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紅翠
[摘 要]小學作文教材體系不能夠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沒有循序漸進地進行寫作知識的滲透和指導,使得本應有效的習作教學因“失序”而變得高耗低效。針對現(xiàn)狀,教師應建構序列化習作教學活動,聯(lián)系已有經驗,嫁接已有體系,創(chuàng)造個人體系,使學生的寫作能力獲得穩(wěn)步提升。
[關鍵詞]失序 序列化 習作教學 思考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16-084
長期以來,我們的作文教材體系、我們學校的習作教學不能夠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沒有循序漸進地進行寫作知識的滲透和指導。于是,本應有效的習作教學過程成了在生產線上安裝零件般的知識灌輸。習作教學也因“失序”而深陷高耗低效的泥潭。
一、當前作文教學“失序”的現(xiàn)狀
以蘇教版五、六年級的兩次習作指導過程為例。
二、教的“失序”——教學現(xiàn)狀的把脈
以上兩個習作教學片段,集合了“啟發(fā)、對比、引發(fā)想象”等多種教學手段,看起來似乎融合了“說、論、聯(lián)想”等多個學習因素,儼然具備了一節(jié)成功的習作課應有的眾多條件。然而,習作教學“失序”繁多,癥狀如下。
(一)泡沫作文
對于寫人、寫事的習作訓練,現(xiàn)在小學生的作文中除了雨中送傘、半夜送醫(yī)之外,也看不到多少發(fā)自肺腑的感人情節(jié)。這種內容的作文,學生能從三年級寫到六年級。這就是“泡沫作文”,看起來絢麗多彩,實則內容空洞無幾。
(二)化肥作文
蘇珊紐曼指出:“兒童階段是他們發(fā)展學習品質最好的階段。他們巨大的學習能力往往超過我們的預期。他們能夠獨立地思考、創(chuàng)意地解決問題和獨立地進行選擇?!倍鵀榱俗寣W生能表述充實、生動,學?;蚣彝ヒ捕紩M織多種形式的外出參觀、游玩活動,但往往都是玩得很盡興,寫得很費勁。寫出來的文章常常充斥著沒有來由、沒有根據(jù)的話語。這樣的文章像施了化肥的莊稼,沒有韌性和張力。
(三)空想作文
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方式基本上是意蘊哲學,缺乏邏輯和實證。對于一個新的事物,我們更多的是看自己的喜愛程度和物理需要,很少進行驗證和比較。反映在習作教學上便是樂此不疲地從間接知識到間接知識,以至于“生活化體驗”變成了一味追求淺性教材目標,忽視了從原點出發(fā)的過程生成,這就是被康德稱為“空對空”的思維。
三、建構理想的習作內在序列
(一)聯(lián)系已有經驗
在閱讀理解中,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越緊密,結構化程度越高,識記和存儲的效果就越好。我們在習作教學中要抓住詞語之間的聯(lián)系,構建類似的詞串學習方式。在此類的連接中,兒童隨著習作語言的豐富,自己也能從文本或生活中提煉出這樣的語言組塊,那么,兒童就有了自主建構習作語言的能力。他們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興致參與課堂,就能使習作課堂呈現(xiàn)出豐富性、復雜性和多變性。
(二)嫁接已有體系
每個人的大腦都有一個聯(lián)系皮層,它按照不同的記憶庫將相似的信息聯(lián)系起來。所以,學生在“嫁接”的時候,運用歸類、比較、聯(lián)想、推理等方式,可以準確地把握字、詞、句、段、篇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獲得意義理解與運用法則。例如,四年級的學生在寫《我的老師》這個題目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聯(lián)想從前寫這篇習作時的幾個內容,然后進行比較和篩選,發(fā)現(xiàn)可以豐富的內容板塊,進行延展性習作訓練,使得原有的體系更豐富。
(三)創(chuàng)造個人體系
在21世紀,還有一個重要的認識,就是“我們不僅是知識的消費者,而且是知識的創(chuàng)造者”。如同樣是寫《我的老師》,學生在熟練掌握寫人的各個要點的基礎上,就可以根據(jù)需要,對某個部分進行特寫,或置前,或反復,達到給人角度特別、取材新穎的感覺。常常如此訓練,同樣的素材、相似的經歷可能因為取材和角度的不同,就能凸顯出個人獨特的魅力。這樣一來,學生閱讀時,他們對于生活和學習的觀察也將愈加敏銳和細膩,寫出來的文章也將具有濃濃的個性。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