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英
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接收教師課堂講授的內容,并用分析、歸納、總結等方式將其化為己有;第二種方式則是通過博覽群書,閱讀各類書籍得出自身感悟,從而實現對知識的積累。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兩種知識的獲取方式缺一不可。而山區(qū)的小學生由于教學條件資源等方面的限制,缺乏閱讀資源,加之一些教師缺乏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意識,從而致使學生知識面狹窄并對于一些課文的理解程度也不夠。因此,如何改善山區(qū)小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是提升山區(qū)學校教學質量首要解決的問題。
一、以趣味閱讀做引,讓學生通過趣味讀物養(yǎng)成閱讀習慣
閱讀理解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閱讀量。因此要讓山區(qū)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有實質性的提升,教師首先要做的便是提升學生的閱讀量。而山區(qū)學生所理解的閱讀概念是指那些和課文相似或者比課文內容還要難懂的文章,他們對該類文章缺乏興趣,并且由于學生每天在校需要接受課堂教學,放學后還要完成各科教師布置的作業(yè),學生還要給自己的玩樂項目預留一段時間。因此教師要做的便是讓學生發(fā)現閱讀的樂趣,讓學生愿意從自身娛樂項目中抽出時間來進行閱讀,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教師可以為學生訂閱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報紙或雜志刊物,讓學生愛上讀物,從而養(yǎng)成愛好閱讀的習慣,進而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二、通過深入研究課文,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課外閱讀雖然能起到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作用,但山區(qū)學生缺乏閱讀資源,因此教材仍舊是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資源。教師引領學生在對語文教材內容進行深層發(fā)掘時,倘若學生能跟隨教師對課文的探究線索,學習教師對課文的理解分析方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學習課文之前便去熟悉課文,掌握課文的大概內容。例如,在學習《鳥的天堂》這一課文時,教師可以在課前便布置好預習任務,讓學生先對課文中所描述的鳥的世界有一個大概的了解,之后再讓學生將其對課文的思考以及學生認為作者所想要表達的情感內容寫在記事本中。教師在課堂上對課文進行分析時,學生由于有課前準備,因此能夠跟隨教師對課文進行深層探討,從而使其閱讀理解能力得到提升。
山區(qū)學生要走出山區(qū),擺脫貧困落后,學習是最佳的方式。而閱讀理解能力是學生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技能。因此,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山區(qū)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其以更好的姿態(tài)迎接未來。
參考文獻:
馬英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D].延安大學,2014.
編輯 白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