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英
摘 要:教學的對象是學生,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想高效的完成教學任務,除了教師的教學能力與教學策略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因此,要想提高初中語文的教學效果,首先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靈活運用所學的語文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相關問題。
關鍵詞:語文學習;效率策略
新課程強調轉變應試教育思想,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建構學生自己的語文知識體系。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是教學的主宰者,學生只是模仿、照搬照抄,即使有創(chuàng)新性的學習,也是不為教學接受的,這樣的教學嚴重束縛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塑造出的人才如出一轍,阻礙了學生的終身學習與發(fā)展。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從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入手,轉變傳統(tǒng)呆板僵化的教學模式,全方位啟發(fā)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是學習效率得以明顯提高。
一、初中語文教學方法的轉變是學生學習效率提高的強有力保障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是引導學生走出初中語文應試學習的引擎。受中考影響,有些教師在教學中講得面面俱到,唯恐漏掉知識點,這樣就使課堂教學呆板、沉悶,陷入“少慢差費”的怪圈;而有的教師大搞題海戰(zhàn)術,致使學生負擔過重,苦不堪言。因此,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必須向提高學生學習能力轉變,從教學方法、學習方法上尋求突破,體現(xiàn)“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原則。在教學中,教師要以教法滲透學法作為指導思想,以改進學生學習方法為突破口,以打好基礎、培養(yǎng)能力、減輕負擔、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最終目的,把課堂還給學生,以學生的“學”來促進教師的“教”,以教師的“教”來指導學生的“學”。如何改革傳統(tǒng)的教法呢?應該拋棄舊有模式,建立新的教學體系。經(jīng)過實踐,筆者采用了“動腦、動口、動耳、動手”四步走的方法進行教學,收到了不錯的效果。1.勤動腦,想一想,自主先學。2.勤動口,說一說,合作探究。3.勤動耳,聽一聽,展示點評。4.勤動手,試一試,檢測提升。當然,語文教學方法多多,不論采用哪種方式,只要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處理好教和學的關系,即為好的教學方法。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正確的學習方法是初中生語文自主、發(fā)展、探究、創(chuàng)新學習的保障。在教學中,教師要教給學生聽、說、讀、寫等基本學習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這樣既可減輕教師的負擔,也可使學生有事半功倍的收獲。當然,教師也要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多發(fā)現(xiàn)、總結教學中的好方法,再傳授給學生,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教師教給他們的不僅僅是有限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習的金鑰匙,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提高教學效率。
(1)課前預習。課前預習對于學好語文、提高課堂效率非常重要。通過預習,學生可掌握文章的重點,發(fā)現(xiàn)難點、疑點,這樣在教師講課時,學生就會有目的地聽,帶著問題聽,這樣既加深了印象,又增強了記憶,比無目的、無重點、無計劃地被動聽效果要好得多。預習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又提高了課堂的學習效率,一舉兩得。
(2)閱讀方法。語文重在閱讀。教師要幫助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教給學生如何理清文章結構、如何概括段落大意、如何總結文章中心思想等方法。例如,學生要想理清文章結構,可以用“找過渡句法”,也可以用“概括每段段意法”等。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要以教師教給的方法為提高學習效率的敲門磚,一步一個腳印,堅持不懈,最終全面提高閱讀能力。
(3)寫作方法。學語文最終回歸到寫作上來。教師要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學會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感受生活,把作文與生活實踐聯(lián)系起來,敢于說真話、訴真情,寫出有真情實感的文章。此外,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多發(fā)言,多與師生交流,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使課堂充滿活力,在讓學生掌握方法的同時,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習效率
教學的發(fā)展離不開現(xiàn)代化教學模式,現(xiàn)代化教學工具等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小組合作交流可以使學生既掌握知識,又解決疑難,同時還培養(yǎng)能力,更能養(yǎng)成合作精神,一舉多得。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營造學習氛圍,讓學生大膽參與、勇于表達。營造和諧氛圍,即在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和提供相互交流、相互補充的學習機會,為實施合作探究教學創(chuàng)造氛圍,有利于課堂中師生合作,實現(xiàn)目標。合作探究教學徹底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師一言堂狀況,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語文教學轉變成為學生帶著教材走向教師的新型教學。合作探究過程中的爭論與共鳴、個性的表達、精彩的展示、智慧的閃現(xiàn)、創(chuàng)意的匯集,使學生在合作探究中享受學習的快樂、求知的愉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有必要在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上下功夫,只有激起學生的興趣,才能減輕教師負擔,提高課堂效率。在教學中,教師可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使教學過程呈現(xiàn)出情景交融、聲情并茂、生動活潑的情境,不僅為學生提供認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學習中啟發(fā)學生對表象進行分析、綜合、概括,使其思維向深層發(fā)展,給課堂注入新的活力,把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出來。例如,在講授《小石潭記》一課時,教師可根據(jù)文章內容把相應圖片與錄音展示給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學生主動學習的良好氛圍,使學生仿佛身臨其境。這種以聲音、圖形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代替枯燥乏味口授的教學,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效率。
總之,初中生學習效率的提高離不開教師科學化的管理及引導。教師在教學中要目標明確、更新理念、采用多種教學手法,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接受新事物,提高自身素質和文學修養(yǎng),才能適應現(xiàn)代教育的需求,才能把課變得有魅力,深深吸引學生。不斷提高課堂效率,才能真正適應教學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