論與實踐, 2002, 15(2):222-223.
[收稿日期:2016-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