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思杭 (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qū)烏嶼小學,362000)
?
尋找開啟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金鑰匙
—兼談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組織與實踐策略
謝思杭 (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qū)烏嶼小學,362000)
福建謝思杭
筆者所在學校是一所城郊完小,體育活動場地、設施器材不足,體育活動單調,評價考核機制不完善,又沒有專職體育教師……這些困境嚴重制約了學校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讓筆者備感迷茫。為了尋找一把能打開大課間體育活動大門的金鑰匙,多年來,筆者在實踐中不斷地思考和探索。
“體者,載知識之車而寓道德之舍也。”毛澤東語)作為一校之長要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明確體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切實喚醒教師、家長、學生真正認識體育的作用與價值,把大課間體育活動作為深化陽光體育運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
幾年來,筆者學校始終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fā)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關于轉發(fā)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和《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制訂發(fā)展思路和工作措施,重點圍繞“一個目標”,抓好“兩個基本點”。“一個目標”,即以“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為目標,增強學生體質,增進學生健康,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fā)展?!皟蓚€基本點”,一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二是確保學生每天擁有一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
(一)著力硬件建設
受諸多因素影響,筆者所在學校一度成為全區(qū)軟硬件設施最為薄弱的學校。但近年來,在上級的關心支持下,學校先后修建了塑膠跑道和懸浮地板運動場,綠化、美化了操場和學生活動場所,還因地制宜設置了攀爬梯、高低杠、籃球場、排球場、羽毛球場等,購置了一批體育器材,完善體育活動設施,使學校真正成為“處處有健身設施,時時能快樂活動”的運動樂園。
(二)改善環(huán)境建設
學校積極營造自然溫馨、健康向上的體育文化氛圍。
1.營造輿論環(huán)境。利用黑板報、展板和校園廣播等形式向學生傳播陽光體育運動的有關知識。
2.重視熏陶教育。學校通過電視傳媒引導學生感受自強不息、奮勇爭先的拼搏精神;更新校園體育標語,增設體育名人畫像和體育格言,使學生在參加體育鍛煉的同時,受到體育精神的感染和鼓舞。
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是落實好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關鍵。校長務必要高度重視,探索并建立適合本校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長效機制。
(一)構建融合性管理機構,發(fā)揮整合功能
學校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大課間活動領導小組,實施活動管理的分工負責。
1.校長總負責。校長只要在校,必須到現(xiàn)場,以此來提高全校師生對大課間活動的態(tài)度。
2.班主任負責管理。要求班主任要從思想上正確引導學生。各班正副班主任負責組織本班學生參加活動,嚴格管理。
3.體育組制訂計劃實施現(xiàn)場操作:體育組長具體落實,對本組成員采取包干負責、分工合作、整體推進的管理機制。體育組成員負責大課間內容的安排、技術指導,并做好活動情況登記和搞好學期總結測評等。
如今,學校建立了一個由上到下的管理體系,逐步形成了校長全面負責、體育組具體牽頭主抓、班主任分工負責、其他教師全員參與的工作格局,層層落實,齊抓共管,為大課間活動的開展奠定了組織基礎。
(二)健全創(chuàng)造性管理制度,形成運行機制
大課間體育活動能否順利開展,不僅需要校長的重視,還必須要有健全的規(guī)章制度。
1.制訂活動管理制度。為了確保大課間體育活動取得實效,筆者所在學校制訂了相應的《大課間體育活動管理制度》、《體育器材使用管理制度》、《大課間一周、一日活動安排》等管理制度,促進大課間體育活動健康發(fā)展。
2.建立督查評價制度。評價是保障陽光體育運動有序、規(guī)范開展的重要保障。學校在大課間體育活動實踐過程中,樹立“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評價觀,初步制訂了系統(tǒng)的監(jiān)管措施和有效的活動評優(yōu)細則,以求將常態(tài)日常監(jiān)督與管理工作落在實處。
(1)對教師的評價。對參與大課間活動的教師進行考核,學期末與教師績效、年度考評和評優(yōu)評先掛鉤,保證大課間活動時教師協(xié)同配合,確保每項活動的正常開展。
(2)對學生的評價。定期通報學生在活動期間的表現(xiàn),并作為學生平時體育成績、個人評優(yōu)和操行評定的一部分。學校還制訂了最終成績與進步幅度相結合的綜合評價制度,該制度有效克服只看最終結果的弊端,有效提高學生參與大課間的興趣和主動性。此外,學校還根據(jù)評價考核的標準對所有班級進行評比,并且作為文明班級評比的條件之一。
顯然,沒有一支高素質的體育教師隊伍是無法保證大課間體育活動質量的。體育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和敬業(yè)精神決定了活動開展的效果。近年來,學校不斷加強體育教師隊伍建設,定期開展相關培訓,加強學習運動生理、健康等方面知識,提高體育教師的責任意識,提升他們在體育教學和體育活動內容設計中的開發(fā)能力和指導能力、設計和開展具有校本特色的體育活動的能力。
如何使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有實效?學校在廣泛征求全校師生、家長建議的基礎上,打破了傳統(tǒng)的課間操活動形式,讓活動豐富起來。
(一)編排活動內容,激發(fā)參與興趣
為了開展好大課間體育活動,學校通過不斷嘗試,克服場地過小、體育器材相對缺乏等困難,根據(jù)各年齡段學生的身心特點,精心安排了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流程。以下列舉其中一個場景。
1.活動開始前。大課間鈴聲響起,在《運動員進行曲》的伴奏下,所有班級在指定地點集合出隊,做到快、靜、齊,再有秩序到達操場。
2.師生同做廣播操。學校要求全校教師與學生隨音樂一起認真做操,為學生做好表率。整齊劃一的師生同場做操已成為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
3.分年段活動。各年段按照學校體育組統(tǒng)一編制的活動安排表,在指定的區(qū)域開展屬于自己方陣的活動項目。以五月份的大課間為例,在充滿激情的提示語與《陽光體育之歌》的伴奏下,低年級以激發(fā)興趣為主的游戲性內容,如“鉆小橋”、“小兔跳”等,形式多樣,定期更換主要內容,保持低年段學生的活動熱情;中、高年段在技巧和難度上略有提高,以跳短繩、長繩、小籃球、快速仰臥起坐等體育游戲為輔?;顒舆^程要求全校師生共同參與,讓操場成為快樂的健身場。
(二)以比賽促訓練,展示活動成果
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有效實施,離不開比賽的“功勞”,而學校最具特色的就是每月一主題的比賽。
學校大課間每月一主題比賽(活動)安排
學校每周一至周四的大課間體育活動,都是以集體活動和學生自主活動為主,而周五的大課間體育活動常態(tài)下都要舉辦年級、班級、小組或個人的小型對抗賽,要求人人參與其中。月底由學校組織主題比賽或特色展示,為每個學生展示自己最出色的一面提供平臺。沐浴著明媚的陽光,可以欣喜地看到一個個朝氣蓬勃的身影在活動中演繹著快樂與和諧。
(三)引入民間體育,增強人文素養(yǎng)
民間傳統(tǒng)體育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集地域性、健身性和教育性于一體。引入民間傳統(tǒng)體育,有利于豐富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內容,增強活動的趣味性。因此,學校充分挖掘本地民間體育資源,積極引入打四角、抓石子、打陀螺、跳格子、滾鐵環(huán)、拍胸舞等民間體育傳統(tǒng)項目。為了把這些項目做得更好,學校專門聘請有關的農(nóng)村校外教師,對大家進行指導和培訓,提高民間傳統(tǒng)體育項目在大課間活動中開展的質量。讓民間傳統(tǒng)體育文化進入大課間,走進學生的生活,不但繼承和發(fā)展了家鄉(xiāng)的文化遺產(chǎn),還培養(yǎng)了學生熱愛家鄉(xiāng)及家鄉(xiāng)文化的情感。
(四)開展特色課程,助力健康成長
為了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體魄強健,近年來,學校將“快樂體育”、“特色體育”等現(xiàn)代教育理念融入大課間體育活動之中,開展有特色的大課間體育活動。活動的內容由各班主任按該班學生的喜好和特長來選定,有跳竹桿舞、趕豬跑、籃球速遞、花樣跳繩、一人一毽、韻律操、武術、小足球等。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學生們洋溢著燦爛的笑容與自信,身心茁壯成長。
學校積極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堅持學校特色發(fā)展的思路,積極探索實踐,吹響了以“關注師生健康,共享陽光體育,塑造陽光人生”為主題的校園陽光體育運動“集結號”,全面提升了師生的身心素質和健康水平。連續(xù)幾年,學生體質測試達標率均達到國家標準,并呈現(xiàn)逐年提升態(tài)勢。2013年11月27日,學校作為豐澤區(qū)受檢學校之一,接受國家教育部督導檢查團對我區(qū)創(chuàng)建“全國義務教育發(fā)展基本均衡區(qū)”工作的實地督導評估。其中,學校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開展情況,得到檢查組專家、國家督學、東北師范大學原校長史寧中等領導的高度贊譽。
總之,大課間體育活動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廣大校長要切實重視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開展,只要堅持不懈、孜孜不倦地去探尋適合學校和學生實際的內容與形式,強化對活動的組織和管理,就一定能保障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為學生的終身體質健康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