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學梅
我一直擔任語文教學工作,作文教學是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在教學中教師常常感到力不從心,學生也無話可寫,造成學生害怕寫作文,老師用大量時間批改作文,學生的寫作能力還是“原地踏步”。通過近幾年的教師繼續(xù)教育學習,加上對《課程標準》的學習,利用課余時間充實自己,武裝自己,提高了自己的認識,所以作文教學開展也非常順利。有了新思想的影響,我要求自己一定在課堂上做到:學生一定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教學的組織者與參與者。課堂目標一定要明確,高效的四十分鐘,讓學生從課堂中有收獲,更重要的是讓教師與學生形成一種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共同學習的美好心愿。一年來,我盡力根據學生的學習和認知情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通過一年來的努力,學生在習作方面都有了大大小小的進步,下面就自己的教學感悟總結如下(以第六冊第六單元習作為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思考。
《課程標準》提倡習作教學要鼓勵學生自由表達,首先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個性張揚的空間。作文教學,引入話題是關鍵的一步。引入話題要切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發(fā)展水平,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交流,討論把自己的想法說給別人聽的同時也聽取別人的想法,這樣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感到輕松,沒有壓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本單元課文《果園機器人》導入課題,加上口語交際關于機器人設計的內容,再播放一些智能機器人和一些智能廚具、智能生活用品的特點,通過展示讓學生體會到現(xiàn)代科技帶來的方便,引出話題: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樣東西,展開想象,說一說。要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交流,討論把自己的想法說給別人聽,同時,也聽取別人的想法,這樣的氣氛讓學生感到輕松,沒有壓力,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
二、因勢利導,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作文是最具個性的學習和創(chuàng)造勞動,在作文指導過程中不能過分強調共性,壓抑學生的個性和意志,而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精神和創(chuàng)造意識。因此,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個性化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看法。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時,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本單元作文就是讓學生大膽想象。彭樹文軒同學的設想:把垃圾吃進去再變成肥料的環(huán)保智能機器人,跟一般學生的想法大相徑庭,我抓住這一點,引導學生大膽想像,沒有什么不可能。學生的思維打開了,設想也五花八門:智能包、多功能黑板、智能機器人、智能鞋等,特別是徐明宇設想的未來教室,能升降、有多功能、有地下通道等設施,他的設想贏得了同學們的熱烈掌聲。在說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寫,就不會無話可寫了。
三、采用多種方式寫作文。
每次作文都是動筆寫在紙上,正正規(guī)規(guī)的,學生會覺得單調、乏味,寫作時可尋找各種有趣的寫作形式。這次作文就有四種形式,一種是畫,畫出自己的設想;一種是寫,寫出自己的設想;一種是說明書的形式,介紹自己的設想;一種是合作寫,寫出共同的設想。這次作文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特長選擇一種寫作方式,展示自己的設想。
四、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激發(fā)興趣。
成功的體驗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學生進一步努力。因此,在批改作文時,應遵循鼓勵為主的原則,實行多留少刪,多批少改,多褒少貶的高分原則,對學生習作,在訓練上應該高要求,但在批改上低標準,這對保護學生的寫作興趣大有好處。
教學一直在不斷變化思想與方法,也不斷地更新,有了這些思想的幫助與嘗試,讓自己越來越覺得教學是一門藝術,而在自己的教學中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再思考的改進方面,在我今后的教學中,將繼續(x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