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珍
摘 要:文化自覺是21世紀的亮點,也是21世紀的響亮口號。在多元文化、多種民族并存發(fā)展的中國需要文化自覺,更需要文化自覺帶來的思想碰撞。因此本文從體現文化自覺的“美美四句”出發(fā)詳細闡述了“美美四句”的本質內涵以及它們對民族幼兒教育的啟示意義。
關鍵詞:文化自覺;民族;幼兒教育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06-0003-01
一、關于文化自覺
(一)什么是文化自覺。“文化自覺”是由費孝通先生從少數民族的實地調研中看到了少數民族存在的問題中總結提出的先進理論思想。文化自覺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來歷,形成過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發(fā)展的趨向,不帶任何“文化回歸”的意思,不是要“復舊”,同時也不主張“全盤西化”或“全盤他化”。自知之明是為了加強對文化轉型的自主能力,取得決定適應新環(huán)境、新時代文化選擇的自主地位。①文化自覺是人們對文化的自我覺悟,對自己,對民族,對人類,對社會,對自然的明智思考和言行。文化自覺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文化自覺是指這個時代中比較具體的自覺;廣義的文化自覺是指貫穿人類文化史的始終及文化的方方面面的自覺。
(二)文化自覺與“美美四句”。費孝通先生為了更好地實現文化自覺,便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美美四句。美美四句,十六字箴言體現了文化“和而不同”的思想,這也預示了少數民族文化與漢文化之間也是可以共生共榮,最終實現“和而不同”的天下大同思想。
人作為一個生物人和社會人共同存在,就決定了人必須具有自知之明。而每一種文化,即作為本土的文化也作為世界的文化而存在,既需要自恃,需要再造,更需要有人情味。人類文明要實現天下大同,不僅需要靠經濟的發(fā)展,更需要靠文化自覺。我們認為不管任何個人、民族,文明的文化自決都是相當有作用的,只有在自覺的基礎上實現自決,果斷地決定發(fā)展的方向、采取明智的措施,人類文明才會取得長久的進步,最終實現天下大同的的思想。
二、關于民族幼兒教育
民族幼兒教育是指向零歲至六七歲的民族兒童實施的啟蒙教育。世界上不同民族獨特的民族意識與民族情感便是在這一時期打下了堅實而又難以磨滅的基礎,此刻所經歷的文化體驗將作為文化底色影響著成年期文化觀念的生長與建構。②露絲·本尼迪克特在《文化模式》中說:“個體生活歷史首先是適應由他的社區(qū)代代相傳下來的生活模式和標準。從他出生之日起,他生于其中的風俗就在塑造著他的經驗與行為。到他能說話時,他就成了自己文化的小小創(chuàng)造物,而當他長大成人并能參與這種文化活動時,其文化的習慣就是他的習慣,其文化的信仰就是他的信仰,其文化的不可能性就是他的不可能性。從中我們可以認識到本土文化在學前兒童的社會化,尤其是民族化的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對傳承民族文化亦具有不可磨滅的作用。
三、文化自覺對民族幼兒教育的啟示
文化自覺要求我們在對待民族幼兒教育發(fā)展問題上要有自知之明,要做到明智、理性、充分,成熟,努力實現彼此之間的文化認同感,從“美美四句”出發(fā)做到多民族共存共榮的多元民族文化發(fā)展。
(一)各美其美對民族幼兒教育的啟示。各美其美就是要認識到本民族自身的文化長處、精華,并把自己的美貢獻給其他人或其他文化。因此,民族幼兒教育應當充分挖掘當地的文化資源,結合本地特點,開發(fā)、利用本民族在長期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積累的獨具特色的優(yōu)良教育經驗,同時吸納現代教育的精髓,為本地文化建設服務,為提高本民族生活質量服務。因此文化美離不來歷史的積淀,所以民族幼兒教育的發(fā)展也要讓幼兒認識到本民族的文化特色,讓幼兒從小對本民族文化產生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時可以讓本民族的特色走向大眾化,把本民族優(yōu)秀的思想精華貢獻給其他民族,為實現天下大同作出應有的努力。
(二)美人之美對民族幼兒教育的啟示。美人之美就是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思想態(tài)度來看待其他文化,贊揚之,學習之。所以我國民族幼兒教育的發(fā)展就需要以寬容的態(tài)度、博大的文化視野和胸懷對待其他民族文化,包容其他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精髓,并多學習和吸收漢文化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華,并內化為自己民族的思想,努力實現教育模式從外殖式教育走向內生式教育的轉變。
(三)美美與共對民族幼兒教育的啟示。美美與共要求實現主流文化、亞文化、強勢文化和弱勢文化等多種文化模式共生共榮發(fā)展,所以民族幼兒教育的發(fā)展既要主動融入主流文化(漢文化)的發(fā)展圈子,又要重視亞文化(少數民族文化)對其的影響;既然注重強勢文化對自身發(fā)展的沖擊,又要尊重和保護弱勢文化,做到不偏不倚,相互依賴相互促進共同發(fā)展,以便讓幼兒從小便認識到文化是相通的,只有先進和落后之分,沒有優(yōu)劣之分,發(fā)展民族幼兒教育既要尊重民族文化傳統(tǒng),又要尊重現代文明成果,注重二者的結合,爭取多種文化百家爭鳴放,從而保護民族幼兒教育的特色,促進民族幼兒教育的發(fā)展。
(四)天下大同對民族幼兒教育的啟示?!疤煜麓笸笔俏幕杂X的最好境界,也是現代文明需要實現的最終目標。大同是實現人類的文明昌盛,也是社會主義社會發(fā)展的最終目標。因此,天下大同的思想同樣要求民族幼兒教育的發(fā)展要站在全人類發(fā)展的高度思考問題,要以集體主義為主,不要存在任何個人偏見,對于幼兒個人也好,對于少數民族也好,要實現天下大同都必須依靠國家、社會、教師、家長和幼兒等所有的人加入我們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并為實現這個目標付出不斷的努力。只有這樣,我們的民族幼兒教育發(fā)展才有希望。
總之,文化自覺是一個艱巨的過程,我們首先要在思想上統(tǒng)一認識,才能在實踐中統(tǒng)一行動。因此,只要我們緊緊圍繞著“文化自覺”的本質內涵,始終不忘“美美四句”給民族幼兒教育帶來的啟發(fā)性思考,我們的民族幼兒教育發(fā)展將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作者單位:廣西師范學院)
參考文獻:
[1]費孝通.論人類學與文化自覺[M].華夏出版社,2004.
[2]王玉德.文化學[M].云南大學出版社,2007.
注解:
①費孝通.論人類學與文化自覺[M].華夏出版社,2004.
②徐莉.陳時見.論民族幼兒教育中傳統(tǒng)與現代的斷裂與對接—以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民族幼兒教育為例[J].事業(yè)發(fā)展與管理,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