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之 侯 良 周瑞芬 陳慧玲 明心海 謝 文 陳 輝
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分析
劉華之 侯 良 周瑞芬 陳慧玲 明心海 謝 文 陳 輝
目的 探討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的影響因素,為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預防和干預提供一定的理論和研究依據。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和實驗室檢查,收集研究對象既往各種可能的危險因素的暴露史進行病例對照研究。結果 病例組血鉛含量顯著高于對照組(P=0.000);而病例組血鋅含量顯著低于對照組(P=0.020)。多因素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ADHD的可能危險因素有:家中有其他多動癥患者,高血鉛水平。可能的保護因素:血鋅含量,雙親撫養(yǎng)。結論 ADHD的發(fā)生與遺傳因素、撫養(yǎng)方式及血鉛含量等因素密切相關。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影響因素;調查研究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最常見的兒童行為障礙,主要表現為兒童多動、注意力不集中、參與活動能力差為特點,但智力基本正常[1]。其發(fā)病率國內為1.3%~13.4%,國外為4%~12%[2-3]。目前其病因及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多數學者認為與遺傳、化學物質失衡因素、社會家庭因素及環(huán)境因素等有關[4-5]。本研究主要是在我國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從兒童家庭情況及兒童自身情況因素中探討與ADHD的相關性,為ADHD的預防和干預提供一定的理論和研究依據。
1.1 一般資料 2013年10月~2014年10月贛州市某三甲醫(yī)院前來就診的6~14歲的兒童,病例組,即前來就診被診斷為ADHD的患兒;對照組,選取同期前來就診未被確診為ADHD的兒童。本次調查對象有580例6~14歲到贛州市某三甲醫(yī)院就診的兒童,其中男孩470例,女孩110例,男孩占總例數的81.0%,女孩占總例數的19.0%。對照組兒童300例,其中男250例,女50例;平均年齡(8.75±1.64)歲。病例組兒童280例,其中男220例,女60例;年齡6~14歲,平均年齡(8.58±1.78)歲,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采用病例對照研究:通過280例已確診為ADHD患兒作為病例組,300例不患該病但在年齡、性別、出生地等方面類似的兒童作為對照組,以持續(xù)注意力測試結果和CONNERS父母問卷結果作為ADHD的診斷依據。對接受調查的兒童家長發(fā)放調查表,調查表的內容包括兒童基本信息、父母親相關信息,同時對被調查兒童血液進行微量元素和血鉛檢測。病例組與對照組匹配對象性別一致,年齡相差不超過2歲。
1.3 ADHD的診斷標準和排除標準 根據美國精神病協會制定的《精神障礙診斷和統(tǒng)計手冊》第四版(DSM-IV)標準[6]、持續(xù)注意力測試和Conners父母問卷結果,同時排除:(1)兒童精神分裂、情感障礙、廣泛發(fā)育障礙、癲癇及其他器質性疾病患者;(2)兒童狀況調查發(fā)現曾患有腦病者;符合以上3個診斷標準中的兩項及兩項以上并且不符合排除標準的即可診斷為ADHD患兒。
1.4 血微量元素測定 2組兒童均靜脈采血,同時嚴格避免所采標本受到污染和凝血,測定儀器為北京博暉BH5100原子光譜吸收儀,使用高精度、無干擾的原子吸收光譜法。
1.5 質量控制 嚴格按照病例組和對照組納入和排除標準選擇調查對象;調查員均接受統(tǒng)一培訓,對調查項目理解能達到統(tǒng)一與標準化,及時回收和復核調查問卷;資料由專人進行雙錄入,并進行嚴格的邏輯檢查。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將所有數據輸入計算機,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據,采用t檢驗和Logistic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病例組和對照組血微量元素結果分析 本次調查280例病例組兒童,300例對照組兒童血微量元素結果分析,病例組兒童血鉛值高于對照組兒童(t=-8.140,P=0.000);病例組兒童血鋅值低于對照組兒童血鋅值,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350,P=0.020)。2組兒童其他血微量元素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2.2 ADHD影響因素的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對兒童多動癥影響因素進行單因素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父親是否在孩子出生后吸煙、父母小時候是否有多動癥、是否有其他多動癥患者、撫養(yǎng)方式、血鉛水平,血鋅水平6個方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0.01)。見表2。
表1 病例組和對照組血微量元素比較(x±s)
表2 家庭環(huán)境及血微量元素與ADHD的單因素分析
2.3 ADHD影響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對兒童多動癥影響因素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發(fā)現是否有其他多動癥患者、雙親撫養(yǎng)、血鉛水平和血鋅水平4個變量與ADHD有顯著性聯系。家中有其他多動癥患者和高血鉛水平為ADHD的危險因素;雙親撫養(yǎng)和適量血鋅水平為ADHD的保護因素。見表3。
表3 家庭情況及血微量元素與ADHD的多因素分析
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影響因素不是單一的,而是多樣性的,是生物-心理-社會等多因素形成的疾病。本研究結果顯示,ADHD的影響因素包括以下幾種。
3.1 遺傳因素 遺傳因素在兒童ADHD發(fā)病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先天體質缺陷和器官異常、染色體異常、父母精神病、家庭中有多動癥患者等都會不同程度的影響孩子的腦功能,從而導致多動癥的發(fā)生[7]。通過對兒童家長問卷調查發(fā)現,家中是否有其他多動癥患者這一項中,病例組與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遺傳因素是兒童多動癥的影響因素之一。
3.2 家庭因素 本研究結果顯示,撫養(yǎng)方式是兒童多動癥的保護性因素。雙親撫養(yǎng)方式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它關系到兒童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中小學時期及成人期許多心理疾患源于嬰幼兒的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觀點已被眾多學者所公認,雙親撫養(yǎng)有利于兒童健康成長,得到父母完整的關愛,降低ADHD發(fā)病的風險[8-9]。提示對于多動癥兒童來說,家長要去嘗試了解兒童的需要和行為動機,掌握兒童心理特點,并與老師積極配合,共同使多動癥兒童被治愈。
3.3 微量元素 鉛對兒童心理發(fā)育的影響特別是對兒童智力的影響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美國國家疾病控制中心的兒童鉛中毒指南指出,輕度鉛中毒即可使兒童出現煩躁、注意力渙散、多動癥狀。本次研究得出血鉛是兒童ADHD發(fā)生的一個危險因素,這與國內眾多學者[10-12]研究均顯示,ADHD兒童有較高的鉛水平,說明血鉛增高與兒童ADHD的發(fā)生有一定的關系。本研究顯示,血鋅是一個保護因素,提示可以適量的補充微量元素鋅,而且多食含維生素C的蔬菜水果有助于鉛的排除。鑒于此,在ADHD兒童的診療和預防過程中我們應該積極防治兒童鉛中毒,減少兒童鉛的吸收,倡導人們了解鉛中毒的來源及對健康的危害,提高公眾尤其是家長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促進兒童的身心健康。
[1] 張迪,陳容,顧國家,等.兒童多動癥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5,26(9):722-723.
[2] 陶國泰.兒童少年精神醫(yī)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9:217-228.
[3] Brown RT,Freemen WS,Perrin JM,et al.Prevalence and assessment of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in primary care settings[J].Pediatrics,2001,107(1):43.
[4] 熊偉,張恩,任忠林,等.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患兒家庭環(huán)境因素分析[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15,25(4):269-270.
[5] 劉娟,孫興珍,舒思靜,等.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血清鐵蛋白、血鎂水平的變化[J].江蘇醫(yī)藥,2014,40(18):2138-2140.
[6] LLTN Do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M].4thed Text Revision (DSM-IV-TR),Washington,DC: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2000.
[7] 曲振國.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形成因素研究[J].濰坊學院報, 2006,6(2):135.
[8] 阿斯木古麗?克力木,孔杜斯,卡迪麗亞?吾馬爾.兒童多動癥的病因和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2,34(3):5510-5512.
[9] 唐必鳳,李慧娟.1072名多動兒童測試相關因子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 2012,27(10):1498-1500.
[10] 辛曉昱,吳媛,冀永娟,等.注意缺陷多動障礙與兒童血鉛水平的關系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1,19(5):465-467.
[11] 沈曉蘭,張欽貴,劉建雷,等.兒童多動癥與血鉛、鋅水平關系的研究[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3,15(3):143-145.
[12] 李靜,李海波,常桂芬,等.兒童多動癥與鉛水平的關系[J].中國婦幼保健,2010,25(5):726.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in children, which providing theoretical backgrounds and research basis for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of children with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Methods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laboratory examinations was was used to collect all previously possible risk factors of history of exposure among respondents in 1:1 case-control study. Results After paired t-test, the results found that the blood lead levels in cas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P=0.000); while the blood zinc content in cas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ts in control group(P=0.020).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risk factors of ADHD are: there are other ADHD patients, or someone with high blood lead level in the home. The possible protective factors are: blood zinc content, and parents raise. Conclusion The occurrence of ADHD is related to genetic factors, the way of upbringing and the blood zinc content closely.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Influencing factor;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2.106
2015年江西省衛(wèi)生計生委科技計劃課題 (20155412)
江西 341000 贛南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 (劉華之 侯良 周瑞芬陳慧玲 明心海 謝文 陳輝)
劉華之 E-mail:113689465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