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低年級學生生性活潑好動,想象力豐富。作為教師,怎樣把握學生心理特點和認識規(guī)律,讓學生處于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主動樂意地進行基本功訓練呢?我認為,讓學生在豐富的想象中提高語文素養(yǎng),在快樂體驗中打好作文根基,在趣味游戲中培養(yǎng)自主意識,使課堂成為師生情感交流和共同進步的搖籃。
一、在豐富的想象中提高語文素養(yǎng)
語文教學,重在發(fā)展發(fā)散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在教學《黃山奇石》時,課前準備了各種黃山奇石的圖片。在導入新課時,采用情境導入法,出示圖片,把它們貼在黑板上,學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被激起,同時,引導學生充分地想、盡情地說。這樣教學,學生就會容易入情入境,展開想象,比簡單講述更能激發(fā)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的學習之門。在整體感知的過程中,學生很快就知道本課主要介紹黃山的“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等怪石。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種怪石,讀一讀、講一講它的形狀,并想象一個故事。這時候,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大家都“絞盡腦汁”地想該如何表演,該講什么故事。有個學生做“仙桃石”表演,只見他一手半握成“仙桃”狀。接著,他又講了一個“仙桃石”的故事:“在很久以前,王母娘娘開蟠桃大會,邀請了很多神仙。大家坐下來,一邊聊天一邊吃著仙桃。有一個神仙他一咬到(伴著大咬桃子一口的動作)一個腐爛了的仙桃,他很生氣,就把桃子一扔,扔到了一個山頂上。過了很久很久,這個桃子變成了石頭,就成了荒山上的‘仙桃石?!睂W生們聽著他的故事,很快有了新的想法,個個躍躍欲試,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了起來。就這樣,學生們在輕松的氛圍中既感受到了黃山奇石的“奇”,又展開了豐富的想象。
二、在快樂體驗中打好作文基礎
小學二年級是作文起步的基礎,把這個根基打好對將來寫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我們平時在訓練學生的時候應該做些什么工作?那就是觀察和體驗,即身邊的人、物、事、情、景。
為培養(yǎng)二年級學生的寫作能力,筆者首先引導學生從“說”開始。在作文課上,就帶了一大袋子水果:橘子、香蕉、蘋果、桃子……孩子們高興地分享著各種水果。過后,問孩子們都吃了些什么,他們有的說吃了蘋果,有的說吃了香蕉,還有的說吃了桃子,等等。讓他們把自己吃到的這些水果的顏色、形狀、味道先說出來。孩子們踴躍回答,有的說“香蕉是彎彎的”,我說還能不能比這個句子表達得更生動、精彩些?孩子們又補充:“香蕉是彎彎的,像月亮?!苯又腥死^續(xù)補充:“香蕉是彎彎的,像月亮,吃起來軟軟的、甜甜的?!本瓦@樣句子漸漸地豐富起來,也不知不覺地融進了思想感情。在說到形狀時,幾個同學描述不同的水果:“桃子像一顆愛心”“西瓜像橄欖球”“黃色的橘子像乒乓球”…… “說”是為以后的“寫”打基礎,“說”得越多,越全面,以后寫得就會越順利,越精彩。
此外,各種節(jié)假日也是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的“機會”。例如母親節(jié)時,讓學生自制一張賀卡送給媽媽,要求寫上幾句想對媽媽說的話。這樣既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在趣味游戲中培養(yǎng)自主意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
每天中午,學生都有很長一段時間“無所事事”。一天,無意中看到幾位學生在教室里玩“聽寫”游戲:一位學生拿著生字卡片當“小老師”,其他幾位學生在黑板前站成一排,認真地寫著“小老師”報的生字。這一幕讓我靈機一動,便提議學生輪流當小老師,給其他學生報聽寫,然后由“老師”負責“改作業(yè)”。果然不出我所料,學生們都很積極地參與進來,有的爭著要當小老師;有的則對用粉筆在黑板上寫字很感興趣。小老師“改作業(yè)”的時候,其他學生則睜大眼睛看著,不時地還“抓”出一兩個小老師犯的錯誤。
學生們對游樂區(qū)的“童趣園”和讀書區(qū)的“書香閣”鐘愛無比。每當下課鈴響,他們便直奔這兩處。為了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把更多學生引向“書香閣”,我經常給他們講“書香閣”里的童話故事。有時還在“書香閣”給他們念故事。學生們越聽越感興趣,漸漸地,到“書香閣”的學生也就越來越多了。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程的日常教學中,應開發(fā)和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情感,幫助學生克服學習障礙,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認知學習的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作者單位:南昌大學附屬小學紅谷灘分校)
責任編輯:劉 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