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路明
摘要:通過研究當代大學生社會公德失范現(xiàn)象及其對策來提高大學生社會公德水平,從而起到帶動整體民眾社會公德水平和精神文明素質提高的作用,有利于促進我省甚至是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早日實現(xiàn)。
關鍵詞:大學生;社會公德失范現(xiàn)象
1 社會公德
社會公德,簡稱“公德”。我們人類社會生活中最基本、最簡單的行為準則就是社會公德,它是適應我們自身的需要和社會的發(fā)展而自然形成的,它密切關系著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無論是具體到體現(xiàn)某個人的精神層次或是文明程度,還是上升到檢測一個團體、一個國家的精神文明程度都離不開社會公德這個重要的指標。目前大多數大學生具有很強的社會責任感,能夠以積極的態(tài)度來掌握道德行為的尺度,他們能夠相對準確地掌握社會公德內涵,較正確地做出社會公德行為選擇。
2 當代大學生社會公德失范現(xiàn)象
當前社會環(huán)境紛繁復雜,大學生個體的價值觀道德觀還未真正形成,當代大學生在社會公德各領域都存在著一些失范現(xiàn)象。
2.1 在公共生活領域,大學生社會公德意識淡漠。公共場合公然說臟話、吸煙等行為不以為恥反倒認為很酷等等。
2.2 在公共資源領域,不珍惜公共資源、公共財物,缺乏應有的社會公德素養(yǎng)。就拿我校圖書館藏書來說,很多藏書現(xiàn)在已經面目全非,有的是很多重要的章節(jié)被撕掉,有的則是亂寫亂畫;再說我們教室的課桌椅,亂涂亂畫所謂的“課桌文化”,被拆卸掉的桌面椅子面,新建沒幾年的新校區(qū)教學樓教室內的桌椅已經面目全非,更不用說,浪費水電等一些不愛惜公共財物的現(xiàn)象更是隨處可見。
2.3 在公共衛(wèi)生領域,社會公德責任心缺乏。有些學生,寢室沒法下腳,床上亂七八糟,被子都不疊,地上垃圾到處是;在校園內亂扔垃圾,隨便吐痰,有的學生就在教學樓宿舍樓窗戶往外亂扔雜物,甚至還有人就在墻角旮旯隨地小便等這樣的場景每天上演。
2.4 在公共秩序領域,漠視甚至無視法律法規(guī)的存在。遵紀守法,一天中午,在我校食堂二樓發(fā)生了學生集體打架斗毆事件,起因就是一個學生要插隊買飯,而另一學生不同意,二者發(fā)生了口角爭執(zhí),繼而拳腳相向,當時正值吃飯高峰,幸好保衛(wèi)部門及時控制了場面,否則后果不堪設想。還有上課遲到早退,課堂上接打電話、玩手機、電腦游戲等這些違反校規(guī)校紀現(xiàn)象更是常見。
3 改善大學生公德現(xiàn)狀的對策
3.1 營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
大學生社會公德水平的提高不能僅憑借著高校自身的努力,這要求全社會的集體參與。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以24個字概括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蔽覀円浞职l(fā)揮一切可以調動的社會力量,必須健全和完善社會公德評價機制,人們通過自己的社會公德標準、傳統(tǒng)的公德習俗以及全面的社會輿論,來評判自身或是他人的社會公德行為。我們要建立健全覆蓋社會各個領域的社會輿論網絡,利用社會輿論傳播黨和政府倡導的新時代的社會主旋律,通過廣播、電視、網絡等一切大眾媒體傳媒及新媒體在堅持實事求是的基礎上向全社會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從而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和優(yōu)良的文化環(huán)境。提高全民道德素養(yǎng)和社會整體道德風尚,從而為大學生社會道德水平提高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
3.2 營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
在提高大學生社會公德素養(yǎng)的工作中,家庭社會公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家庭社會公德教育工作是一項系統(tǒng)的需要全社會全國人民共同參與的大工程。要進行家庭方面的社會公德教育,必須先要提高家長的社會公德水平,提高他們自身的綜合素質。家長要意識到社會公德的重要性,并且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在孩子面前起到表率作用。在培養(yǎng)子女的過程中,要摒棄功利心態(tài),要從長遠著想,要創(chuàng)造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與孩子共同學習,共同進步,要公平、公正的處理與子女之間以及與其他家庭成員之間產生的問題和矛盾。家長從實際出發(fā)對孩子進行思想上的疏導,使他們漸漸養(yǎng)成獨立自主的性格,最終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社會公德規(guī)范。
3.3 營造良好的高校社會公德教育環(huán)境
高校是有意識、有目的地塑造學生的道德人格的地方。高校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陣地和輻射源。高校的教育功能對大學生開展社會公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而高校在這項工作中責任重大,我們堅信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大學生社會公德教育一定會取得很大的進步,大學生社會公德水平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首先,要營造美好和諧的校園環(huán)境。高校對大學生進行社會公德教育的場所是大學校園,美好和諧的校園社會公德環(huán)境對大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以及良好社會公德品質的形成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在宿舍、餐廳、教學樓、行政辦公樓等建筑物內張貼大量積極向上的名言警句、文字畫報、書畫作品,以及諸如“垃圾不落地,校園更美麗”、“愛惜生命之源,‘關住點點滴滴”等溫馨提示語,讓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的環(huán)境處處彰顯活力充滿陽光,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參與高校社會公德學習的積極性。做好校園的綠化工作,努力將大學園區(qū)建成公園式校園,以整潔優(yōu)美的校園環(huán)境熏陶和感染學生,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社會公德規(guī)范。
其次,優(yōu)化師資結構,提升教學水平。大學生社會公德教育順利開展的關鍵是有一支師德高尚、業(yè)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yè)化的教師隊伍。大學生公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必須走專業(yè)化的道路,各高校要根據自身特色參照其他專業(yè)人才隊伍建設的標準,認真確立大學生社會公德教育者的資格標準,根據大學生社會公德德教育工作的實際情況和社會公德教育的學科發(fā)展建設,合理規(guī)劃專業(yè)教師數量、學歷職稱層次,從而形成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
最后,要更新豐富高校社會公德教學形式。在社會公德教學過程中,要發(fā)揮新媒體的作用。利用網絡傳播表揚積極的社會公德事件,批判社會公德失范行為從而生動形象直觀的對大學生進行社會公德教育。利用開設微博、論壇等形式進行師生間的平等交流,充分給學生發(fā)言權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做到有針對性的一對一的進行交流溝通,從而更加直接、更加快速地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也能夠更加直接地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的社會公德觀。要注重社會實踐,正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開展大學生社會公德教育,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要進行社會公德實踐。我們應該將課堂搬出教室放到社會實踐中去,讓他們在實踐中檢驗真理,我們把道德課堂教學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社會公德行為訓練結合起來,既要曉知以理動之以情,更要導之以行,變單純的“教”為“教”、“學”結合。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道德準則,只有當它們被學生自己追求、獲得和親身體驗過的時候,只有當它們變成學生獨立的個人信念的時候真正成為學生的精神財富。”通過社會實踐,增加大學生的人生閱歷,在組織社會實踐活動中有目的地滲透摻雜社會公德教育內容,有意識地培養(yǎng)大學生作為社會人的角色感,不斷促進大學生社會使命感、社會責任感的形成。使大學生在參與服務群眾、獻身社會的活動中不斷提高自身的社會公德水平、思想境界層次和大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從而幫助大學生把外在的社會公德要求內化為個體穩(wěn)定的社會公德心理品質,引導大學生成為具有真善美品德、熱愛勞動、熱愛社會、積極向上的社會青年。
當代大學生在社會公德各領域都存在著一些失范行為。改善大學生的社會公德現(xiàn)狀,需通過營造良好的社會公德環(huán)境、營建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以及提高學校社會公德教育能效性等多方面人手,從而養(yǎng)成大學生良好的社會公德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