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磊
胺碘酮與利多卡因對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療效比較
張 磊
目的 分析并對比胺碘酮與利多卡因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臨床療效。方法 隨機選取9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并按照數(shù)字表法進行隨機分組,對照組以及觀察組,各45例;對照組患者采取利多卡因進行臨床治療,首次用藥劑量:1.5 mg/kg。首次靜脈推注完成之后則以2 mg/min的速度進行靜脈泵注入。觀察組患者則采取胺碘酮進行臨床治療,經由靜脈推注,推注時間要>10 min,首次用藥劑量:3 mg/kg,首次靜脈推注完成后則以1 mg/min的速度靜脈泵入。比較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室顫發(fā)生率以及病死率。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5.6%,室顫發(fā)生率為2.2%,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4%,無病死病例,上述指標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胺碘酮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療效要好于利多卡因,其可有效降低室顫發(fā)生率以及病死率,且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具有一定的用藥安全性,故可作為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臨床首選藥物。
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胺碘酮;利多卡因
室性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最為常見的并發(fā)癥類型之一,其也是導致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的主要原因,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連續(xù)性的室性早搏[1]。有效控制室性早搏是挽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命的關鍵。胺碘酮以及利多卡因是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臨床治療的常用藥物,本次研究將以9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分析并對比胺碘酮與利多卡因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第二濟困醫(yī)院接診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颊咦鳛楸敬窝芯繉ο螅凑諗?shù)字表法進行隨機分組,對照組以及觀察組,各45例;所有患者均經相關檢查確診為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其中觀察組:男27例,女18例;年齡51~74歲,平均年齡(62.5±7.3)歲;室性心律失常嚴重程度:5例為輕度;27例為中度;13例為重度;對照組:男26例,女19例;年齡52~76歲,平均年齡(64.0±7.7)歲;室性心律失常嚴重程度:6例為輕度;25例為中度;14例為重度;觀察組與對照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組間可比性較好。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曉本次研究目的,并自愿參與本次研究。
1.2 方法
1.2.1 觀察組患者采用胺碘酮[賽諾菲(杭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3254]進行臨床治療,胺碘酮的用法用量:經由靜脈推注,推注時間要>10 min,首次用藥劑量:3 mg/kg。首次靜脈推注完成后則以1 mg/min的速度靜脈泵入,24 h的泵入總量要在1000 mg以上。
1.2.2 對照組患者采取利多卡因(廣州白云山明興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0244)進行臨床治療,利多卡因的用法用量,首次用藥劑量:1.5 mg/kg。首次靜脈推注完成之后則以2 mg/min的速度進行靜脈泵注入,觀察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改善情況,若在用藥10min后患者病情仍未有明顯改善則要再次對患者靜脈注射利多卡因,注射藥量為1.5 mg/kg。
1.3 觀察指標 比較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室顫發(fā)生率以及病死率。
1.4 療效評價標準[2]患者經治療后,室性早搏情況相較于治療前消失數(shù)量在90%以上則可判定為顯效;患者經治療后,室性早搏情況相較于治療前消失數(shù)量在50%以上但不足70%則可判定為有效;患者治療前后病情未有明顯改善或有加重跡象則可判定為無效,顯效率+有效率=總有效率。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相關數(shù)據(jù)均錄入SPSS 17.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的對比 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觀察組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的對比[n(%)]
2.2 2組患者室顫發(fā)生率以及病死率的對比 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室顫發(fā)生率以及病死率,觀察組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室顫發(fā)生幾率以及病死率的對比[n(%)]
2.3 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的對比 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觀察組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的對比[n(%)]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較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臨床致死率以及致殘率較高,室性心律失常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最為主要的致死原因。因室性心律失常會增加心肌壞死的范圍,從而加重心功能的惡化程度,故盡早發(fā)現(xiàn)并對其進行積極治療是提高患者生存幾率的關鍵,否則一旦發(fā)生室顫則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治療難度[3]。
利多卡因以及胺碘酮是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常用藥物。利多卡因曾是臨床治療該病癥的首選藥物,其可通過作用于缺血心肌組織而達到抗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但近年來大量臨床資料顯示該藥物對室性心律失常的改善情況并不十分理想,而且其也不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4]。胺碘酮屬于廣譜抗心律失常藥物,其可通過延緩缺血心肌組織的傳導、縮小缺血心肌組織與非缺血心肌組織之間的動作電位差,來降低折返激動以及觸發(fā)激動。同時其也可促使鈣離子以及鈉離子的通道受阻,從而達到抑制心律失常發(fā)生的治療目的[4]。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采取了胺碘酮進行臨床治療,對照組患者則采取了利多卡因進行臨床治療。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5.6%)明顯高于對照組(82.2%)(P<0.05)。該項研究中表明胺碘酮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療效要好于利多卡因。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死亡率、室顫發(fā)生率,觀察組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該項研究結果表明胺碘酮可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颊叩氖翌澃l(fā)生幾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結果顯示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該項研究結果表明相較于利多卡因而言,胺碘酮具有更佳的臨床使用安全性。相關研究結果顯示胺碘酮的臨床療效要明顯優(yōu)于利多卡因,且不良反應也明顯低于利多卡因,故值得在臨床治療中推廣應用[4-5]。本次研究結果與上述學者的研究結論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綜上所述,胺碘酮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療效要好于利多卡因,其可有效降低室顫發(fā)生幾率以及病死率,且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幾率較低,具有一定的用藥安全性,故可作為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臨床首選藥物。
[1] 張國天,陳永生,梁海軍,等.胺碘酮治療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56例[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1):2632-2633.
[2] 賈付坤.胺碘酮預防心肌梗死后猝死的療效評價[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3,15(5):665-666.
[3] The Cardiac Arrhythmia Suppression Trial(CAST) Investigators.Preli-minary report:effect of encainide and flecainide on mortality in a randomized trial of arrhythmia suppression after myocardial infaretion[J].N Engl Med,2014,23(8):406-412.
[4] 唐慶,馬曉芬.利多卡因聯(lián)合胺碘酮治療老年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90例[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10(31):231-232.
[5] 譚湘恒,楊祖福,王秀剛,等.胺碘酮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影響的研究[J].河北醫(yī)藥,2015,10(5):134-135.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4.088
新疆 830026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第二濟困醫(yī)院內科(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