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娟
摘 要:小學數(shù)學教學是一種互動性的教學方式,在進行課堂教學的同時,教師要時刻注意學生對教學過程的反饋,因為教師從教學反饋情況才能知道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以及需要著重講解并改進的地方,以便動態(tài)掌握學生的理解情況與學習情況。
一、改變教學方法讓學生踴躍表達
教學反饋對教學質(zhì)量提高有著重要作用,所以教師應(yīng)當建立以開放式課堂為基礎(chǔ)的教學方式。改變每堂課只有教師在不停地“唱獨角戲”的局面,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讓學生暢所欲言,將心中所想很好地表達出來。如果沒有學生的發(fā)言以及與教師的有效溝通,教師很難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只能被動教學,難以掌握教學主動權(quán),做到因材施教。而聽講的學生也因為沒有反饋自己的需求,或者是反饋了需求而沒有被重視與采納,導致學習被動,無法適應(yīng)教師講課的方式與風格,對許多知識點可能一知半解;但教師已經(jīng)在講下一個知識點了,因此無法達到學習的目的。其次,有些學生缺乏學習意識,不能有效地進行學習,在課下根本沒有完成老師留下的作業(yè)與練習。對于這樣的學生,有的老師不聞不問,僅僅是講完課就認為萬事大吉。殊不知小學生缺乏自我約束能力,在課下完成作業(yè)或者預(yù)習復(fù)習的過程中往往存在偷懶的情況。所以教師應(yīng)當時常檢查學生的作業(yè)與學習情況,將檢查結(jié)果作為反饋信息,并以此作為依據(jù),對接下來的教學進行調(diào)整并修改,以解決學生的迷惑,做到有的放矢。
二、進行有策略的教學反饋
教學信息的反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它不僅可以反映教學過程中的各種信息,從而便于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還可以檢驗各種教學策略的實用性與應(yīng)用效果。在收集課堂反饋信息時,最簡單與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課堂提問,這種方法可以讓教師以最簡潔快速的方式掌握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情況,并可以迅速制訂教學計劃。但是這樣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為提問的學生畢竟有限,學習程度有所差異,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情況也有所不同,所以很難全面準確地了解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與理解程度。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應(yīng)當盡可能多地進行提問,將問題的知識點擴大化;同時提問的對象要涵蓋班級中不同知識水平的學生。但是課堂提問的方式畢竟是有局限性的,不能作為主要的信息反饋方式,因為它不具有廣泛性,不能涵蓋所有學生。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選擇課堂練習的方式,利用做題的方式,可以讓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更好地呈現(xiàn)在教師的面前。課堂練習的內(nèi)容要具有多樣性,應(yīng)做到練習題難易搭配,具有階梯難度,可以讓各個學生都參與其中??傊?,以上這些方法都是策略性的教學反饋,而不是由學生主動進行的,因此缺乏主動性與精確性。想要做到更好地掌握學生學習信息的反饋結(jié)果,還得靠學生與教師的交流。而以上方法可以進行輔助反饋,查漏補缺,與學生形成互補,進而達到準確掌握信息的學習目的。
三、鼓勵學生進行反饋
目前的教學過程中,很少有學生與教師進行交流,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的了解也知之甚少。究其原因,還是教師對于學生的印象過于權(quán)威造成的心理壓力很大。小學生在這種教育環(huán)境下不敢對教師的講解提出異議,有了問題也不會進行提問,有的學生因為提問而被教師訓斥,最終導致死氣沉沉的古板課堂。這種現(xiàn)象導致了教師不能在第一時間掌握大家的學習動態(tài),只能按照自己的準備與思維進行講課,教學效率與教學質(zhì)量一直得不到提高。所以教師在課堂上應(yīng)當以開放式的教學作為課堂基調(diào),改變以往高壓式的課堂氣氛,讓每一位學生都與教師互動起來,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此外還要鼓勵學生主動地進行提問,對每一個問題都進行細致耐心的解答,并對提問的學生進行鼓勵,讓他們在精神上受到鼓舞,燃起對學習的信心與欲望。還應(yīng)該在教學的階段合理恰當?shù)厥褂媒虒W激勵手段,讓學生在每一個階段都充滿信心,樂于同教師進行交流。這樣一來教學信息的反饋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教學反饋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中起著重要作用,它不僅讓教師可以輕松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同時還可以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guān)系,讓師生間交流變得容易。
參考文獻:
[1]陸 波.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反饋探究[J].新課程學習(下旬),2013, (10):36-37.
[2]孔企平.對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評價的思考[J].小學教學設(shè)計,2004, (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