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艷輝
腦電圖檢查在病毒性腦炎中診斷及預后的應用價值
盧艷輝
目的 探討腦電圖檢查在病毒性腦炎(VM)診斷及預后評估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以78例VM患者為觀察組,以70例健康者為對照組,分別予以2組腦電圖檢查。統(tǒng)計2組的腦電圖異常率;分析觀察組不同病情程度及不同預后患者的腦電圖異常率及異常程度分布情況。結(jié)果 觀察組患者腦電圖異常率為87.18%(68/78),對照組健康者為2.86%(2/70),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VM輕型組患者腦電圖的異常率為75.00%,中型組為94.12%,重型組為100.00%,VM中型組及重型組患者的腦電圖異常率均高于輕型組(P<0.05);且隨VM病情的加重,患者腦電圖異常程度加重(P<0.05)。VM致殘或死亡組患者的腦電圖異常率高于痊愈組(P<0.05);且VM患者預后越差,患者腦電圖異常程度越重(P<0.05)。結(jié)論腦電圖作為一項簡單、方便的無創(chuàng)性電生理檢查手段,可作為VM診斷及預后評估的輔助檢查手段。
病毒性腦炎;腦電圖;診斷;預后
病毒性腦炎(VM)是病毒對腦實質(zhì)組織造成侵犯而引發(fā)的一組以發(fā)熱、頭痛和腦膜刺激征等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炎癥反應性疾病,如不予以及時的治療干預,輕則引發(fā)感覺障礙、腱反射不對稱等,重則病情呈進行性發(fā)展,對患者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造成嚴重危害,引發(fā)智能障礙、癲癇甚至死亡等不良預后[1]。臨床上,加強對該病的及時診斷及病情、預后的準確評估,以促進臨床盡早的實施針對性的治療干預措施是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2]。腦電圖作為臨床上常用的無創(chuàng)性電生理檢查手段,多項文獻研究報道證實,VM患者腦電圖異常癥狀的出現(xiàn)要比實驗室及影像學檢查更早,因而可作為該病診斷的輔助手段[3]。本研究以78例VM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腦電圖檢查在VM中診斷及預后的應用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月~2014年12月湖南省長沙市第三醫(yī)院收治的78例病毒性腦炎患者為觀察組,患者均符合
VM的診斷標準[4]。其中,男40例,女38例;年齡6~68歲,平均(42.7±5.8)歲;病情程度判斷標準參照馮應琨編著的《臨床腦電圖學》[4]:輕型32例,中型34例,重型12例;病例排除標準:(1)有嚴重心肝腎等臟器功能障礙者;(2)合并腦部其他疾病者;(3)既往有癲癇史者。另選擇同期于本院行健康體檢的70例健康者為對照組,男36例,女34例;年齡6~68歲,平均(43.2±6.2)歲。2組對象在性別、年齡比較上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患者于入院后24h內(nèi),對照組健康者于體檢當天,均行腦電圖檢查。檢查儀器采用NATON 9128V型腦電儀(上海諾誠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chǎn)),參照美國神經(jīng)電生理協(xié)會推薦的國際10~20系統(tǒng)安放電極,分別行參考導聯(lián)和雙極導聯(lián)測定,描記時間為30~45min。同時,參照馮應琨編著的《臨床腦電圖學》中的評定標準將腦電圖結(jié)果分為正常、輕度異常、中度異常、重度異常[4]。
1.3 觀察指標
1.3.1 2組對象腦電圖異常率 根據(jù)檢測結(jié)果,統(tǒng)計2組腦電圖異常率。
1.3.2 觀察組不同病情程度患者的腦電圖異常率及異常程度分布情況 統(tǒng)計VM輕型組、中型組及重型組患者的腦電圖異常率及異常程度分布情況。
1.3.3 觀察組不同預后患者的腦電圖異常率及異常程度分布情況 觀察組78例患者中痊愈64例,致殘或死亡14例。統(tǒng)計不同預后患者的腦電圖異常率及異常程度分布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0.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對象腦電圖異常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腦電圖異常率為87.18%(68/78),對照組健康者為2.86%(2/70),觀察組腦電圖異常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觀察組不同病情程度患者的腦電圖異常率及異常程度分布情況 VM輕型組患者腦電圖的異常率為75.00%,中型組為94.12%,重型組為100.00%,VM中型組及重型組患者的腦電圖異常率均高于輕型組(P<0.05);且隨VM病情的加重,患者腦電圖異常程度加重(P<0.05)。見表1。
表1 觀察組患者不同病情程度患者的腦電圖異常率及異常程度分布情況[n(%)]
2.3 觀察組不同預后患者的腦電圖異常率及異常程度分布情況 VM致殘或死亡組患者的腦電圖異常率高于痊愈組(P<0.05);且VM患者預后越差,患者腦電圖異常程度越重(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不同預后患者的腦電圖異常率及異常程度分布情況[n(%)]
目前,VM的臨床診斷主要包括臨床癥狀及體征觀察、實驗室輔助檢查、腦脊液檢查、病原學鑒定、影像學檢查和腦電圖檢查等方法[5]。其中,腦電圖作為一種電生理檢查手段,通過對腦神經(jīng)細胞電生理活動的描記及腦細胞群自發(fā)性、節(jié)律性電活動的監(jiān)測,能夠直觀地反映腦組織功能狀態(tài)的變化,進而為腦功能的判斷提供依據(jù),為腦組織疾病的診斷及病情變化提供輔助參考資料。且相較于其他檢查方式,腦電圖具有操作簡單、受外界因素干擾小、可適時動態(tài)監(jiān)測及可重復性好等優(yōu)點[6]。本研究中,觀察組VM患者腦電圖的異常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健康者,即通過腦電圖檢查,其異常率的檢出可作為VM臨床診斷的重要參考依據(jù)。臨床上,VM發(fā)生后,機體腦組織出現(xiàn)出血、水腫、壞死等一系列病理變化,致腦組織功能障礙和腦神經(jīng)傳導速度變化,反映在腦電圖上時即為腦活動異常引發(fā)的腦組織放電頻率異常[7-8]。但本研究結(jié)果同時顯示,觀察組VM患者中有87.18%為出現(xiàn)腦電圖異常,而對照組健康者中有2.86%出現(xiàn)腦電圖異常,提示VM腦電圖的改變是非特異的,其僅能作為VM診斷的一種輔助手段。同時,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VM中型組及重型組患者的腦電圖異常率均高于輕型組,且隨VM病情的加重,患者腦電圖異常程度加重;VM致殘或死亡組患者的腦電圖異常率高于痊愈組,且VM患者預后越差,患者腦電圖異常程度越重,提示腦電圖可為VM病情程度的判斷及預后的評估提高可靠的參考依據(jù)。
綜上,腦電圖作為一項簡單、方便的無創(chuàng)性電生理檢查手段,可作為VM診斷及預后評估的輔助檢查手段。
[1] 林燕平,毛立軍.病毒性腦炎腦電圖分析—附79例報告[J].罕見疾病雜志,2006,13(3):37-38.
[2] 畢帶好.400例病毒性腦炎的腦電圖分析[J].基層醫(yī)學論壇, 2005,9(5):439-440.
[3] 王秀英,鄭志英.腦電圖在小兒病毒性腦炎中的應用價值[J].現(xiàn)代臨床醫(yī)學生物工程學雜志,2004,10(6):484-485.
[4] 馮應琨.臨床腦電圖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4:63.
[5] 周成東,顧慶樂,余雪芹.早期擬診為急性病毒性腦炎的腦電圖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4,43(4):415-417.
[6] 章鐳.病毒性腦炎的腦電圖分析[J].現(xiàn)代電生理學雜志,2014,21(1):39-42.
[7] 王珺,范瑋,李爾珍,等.腦電圖監(jiān)測對兒童病毒性腦炎急性期病情及預后的評估意義[J].北京醫(yī)學,2014,36(6):440-443.
[8] 劉世玲.病毒性腦炎動態(tài)腦電圖與常規(guī)腦電圖對照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1,17(34):60-61.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2.013
湖南 410000 湖南省長沙市第三醫(yī)院 (盧艷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