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影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四川 成都 610072)
淺談我國陪審制度的完善
景影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四川 成都610072)
摘要:我國的人民陪審員制度至今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盡管目前在司法實踐中呈現(xiàn)出許多缺陷和不足,但陪審制度對實現(xiàn)司法民主、保障司法公正具有仍有重要意義。本文主要從法律規(guī)定、人民陪審員自身和人民陪審員制度等方面重點分析了我國現(xiàn)行人民陪審員制度的缺陷和不足,結合我國的國情,在借鑒國外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從陪審制度的法律制度、陪審員選任條件以及陪審員保障體系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完善建議。
關鍵詞:人民陪審員制度;存在問題;制度完善
一、陪審制度的概念及其特征
陪審制度是國家審判機關吸收非職業(yè)法官參加審判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的制度。在促進司法民主、促進司法公正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世界范圍內陪審制度的主要形式有兩種:一種是英美法系國家的陪審團制,二是大陸法系國家的參審制。
根據《周禮》所記載,我國的陪審制度已經具有很大規(guī)模,根本觀念已經與近代相近?!扒迥?,沈家本編訂的《大清刑事民事訴訟法》中陪審理念也得到了體現(xiàn),雖然該法最終因重重阻力也并未正式頒行[1]”?!按箨懛ㄏ祰业呐銓弳T和法官一并對案件的事實部分和法律部分進行認定,并且擁有同等的表決權[2]”。即使我國陪審員和法官有相同的權利,但是在生活中,陪審員制度終究還是逃脫不了“陪而不審”和“形同虛設”的命運。
陪審制度從不同角度對案件進行分析,并且提出意見,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法官可能出現(xiàn)的官僚主義傾向。
二、我國陪審制度現(xiàn)存的問題
(一)人民陪審員制度的法律規(guī)定不夠明確。
1.陪審制度缺乏根本法的支持。
我國的現(xiàn)行憲法,即1982年憲法并未明確規(guī)定人民陪審員制度。大大削弱了人民法院對陪審制度的真正認可程度,導致了陪審案件種類和數(shù)量的下降。
2.相關法律對適用陪審制度的表述不準確。
我國《行政訴訟法》、《民事訴訟法》以及《刑事訴訟法》也都效仿《人民法院組織法》,采取了選擇性的立法方式,規(guī)定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審行政案件、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陪審員可參加,也可不參加,然而對選擇適用陪審制度的具體標準卻沒有任何規(guī)定。
3.選任的人民陪審員不能勝任陪審工作。
“陪而不審”形象描述了陪審職能不能發(fā)揮的弊病。在合議庭審理案件時一味附和或盲從審判員的意見,缺乏獨立的見解,使得合議流于形式。
(二)人民陪審員參與審理案件的范圍不夠明確。
《關于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的決定》第二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審判社會影響較大的第一審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由人民陪審員和法官組成合議庭進行。但是什么是“社會影響較大”的案件,《決定》并沒有進行明確的解釋。這一規(guī)定并不具體,導致實踐中本來就較少適用的陪審制度更少適用。
(三)人民陪審員的選任、管理、培訓、考核不科學。
《關于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的決定》、《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推進人民陪審工作的若干意見》和《關于人民陪審員管理辦法(試行)》基本采用以下觀點,即:對人民陪審員的選任、管理、培訓、考核,應當由法院和司法行政機關共同負責。
(四)缺乏對人民陪審員權利義務的具體規(guī)定和制約監(jiān)督機制。
現(xiàn)行法律缺少對于人民陪審員的制約監(jiān)督機制。人民陪審員和法官之間是相互制約的關系,不僅要規(guī)定人民陪審員應承擔的義務和責任,而且要明確規(guī)定人民陪審員在審判活動中如何監(jiān)督制約法官和如何發(fā)揮其陪審作用,促進司法公正。
(五)人民陪審員的保障制度不健全。
我國人民陪審員的地位和待遇都很低。首先,對陪審員的補助很少,不能調動陪審員參加審判活動和參加培訓的積極性。其次,陪審員因為參與審理案件,人身、財產受到嚴重侵犯時得不到應有的保障。
三、我國陪審制度的完善
隨著我國依法治國方略的實施,審判方式改革和訴訟制度改革也在不斷深入進行。改革的價值目標是防止司法腐敗,從而為維護社會穩(wěn)定服務。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關鍵是健全和完善陪審制度,通過借鑒兩大法系的經驗,結合我國的國情與經濟狀況,筆者對我國的陪審制度提出以下建議:
(一)統(tǒng)一和規(guī)范陪審制度的法律地位。
“解決一個制度存在的問題的最好的方法是繼續(xù)加強對這項制度的建設,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制度,一是恢復陪審制度的憲法地位,二是統(tǒng)一三大訴訟法和人民法院組織法對于人民陪審員制度的規(guī)定,重新確立人民陪審員制度基本法的地位,恢復其強制力[3]”,具體包括如下改革和創(chuàng)新的內容:
首先,陪審員的任職資格。根據國外立法,我國的陪審員法也應該增加一些條件,如必須具備基本的漢語言知識,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則應通曉當?shù)赝ㄓ玫恼Z言;必須在案件審判地居住滿一年的年限;“取消公職人員的陪審員資格[4]”。
其次,關于陪審員的選任。參考國外的經驗,《人民陪審員法》應該規(guī)定在基層人大成立專門的陪審員管理委員會,負責人民陪審員名額的確定、人選的推舉、初步的考察,以及由人大常委會任命的人民陪審員的日常管理、業(yè)務培訓、考核獎懲等工作,促使陪審制度成為人大加強對法院監(jiān)督、防止司法擅斷與司法腐敗的手段之一。規(guī)定陪審員不能連選連任。
再次,陪審員的權利義務,遵守《法官職業(yè)道德基本準則》等。
最后,建議修改涉及人民陪審員制度的法律。具體來說,就是要修改涉及人民陪審員制度的四部法律——三大訴訟法和人民法院組織法中對人民陪審員制度的規(guī)定,使這四部法律對人民陪審制度表述一致。
(二)合理界定人民陪審員的選任制度。
1.學歷與專業(yè)。
《決定》要求人民陪審員一般應當具有大學專科以上文化程度,以及提高有專業(yè)知識的陪審員的比例。在法庭上,他們將更好的理解法官與律師等專業(yè)人員的發(fā)言。由此,考慮我國目前的國情和國民素質的情況,人民陪審員至少要達到高中文化程度。
2.職業(yè)。
陪審員的選任應涵蓋機關、干部、教師、企業(yè)職工等盡可能多的職業(yè)。黨派團體應涵蓋中共黨員、共青團員、婦聯(lián)、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等。
3.個人綜合素質。
人民陪審員在本職工作中既能盡職盡責、社會關系良好、并愿意擔任陪審工作的人,才是人民陪審員的最佳人選。
4.適當考慮法院所在地區(qū)特點。
例如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等特殊區(qū)域,應當充分考慮到當?shù)氐拿耧L、風俗和宗教信仰等情況,選擇合適的人民陪審員。
(三)細化人民陪審員參與審理案件的范圍。
筆者認為如下案件應當使用陪審制度:(1)對所在地區(qū)具有重大影響的案件;(2)涉及社會弱勢群體,如女性和未成年人的權利的案件;(3)涉及重大責任事故的案件;(4)被告人可能會判決是正當防衛(wèi)或緊急避險的刑事犯罪方面的案件;等。另外,為了真正有效地實行陪審制度,應該將陪審制度的適用推及到二審和再審程序。
(四)明確人民陪審員選任、管理、培訓、考核機制。
筆者認為,由司法行政機關審核人民陪審員的選任,然后由司法行政機關負責人提請人大常委會任命,法院可以提出意見;由法院負責人民陪審員的管理工作,由司法行政機關對其進行監(jiān)督;才能夠更加有利于建立獨立的人民陪審員制度。
(五)明確人民陪審員的權利義務。
人民陪審員的權利:(1)陪審員的權利與法官基本相同,只是不能參與庭前準備工作,不能擔任審判長的職務。(2)陪審員在合議庭有與陪審員平等的表決權。(3)陪審員有協(xié)助制作所承辦案件法律文書的權利,有向有關機關匯報工作的權利。(4)陪審員及其家庭成員可以向相關機構請求保護自己的正常生活和生命健康。(5)陪審員陪審期間享有正常的工資、獎金待遇,并且要給予他們出庭補助。
人民陪審員的義務:(1)審判活動中遵守法庭紀律,認真履行職責,服從審判長的指揮;(2)人民陪審員有義務監(jiān)督審判員在庭審中的表現(xiàn);(3)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維護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4)清正廉明,忠于職守,嚴格遵守法律和紀律,恪守職業(yè)道德;(5)保守國家秘密和審判工作秘密;(6)接受法律監(jiān)督和人民群眾監(jiān)督。
(六)完善人民陪審員的監(jiān)督機制。
建議將人民陪審員的任期縮短,這樣可以防止由于任期過長,導致與法官熟悉,使得對法官的制約作用被削弱。
(七)健全人民陪審員保障制度。
人民陪審員在案件審理過程中或者由于案件導致其人身安全受到侵犯,參照法官的規(guī)定進行救濟;人民陪審員參加案件審理的補助也應該得到充分的保證。
四、結論
研究我國人民陪審員制度具有重要意義,人民陪審員制度不僅是一項司法民主化的重要舉措,更是審判機關與社會之間關系得以協(xié)調的一種手段。這對于促進司法公正和建設和諧社會發(fā)揮了積極作用,無疑是推進中國社會民主法治建設的一項重大措施,更是深入進行司法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
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從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高度,對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提出了明確的要求。2015年4月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試點方案》,對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則、目標要求、主要內容、實施步驟作出全面部署。2015年4月2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授權在部分地區(qū)開展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試點的決定》,授權在北京等10省(區(qū)、市)分別選擇5個基層或中級人民法院,開展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確保改革試點工作于法有據。這也為我國的人民陪審員制度的完善指明了方向,希望可以在該試點方案的指導下,使我國的陪審制度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安玉蘭.談我國人民陪審員制度的改革與完善[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2,(3):73-74.
[2]趙萬舉.論我國的人民陪審員制度[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0.
[3]王培寧,趙義玉.對完善我國人民陪審員制度的思考[J].勝利油田黨校學報,2011,24(2):74-76.
[4]陳靜.論我國人民陪審員制度的完善[J].才智,2013,(27):186.
中圖分類號:D92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6-0064-02
作者簡介:景影(1991-),女,漢族,山東萊蕪人,法律碩士(法學)在讀研究生,單位: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研究方向:民商經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