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梅
【摘 要】 語文學科中思想性的一面,決定了思想品德教育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中學是人的一生中從少年兒童向青年時期過渡的重要階段,初中階段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項內(nèi)容廣泛而又十分復雜艱巨的系統(tǒng)工程,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是重要的舉措。
【關(guān)鍵詞】 初中語文;教學;思想品德教育;探析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5-00-01
引言:
新課改著眼于生命意識的呵護,民族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著力于人的發(fā)展環(huán)境的改善、精神空間的拓展,人格、人性等全面的均衡的發(fā)展,明確提出藝術(shù)課程是一種人文課程,語文學科具有德育、智育和美育能力。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學校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任務。語文教學要堅持“文道結(jié)合”的原則,既要進行語言訓練,又要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讓德育和智育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語文教學之中,新的教材為中學教師進行“德育為先”提供了很好的模本。我認為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利用閱讀教學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1.1結(jié)合時代背景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師在講授某些課文時,為了幫助學生了解當時當?shù)氐那闆r,有必要對寫作背景和主要人物作介紹,從中可以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如教學《最后一課》,有必要對當時“普法戰(zhàn)爭”這一背景作一介紹,教師再加以輔導:課文以淪陷了的阿爾薩斯一個小學校被迫改學德文的事為題材,通過描寫最后一堂法文課的情景,刻畫了小學生小弗郎士和鄉(xiāng)村教師韓麥爾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國人民深厚的愛國感情。教師在引導學生體會法國學生小弗郎士的愛國主義情感的時候,適當激勵,以喚起學生對自己祖國的熱愛。
1.2從關(guān)鍵詞句入手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啟發(fā)學生理解含義深刻、牽動全篇的關(guān)鍵詞句,這是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徑。如在教學《背影》時,文中有一段話:“蹣跚的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教學時可抓住寫動作的詞語,用“探”把動作描寫得很準確;爬上月臺用一個“攀”,顯出月臺的高度,攀的吃力可以想象;兩個腳的動作用一個“縮”,把怎樣爬法寫得更細致了;“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一動作描寫,細膩而又簡練,給人整個過程的動態(tài),使學生想象出父親爬月臺時艱難的樣子,從而引導學生深刻體會一個年邁肥胖、行動不便的父親對兒子甘于付出、無微不至的愛。
1.3通過主題思想歸納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對一篇文章內(nèi)容的歸納與主題思想的概括,本身就是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過程。歸納概括主題思想既要提綱挈領(lǐng),簡明扼要,又要聯(lián)系實際,畫龍點晴,同時做到潛移默化。教學《愚公移山》時,主題思想概括為:無論面臨的困難有多大,只要我們有決心,有勇氣,有毅力并用行動去面對它,就一定能夠勝利。通過這一概括,引導學生明白“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道理,只要有堅韌不拔的意志和不怕困難的精神,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我需要這種愚公精神,只有這樣,我們的學習才會進步,社會才會進步。這樣既教給學生知識,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可謂一舉多得。
2 開展情感教學,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如臨其境,如聞其聲。情境教學讓學生與作者在情感上產(chǎn)生共鳴。列寧曾指出“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深厚感情”。如何使學生樹立“我是中國人,我愛自己的祖國”這個堅定信念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我們可以利用材料中涉及到中國發(fā)展史的文章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例如,《黃河頌》在黃河大合唱的配樂下引導學生了解中國現(xiàn)代國情,如(五四運動、九一八事變,抗日戰(zhàn)爭)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山河和語言文化的愛國主義情操。并告訴學生今天的中華民族還沒有強大到無人欺侮,我們?nèi)匀灰渣S河為榜樣學習它的偉大和堅強,團結(jié)起來振興中華。
3 利用實踐活動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語文實踐活動是語文教育的延續(xù)和深入,也是語文教育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徑。老師要聯(lián)系學生的特點和學校的實際情況,有組織有目的地開展各項活動,學生通過課外閱讀和寫作以及參加各種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他們的思想感情、品德修養(yǎng)都會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和提高。課外可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閱讀各種名人名著,同時還可舉辦諸如辯論賽、演講賽、小品表演等活動,以調(diào)動學生學習語文,參與語文活動的熱情,并從中尋找機會,激情勵志,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4 學習人物行為,加強思想教育
在教學中培訓學生與生存環(huán)境的和諧共存。初中語文中有不少課文通過人物言行表現(xiàn)人物的高尚品質(zhì),銳智思想。這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各具特色,是學生學習的楷模。更何況科學不斷進步,生活日新月異,人類面臨的各種新問題也逐漸呈現(xiàn)。培訓學生與生存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和諧共處是非常有必要的。就拿現(xiàn)在非常普遍“留守”現(xiàn)象而言,有些同學還在支離破碎的家庭生活中。他們的心靈有一層憂郁籠罩,在教學時,喚起他們對生活的信心,對生活的熱愛,以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例如,《背影》一文之中作者在淚花中把父子那段美好之情展現(xiàn)給我們,讓學生體味“精神關(guān)懷”,感受理解人間天倫之樂的同時,學會積極主動朝正確方向發(fā)展。除了讓學生理解父子親情,感思堅強,還要讓學生學會和社會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和諧共處。引導學生認識人與動物的關(guān)系,感悟動物身上折射出來的可貴精神。
5 結(jié)語
初中語文教學所面對的是初中生,其世界和人生觀尚未最終確立,抓住契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相機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充分挖掘課文的情感因素,以情激情,誘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使他們在學習,接受語文知識的同時,心靈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從而得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葛琛靜.試論初中學生自主閱讀調(diào)控力的培養(yǎng)[D].華東師范大學,2012.
[2]高妮.貴州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鄉(xiāng)村初中語文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4.
[3]楊雪橋.初中語文批注式閱讀教學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