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石嘴山市平羅縣城關第四小學 李春梅
一節(jié)成功的課,不在于老師口若懸河地講解,而在于學生能夠主動去理解、探索、記憶,使數(shù)學學習成為學生自覺的追求。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他們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讓學生的智慧潛能迸發(fā)出來;使學生成為知識的發(fā)現(xiàn)者與創(chuàng)造者。
怎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呢?
學生的積極思維往往是從“疑”開始的,因此,在教學中,我總是創(chuàng)設恰當?shù)膯栴},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喚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如把12個蘋果分成3份,有幾種分法?學生們七嘴八舌,說了許多種分法。我提出:“能不能有次序地把幾種分發(fā)排列出來?”學生思考后,大家協(xié)作,得到了以下的排列:
1,2,9 2,3,7; 3,4,5; 4,4,4; 5,6,1;……
說到這里,有同學說:“分法很多很多?!崩蠋熃又f:“如果說只有兩種分法,那是哪兩種分發(fā)?”在老師的啟發(fā)下,學生說:“一種是分成不相等的3個部分,另一種是分成相等的3個部分?!边@時老師及時指出:“這后面的一種分法叫平均分。”學生又補充說:“分成相等的部分,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計算。這里,把12分成相等的3份:12÷3=4,每份是4?!闭f得多好啊!我就帶頭鼓起掌來。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受到了鼓勵,學生的思維也隨之層層深入的展開,課堂氣氛非常生動、活潑,學生感到越學越愛學,越學越有勁。
例如,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shù)的特征”,上課時,我親切地說:“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做個游戲好嗎?”聽說做游戲,他們自然高興極了,說:“老師,做什么游戲呀?”我說:“這個游戲就是你們隨便說出一個數(shù),我不用做除法計算,馬上就知道它能否被3整除。”學生一聽,興趣來了,興致勃勃地說了很多數(shù),我把這些數(shù)一一寫在黑板上,一個一個的加以判斷。然后我又要求他們往大的數(shù)說,多大的數(shù)也能判斷。于是一個學生說了一個幾千幾百幾十幾那么大的一個數(shù),我只看了一下,馬上說出它能否被3整除。這時,學生對我真是佩服極了!但是也有不相信的,拿過練習本就開始除。除的結果還是和老師說的一樣。這時他們可著急了,個個瞪起了小眼珠,急切地說:“老師,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有什么妙法呀?快點交給我們吧!”于是我抓住這一有利的教學時機,說:“好!這就是我們今天這節(jié)課所要學習的能被3整除的數(shù)的特征?!睂W生情緒高昂的學習了新知識。快下課時,我又布置了這樣的作業(yè):回家后,和爸爸媽媽做這個游戲,看看他們說些什么。第二天,學生們紛紛告訴我:“老師,爸爸媽媽夸獎我真聰明!”我一聽,又是一個機會,于是趁勢利導,我說:“你們看,聰明與笨是天生的嗎?不是!而是學習的知識越多就越聰明,不學習就會越來越笨?!边@時,學生對老師心悅誠服,一個比誰聰明的學習熱潮就開始了。
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關鍵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最大限度的參與,讓學生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表達。
例如,我在教學圓柱體的表面積時,讓學生觀察圓柱體的模型,先看整體,再分析圓柱的各個組成部分;接著讓學生動手操作:拿一張長方形的硬紙卷成筒,即為圓柱的側面,再把側面展開。這樣反復兩次,并引導學生在操作中觀察、思考展開圖長方形的長是圓柱的什么?寬呢?然后要求學生口述:“我發(fā)現(xiàn)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長方形,它的長是圓柱的底面周長,寬是圓柱的高?!痹趯W生有了豐富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推理得:
最后綜合上述認識,以形成對圓柱表面積的整體認識。這樣,每個學生邊觀察、邊操作、邊口述、邊分析推理,人人都興趣盎然的參與到學習中去,使學生清晰認識了圓柱表面積的求法,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與分析能力。
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整個學習活動中去。同時,又要注意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因此,在教學中,我針對各種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堂練習,讓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從實際出發(fā),有題可做。
如在教學分數(shù)簡單應用題時,出示了這樣四個題目:
1.車站里堆放36噸貨物,運走了7/9,運走了多少噸?
2.車站里堆放一批貨物,運走了7/9,恰好是28噸,這批貨物有多少噸?
3.車站里堆放一批貨物,運走了7/9,還剩8噸,這批貨物有多少噸?
4.車站里堆放一批貨物,第一次運走了2/9,第二次運走了2/7,第二次比第一次多運走了4噸,這批貨物有多少噸?
在練習時,讓學習程度中下等的學生做第1、2題,中上水平的學生在做完1、2題后要動腦筋做第3、4題。這樣,不僅使多數(shù)學生能“吃得了”,而且使少數(shù)學生能“吃得飽”。這樣的分組練習不但在課堂上進行,在課后的練習中,我也采用這樣的方法。每天的家庭作業(yè)分A、B組,A組的題目人人完成,B組的題目能做的做,有困難的可討論后再做,實在不會做不勉強。此外,在班中還開展“一幫一”的活動,讓學習程度好的學生在課余輔導水平中下等的學生,并經(jīng)常檢查他們的輔導效果。這樣一來,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發(fā)展,又培養(yǎng)了他們團結互助的精神,全體參與的意識正逐漸形成。
總之,教師要動用一切可能的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各種參與數(shù)學學習的條件,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和表現(xiàn)的機會。當然,學生的參與也不是盲目的,還要保證參與的質量。既要保證參與的廣度,還要保證參與的深度,這樣才能保證參與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