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康延
這本《模范公民》是世界書局在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印制發(fā)行的,屬民國時期小學四年級公民教育課教材。我在廣州集郵市場偶然得之。巴掌大的小冊子,從邂逅起一直置于我隨身的手袋。它身輕不過二三兩,但其中的理念卻曾經(jīng)勉勵過幾代人。
一、我看見新事物,要常常留心研究。
二、我發(fā)生了疑問,就想法去解決。
三、我要仔細地觀察事物。
四、我不盲從,不隨聲附和。
五、我不信鬼神。
六、我使用公共器具,一定依照先后的次序。
七、我不私用公共或別人的物件。
八、我沒有得到允許,不動別人的東西。
九、我不輕易向人家借東西。
十、我不向人家借錢。
十一、我不浪費金錢。
十二、我能定期儲蓄。
十三、我愛用本國貨。
十四、我遇見車馬及一切危險,要敏捷地避免。
十五、我看見同學有危險的舉動,立刻勸止他。
十六、別人有危險的時候,我立刻去救護他。
十七、我要隨時隨地幫助他人。
十八、人家有事問我,我要懇切地回答他。
十九、我說話要輕而和氣。
二十、我對人要和顏悅色。
二十一、我自己不愿做的事,不叫別人去做。
二十二、我竭力做有益于公眾的事情。
二十三、我要愛護有益于人類的動物。
本冊最后,落于南丁格爾幼時救護傷犬。一只傷足的犬,是一個跛足的世界。在她的包扎行為里,在民國二十二年的《模范公民》第八冊里,人性閃耀——穿越世紀的日日夜夜,穿越所有的傷口,抵達今天,抵達你我心間。
(菲兒摘自“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