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震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的習作教學理念陳舊,定位太高,加上急功近利的指導方法,導致習作命題往往脫離學生實際,禁錮學生個性。學生為完成任務不得不生搬硬套,無法從習作中感受到樂趣。因此,教師怕教作文、學生怕寫作文已司空見慣,成了語文習作教學的瓶頸。因此,加快小學習作教學改革是一項非常緊迫的課題。
一、真實的體驗——讓學生認識習作的重要
什么是習作?習作就是交流,是一種獨特的,將文字作為符號的人際交流方式。為此,小學語文教師應想方設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的交流場所,讓學生以文字為載體觸摸其背后的靈魂與心跳。教師可以出示論壇交流,使學生感受到即便兩顆心遠隔千里,也能通過文字產(chǎn)生心靈的碰撞;或開辟師生之間交流信箱,通過日常的書信來往來暢談理想,使學生深刻認識到習作還是一種傾吐;或在舉辦影展活動時讓他們自主完成影展海報,獨立寫出前言,從而感受到習作也是一種宣傳方式。只有這些真實的體驗才能讓小學生充分認識到習作是人際交流的需要,它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
例如,教師以“給父母的動員信”為主題,幫助促進學生對習作的真實體驗。先計劃讓學生星期天獨立當家,真實體驗家長的辛苦。雖然學生覺得這非常新鮮,但家長卻憂心忡忡,或害怕安全隱患,或害怕耽誤學習。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給自己的父母寫一封信,開展說服活動。這一過程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與言語交際能力,同時也是對習作原生狀態(tài)的一個良好呈現(xiàn)。因此,只有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習作與生活息息相關,習作教學才能獲得原生土壤,這是改革和優(yōu)化小學習作教學的重要前提。
二、全面的觀察——讓學生寫出生動的內(nèi)容
存在于人頭腦中的客觀事物映像或記憶就是表象,學生要想寫出內(nèi)容具體的、生動的作文,就必須在頭腦中形成豐富的、具體的表象。學生要想得到事物正確的、全面的表象,就必須對事物進行細致的、全面的觀察。換言之,學生不僅要觀察事物,還要重視了解事物各部分之間存在的關聯(lián)性,尤其要掌握將事物特征反映出的那部分內(nèi)容,這是小學習作教學適應新課改要求的有效途徑之一。
例如,在教學三年級《荷花》一文時,可穿插部分習作教學的內(nèi)容,從而培養(yǎng)學生全面觀察的意識與能力。
教師:讀了課文,大家能說一說自己對荷花最深刻的印象嗎?
學生:清香、美麗、粉紅……(各抒己見)
教師:從哪些語句中,能具體感受到荷花的這些特點呢?
(學生紛紛從課文里尋找描寫荷花特征的段落,找出了相應的語句、段落,并談自己的真實感受。)
教師:多么迷人的荷花!大家想一想作者葉圣陶先生怎么會將荷花描寫得如此美麗呢?
學生:作者觀察得很仔細……
教師:是呀,正是因為葉圣陶先生對荷花全面細致的觀察,所以才能將荷花的特點寫得如此細膩。
最后,教師布置習作任務:寫一寫自己喜歡的花,注意觀察它的外形,聞一聞它的氣味……在該習作訓練過程中,學生們興趣濃厚,第二天交的習作片段寫得比以往好很多。只有學生充分意識到全面觀察在習作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才會逐漸形成仔細觀察的意識。
三、真實的生活——讓學生獲得鮮活的題材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睂懽鞯脑慈褪巧睢R虼?,筆者認為要想讓小學生有事可寫、有話可說、有感可發(fā),讓學生在習作中將自己的真情實感反映出來,充分體現(xiàn)童真童趣,習作教學就應有目的、有計劃地帶領學生步入社會、親近自然,從而使學生獲得廣闊的、豐富的認知空間,在真實的日常生活中逐漸積累習作題材。
例如,教師可利用課余時間帶領學生觀光、參觀、訪問等。在與真實生活密切接觸的過程中,教師扮演的角色應當是點撥者、啟發(fā)者,應結(jié)合自然景物、鮮花大樹、農(nóng)作物等,為學生講述風土人情、歷史故事、科學知識與神話傳說等,并適當在習作課上應用課外文本資源,將學生的熱情充分激發(fā)出來,幫助他們多方面、多角度體驗生活,豐富自己腦海中對真實生活的閱讀與積累,從中獲得鮮活的習作題材。又如教師可帶領學生觀察當?shù)氐暮恿?,并布置“聆聽小河”的習作任務,要求學生訪問小河周圍及當?shù)鼐用?,了解小河的歷史、現(xiàn)狀,并觀察水質(zhì),通過多種形式將小河的系列主題寫出來。在該過程中,由于學生接觸生活中存在的事物,不僅寫作題材鮮活,習作興趣也得到有效激發(fā)和培養(yǎng)。
四、濃烈的情感——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快樂
當前是信息時代,小學語文教師應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積極應用多媒體,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習作課堂情境,從而激發(fā)學生濃烈的情感,促進習作教學效果的提升。小學生好奇心強,教師單純的講解難以將其主動性與積極性調(diào)動起來,而通過音樂、視頻等多媒體為學生直觀展示習作教學內(nèi)容,就能將小學生的好奇心喚醒,在開拓學生視野的同時促進其思維的發(fā)展,從而逐漸愛上習作。
例如,在一次有關運動會的習作教學中,教師就可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展示運動會的照片、錄像等,引發(fā)學生回憶;在指導學生寫有關小動物的習作時,教師也可通過多媒體播放一些視頻,指導學生細致觀察。多媒體的應用能幫助小學生適當克服觀察局限,激發(fā)習作興趣,使學生主動寫作。當然,教師還可改變陳舊的教學模式,靈活組織習作教學。如有的教師曾經(jīng)在課堂上展示了一個西瓜,讓學生看西瓜、說西瓜、品西瓜,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鍛煉學生習作能力,使習作課堂不再單調(diào)、枯燥,最終他們逐漸愛上習作。
總之,在小學習作教學中,教師要多給予學生鼓勵,讓學生逐漸對習作建立自信心,避免出現(xiàn)怕習作、厭習作的現(xiàn)象。當然,習作教學非一日之功,教師需在教學改革中堅持不懈,從不同角度采取不同的方法開展教學,盡可能讓小學生在愉悅的情境中學會習作知識,并在實踐中訓練習作技能,逐步提高小學生的習作水平。
【作者單位:無錫市甘露學校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