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寧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治療中納洛酮的應用療效探討
張寧博
目的 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采取納洛酮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評估。方法 選取72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隨機的方式分為2組,各36例。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方法治療;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實施納洛酮治療,對比臨床治療效果及相關指標變化情況。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4.44%)顯著高于對照組(72.22%),2組數(shù)據(j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在血氧分壓、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以及1秒用力呼氣容積3項指標水平方面,2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血氧分壓、1秒用力呼氣容積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于COPD呼吸衰竭患者,采取納洛酮治療效果顯著;值得采納應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納洛酮
對于慢性阻塞性肺疾?。–OPD)來說,屬于慢性支氣管炎及肺氣腫疾病的范疇,在臨床中較為常見[1]。在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的基礎上,會進一步進展為COPD呼吸衰竭,從而對患者的身心健康構成極大的威脅。本次將72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主要是對COPD呼吸衰竭采取納洛酮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評估,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于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開封市通許縣人民醫(yī)院就診的72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隨機的方式分為2組。其中,對照組36例中,男22例,女14例;年齡51~82歲,平均年齡(68.2±2.4)歲;COPD病程6個月~7年,平均病程(3.4±0.2)年。觀察組36例中,男23例,女13例;年齡52~81歲,平均年齡(67.9±2.6)歲;COPD病程9個月~6年,平均病程(3.5±0.3)年。2組患者各項基本資料數(shù)據(jù)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治療方法:一方面,對患者采取吸氧及吸痰常規(guī)治療措施,持續(xù)治療1周。另一方面,采取沙丁胺醇霧化吸入治療措施,以此使患者支氣管臨床病癥得到有效消除,治療時間為持續(xù)1周。另外,給予氨茶堿注射液,將劑量控制在10mL,行靜脈滴注,每天進行2次,以持續(xù)的方式治療1周;給予地塞米松,將劑量控制在10mg,行靜脈滴注,每天1次,持續(xù)治療5d。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方法治療(同對照組)的基礎上,進一步重點實施納洛酮治療。將納洛酮的劑量控制在5μg/ kg,行靜脈滴注,每天進行1次,將持續(xù)治療時間維持在1周。
1.3 療效評價標準 2組對比評估指標包括血氧分壓、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以及1秒用力呼氣容積[2]。進一步以患者臨床癥狀變化情況及上述3項指標情況為依據(jù),將臨床療效分為3個等級,即為:(1)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除,各項體征基本恢復正常;血氧分壓、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以及1秒用力呼氣容積分別>75%、<45%、>70%[3];(2)有效:臨床癥狀有所改善,體征部分改善;上述3項指標水平均有所變化;(3)無效:臨床癥狀、體征及各項指標水平均無改善;病情加重或進一步惡化??傆行剩剑@效+有效)/每組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應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例數(shù)(n)表示,計數(shù)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對比評估 在臨床治療效果方面,觀察組與對照組總有效率分別為94.44%、72.22%;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2組數(shù)據(j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400,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對比評估(n)
2.2 2組患者相關指標水平變化情況對比評估 治療前,在血氧分壓、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以及1秒用力呼氣容積3項指標水平方面,2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血氧分壓、1秒用力呼氣容積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相關指標水平變化情況對比評估(x±s,%)
慢性阻塞性肺疾?。–OPD)是臨床中一種常見病,該疾病倘若得不到及時治療,將會進一步發(fā)展成為COPD呼吸衰竭,從而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構成極大的威脅。因此,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措施便顯得非常重要。
本組提到的常規(guī)治療方法較為傳統(tǒng),主要包括吸氧、吸痰沙丁胺醇霧化吸入等常規(guī)治療方法,同時常規(guī)藥物包括氨茶堿注射液與地塞米松。常規(guī)方法治療只能取得短期療效,整體療效不佳,所以不宜采納[4]。本組重點提到納洛酮,屬于阿片類拮抗藥物,可以使β內啡肽的上升實現(xiàn)有效降低,從而使對機體造成的傷害大大減輕[5]。與此同時,納洛酮能夠讓呼吸中樞引發(fā)興奮,作用于催醒患者有著非常優(yōu)良的效果。除此之外,納洛酮能夠使緩和呼吸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從而為COPD呼吸衰竭的根本醫(yī)治提供充分有效的保障依據(jù)。
本次研究對照組36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采取常規(guī)方法治療,觀察組36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實施納洛酮治療,結果顯示:(1)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4.44%)顯著高于對照組(72.22%),2組數(shù)據(j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400,P<0.05)。(2)治療前,在血氧分壓、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以及一秒用力呼氣容積3項指標水平方面,2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血氧分壓、一秒用力呼氣容積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對于COPD呼吸衰竭患者,采取納洛酮治療效果顯著;療效確切、安全可靠,能夠使患者呼吸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因此,值得采納應用。
[1] 占開文.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聯(lián)合納洛酮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氧代謝及肺功能的影響觀察[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4,13(4):27-28.
[2] 馮映賢.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聯(lián)合納洛酮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療效觀察[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4,11(6):29-30.
[3] 林漢國,覃金玉.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聯(lián)合納洛酮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發(fā)Ⅱ型呼吸衰竭的療效觀察[J].內科,2013,9(1):33-34.
[4] 郝慶峰.納洛酮聯(lián)合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的臨床療效研究[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5,17(8):198-199.
[5] 侯宜志.納洛酮聯(lián)合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發(fā)呼吸衰竭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學工程,2012,8(11):72-73.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2.101
河南 475400 開封市通許縣人民醫(yī)院呼吸消化內科(張寧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