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志玲 張明 張淑華
同型半胱氨酸濃度及MTHFR基因多態(tài)性與急性心肌梗死的相關性分析
章志玲 張明 張淑華
目的 研究半胱氨酸濃度及MTHFR基因多態(tài)性與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間的相關性。方法 選取60例AMI患者,隨機分為病例組和治療組,各30例,病例組采取常規(guī)住院治療方案,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口服葉酸治療,10mg/次,3次/d。另選擇同期60名健康者作為對照組。分別測定3組血漿同型半胱氨酸(Hcy)濃度、葉酸、維生素B12濃度水平以及MTHFR基因的多態(tài)性。結果 AMI病例組血漿Hcy濃度(18.74±3.71)μmol/L水平明顯高于其余2組,差異具有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病例組患者的維生素B12(321.41±87.4)μg/mL以及葉酸水平(4.87±3.16)ng/mL明顯低于其余2組(P<0.05);葉酸以及維生素B12與Hcy濃度水平之間呈負相關性;AMI2組患者的MTHFR基因TT純合子組的血漿Hcy水平與CT雜合子和CC純合子相比明顯增高;與健康對照組相比AMI2組TT純合子的分布頻率明顯增高;并且AMI2組的T等位基因頻率明顯增高(P<0.05)。結論 Hcy在血漿中的濃度水平與AMI的發(fā)病之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通過葉酸的使用可以降低血漿中Hcy的濃度,進而降低AMI的風險;HTHFR基因的多態(tài)性與AMI易感性密切相關,HTHFR基因的T等位基因可能是導致AMI的風險基因突變。
急性心肌梗死;MTHFR基因;Hcy;葉酸;基因多態(tài)性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一種長時間缺血而導致的心臟肌肉出現(xiàn)不可逆性的壞死,是一種急性心血管疾病的臨床表現(xiàn)[1],AMI的發(fā)生是由環(huán)境和基因相互作用所引發(fā)[2-3]。近些年的研究發(fā)現(xiàn),血漿Hcy水平是造成心血管疾患的一個重要風險因素[4-5]。在Hcy代謝的過程中N5,N10-亞甲基四氫葉酸還原酶(N5,N10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堿基圖片會導致高Hcy血癥,其中最為常見的是C677T基因位點的突變。本次研究首先通過檢測治療組患者、病例組患者和健康者血漿中Hcy、葉酸以及維生素B12的濃度水平,并進一步研究MTHFR基因多態(tài)性與各組患者之間相關性。
1.1 一般資料 選取江西省人民醫(yī)院二部2012年10月~2015年4月就診的60例AMI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將其分為病例組和治療組,并選取同時期來本院進行健康體檢的健康人60名。3組人群在年齡、性別比率、吸煙以及文化程度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3組基線資料對比(n)
1.2 治療方法 病例組按照常規(guī)治療方案進行住院治療;治療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給予葉酸,按照1天3次,每次10mg的量進行給藥。
1.3 檢測方法 各組患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受檢者血漿Hcy水平。采用應用多聚酶鏈反應-限制性內切酶片段長度多態(tài)性技術(PCR-RFLP)檢測基因表型。Hcy濃度高于
15μmol/L時評定為高Hcy血癥[6]。采用免疫組化法對血清中的VitB12以及葉酸進行檢測。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均使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例數(shù)(n)表示,計數(shù)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3組血漿Hcy、葉酸、Vit B12濃度對比 AMI病例組血漿Hcy濃度水平明顯高于其余2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病例組患者的維生素B12以及葉酸濃度水平顯著低于其余2組(P<0.05);葉酸以及維生素B12與Hcy濃度水平之間呈負相關性。見表2。
表2 3組血漿Hcy、葉酸、VitB12濃度對比(x±s)
2.2 3組基因多態(tài)性分析 AMI2組患者的MTHFR基因TT純合子組的血漿Hcy水平與CT雜合子和CC純合子相比明顯增高(P<0.05)。見表3。與健康對照組相比AMI2組TT純合子的分布頻率明顯增高;并且AMI2組的T等位基因頻率明顯增高(P<0.05)。見表4。
表3 3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頻率分布對比[n(%)]
表4 MTHFR各基因型與血漿Hcy水平相關性比較(x±s,μmol/L)
血漿中Hcy濃度水平升高是造成AMI的一個風險因子,本次研究結果中,Hcy血漿濃度水平與葉酸、維生素B12水平呈現(xiàn)出負相關性,通過對AMI患者給予葉酸補充后發(fā)現(xiàn),患者血漿中Hcy以及葉酸水平得到了明顯的控制,葉酸升高的同時對Hcy也得到了有效的抑制。同時發(fā)現(xiàn),AMI患者血漿中Hcy濃度水平升高與MTHFR可能存在密切的相關性,因此推斷MTHFR基因中667位點的突變可能是與AMI易感性有著一定的聯(lián)系。
Hcy是一種由蛋氨酸經(jīng)過脫甲基后形成的含有硫的氨基酸,在人體中存在有三種Hcy代謝途徑[7-8]:(1)胱硫醚-β-合成酶在維生素B12作為輔酶因子的做用,與絲氨酸經(jīng)過縮合形成胱硫醚以及水,Hcy則在γ-胱硫醚酶的催化作用的效果下分解成為半胱氨酸以及α-丁酮酸;(2)MTHFR與維生素B12共同作用下,通過甲基化轉化成為甲硫氨酸;(3)由甜菜堿提供所需的甲基,并在甜菜堿-Hcy甲基轉移酶的催化作用下使Hcy合成成為蛋氨酸。在正常的機體狀態(tài)下,Hcy血漿濃度水平較低,一旦機體中維生素B12、葉酸缺乏,或出現(xiàn)先天性的上述酶缺乏時,血漿中Hcy濃度便會增高,出現(xiàn)高Hcy血癥。
染色體的1p36.3位點為人類MTHFR基因的基因位點,基因全長為1980bp,其有較高的多態(tài)性[9]。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MTHFR基因中的第四個外顯子的第677位點上的堿基較為容易發(fā)生C和T的突變。此位點的突變會造成MTHFR酶活性的顯著降低[10],進而導致血漿中Hcy大量聚集,誘發(fā)Hcy血癥[11]。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葉酸可以顯著的調節(jié)AMI患者血漿中Hcy濃度水平,同時通過基因多態(tài)性研究發(fā)現(xiàn),MTHFR基因C677T位點發(fā)生T突變是造成AMI易感性的關鍵性基因突變。
[1] Ibrahim AW,Riddell TC,Devireddy CM.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 Critical Care Clinics,2014,30(3):341-364.
[2] Zodpey SP,Shrikhande SN,Negandhi HN,et al.Risk factors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central India:a case-control study[J].IndianJournal of Community Medicine,2015,40(40):19-26.
[3] Licastro F,Ianni M,Campo G,et al.A new risk chart with genetic and phenotypic variables for detection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susceptibility[J].Atherosclerosis,2014,235(2):e217.
[4] Ying W,Jia L,Jiang Y,et al.Hyperhomocysteinemia is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apolipoprotein AI levels in normal healthy people[J].Bmc Cardiovascular Disorders,2016,16(1):1-5.
[5] 魏艷勝,王中明,張素清.聯(lián)合檢測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與同型半胱氨酸對急性冠脈綜合征的臨床價值[J].當代醫(yī)學,2012,18(12):98-99.
[6] 向春燕,王炳銀,王人彭,等.冠脈斑塊易損性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的相關性探討[J].當代醫(yī)學,2015,21(8):7-9.
[7] 王雪茵,胡永華.同型半胱氨酸代謝與腦卒中關系的研究進展[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3,17(11):988-992.
[8] 李茜,周云濤,田衛(wèi),等.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謝與缺血性卒中的相互關系[J].中國卒中雜志,2014,9(9):797-802.
[9] 付龍,孫溢晗,張月蘭.MTHFR基因C677T多態(tài)性與H型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HCY、冠狀動脈病變的關系[J].中國醫(yī)科大學學報,2015, 44(4):351-356.
[10] 姚群峰,許倩倩,郭爽.缺血性腦卒中中醫(yī)證型與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多態(tài)性的相關性研究[J].湖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3, 15(3):20-22.
[11] 姚蕊,張會敏,張俊蕾,等.河南漢族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MTHFR基因C677T多態(tài)性位點檢測[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5):1001-1003.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2.022
江西 320006 江西省人民醫(yī)院二部心內一科 (章志玲 張明)江西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張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