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琴英
摘 要:新教改要求老師轉變教學觀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把握重點、難點和關鍵點,注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培養(yǎng),重視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嚴謹科學態(tài)度和勇于探索的品質,并結合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環(huán)保教育,增強環(huán)保意識。
關鍵詞:初中化學;新教改;綜合素質
現(xiàn)行初中化學新教改著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質,以基礎知識教育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在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驗能力、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要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做事。為實現(xiàn)素質教育的總目標,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和能力,我認為對新課程教材的教法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轉變教學觀念,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
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挖掘教學內容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化學。教師要善于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使用電子白板等技術引導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要教會學生學會課前預習、上課認真聽講、課后及時復習、認真完成作業(yè),善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教學中善于創(chuàng)設導課情境的方式,例如采取各種導入方式,使用復習導入、實驗導入、歌曲導入、故事導入、猜謎導入、設疑導入、新聞導入、動畫導入等方式。例如在講濃硫酸的特性時,可播放新聞中用硫酸傷人案件的圖片或錄像,造成的嚴重后果必將激發(fā)學生的同情心和探求欲,教師同時講授硫酸的相關特性和知識,借新聞事件既能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又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把握新教改重點、難點和關鍵點,注重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的培養(yǎng)
初中化學教材新課改中,教材編排有所變化,強調教師駕馭教科書的能力,要求教師準確把握每一課題的重點與難點以及層次性,詳略得當。
例如,化合價知識和化學用語的學習,在初中化學中既是重點又是難點,關鍵點就是原子結構知識,讓學生明白1—20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只要學生能留下大概的印象就可以了,重點學習元素符號、化學式的書寫方法及意義,并能初步根據(jù)物質名稱正確地書寫化學式。第四單元通過進一步鞏固訓練,使學生熟練掌握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就容易理解離子的形成以及共價化合物、離子化合物的形成,掌握化合價的知識就比較容易。如果學生還不能理解,可以將常見化合價編成“一價氫氯鉀鈉銀、二價氧鈣鎂鋇鋅、三鋁四硅五價銀、二三鐵,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齊全、銅汞二價最常見”這樣的口訣,使學生容易理解記憶。
對于重點和難點,化學教師要做到知識的前伸與遷移,善于抓住重點,舉一反三,突破難點。同時在教學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包括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思考能力、實驗能力、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等等。
三、重視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嚴謹科學態(tài)度和勇于探索的品質
化學實驗的主要形式是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兩種。教師要親自準備實驗,力爭做到演示實驗非常成功。通過精心設計、規(guī)范操作的實驗演示,引導學生觀察、思考、總結,為學生提供鮮明、準確、生動的一手資料,使知識形象化,便于記憶。
我在進行“關于探究氨分子的運動擴散實驗時進行了改進,原教材49頁是用一個大燒杯罩著兩個小燒杯,還有一個小燒杯在大燒杯外作對比。我進行了這樣的改進:將滴有酚酞的濾紙條放在試管里,管口放上有氨水的棉花,塞上試管塞,觀察現(xiàn)象并解釋。還可以這樣改進:將兩個小燒杯改為兩只小試管,將大燒杯改為大試管。改進后的實驗效果很好,可以讓學生從酚酞依次變紅的宏觀現(xiàn)象中,得出分子不斷運動的結論。通過正確引導學生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和推理能力,掌握正確、規(guī)范的操作技能和方法,并能受到良好的實驗習慣的教育。
四、結合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環(huán)保教育,增強環(huán)保意識
在化學新課改教學過程中,要將環(huán)保教育滲透于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強調環(huán)境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從而使學生深刻認識到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意義,樹立起強烈的環(huán)保意識。
例如在講到涉及環(huán)保的相關知識時我講到一個本地案例:2000年3月,樂山市境內的大渡河和岷江段有近450噸魚突然死去。長達200公里的河面上連續(xù)出現(xiàn)大量死魚現(xiàn)象,大多數(shù)為大渡河的野生魚類,包括國家二類保護動物大鯢等珍稀魚類。死魚事件發(fā)生以后,聯(lián)合調查組明確認定此次死魚事件是一起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事故。主要責任者是位于樂山市金口河區(qū)的樂山市金光化工公司黃磷廠。該廠不認真履行環(huán)保手續(xù),擅自違規(guī)向大渡河偷排高濃度含磷廢水,并將大量含磷廢渣隨意堆放在該廠圍墻外的大渡河灘邊,大雨將磷渣沖入大渡河內,導致大渡河大量魚類中毒死亡。當時有報道稱“樂山魚死不瞑目”。學生對此非常震驚和憤怒,教師再講授相關化學知識,只有把環(huán)保意識滲透到教學中,才能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參考文獻:
[1]畢華林,劉冰.化學教科書的功能與結構[J].化學教育,2001,12.
[2]宋心琦,黃儒蘭,胡美玲.關于中學化學施行探究性學習的思考[J].化學教育,2002,3.
[3]彭蜀晉.探究教學論析[J].化學教育,2002,4.
[4]魏志防,俞愛宗,陳鐵,張敬東.韓國《科學》課程和教材的特點[J].化學教育,2002,4.
[5]劉江田.《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分析[J].化學教育,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