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虎,王中宇
(遼寧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遼寧 大連 116021)
?
《云麓漫鈔》詞匯研究與《漢語大詞典》詞目訂正
王虎,王中宇
(遼寧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遼寧 大連116021)
摘要:趙彥衛(wèi)所著的《云麓漫鈔》是一部內(nèi)容極其豐富的宋代筆記體史料著作,書中還保留了大量的語言學(xué)的語料,對近代漢語詞匯的研究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書中出現(xiàn)了大量的新詞新義,對《漢語大詞典》的補正和編纂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條目失收、義項不明與遺漏、書證滯后三個方面。
關(guān)鍵詞:云麓漫鈔;詞匯;漢語大詞典;補正
《云麓漫鈔》是南宋學(xué)者趙彥衛(wèi)所著的一部內(nèi)容廣泛、詞匯豐富的史料筆記。全書十五卷,內(nèi)容包羅萬象,包括政治、軍事、經(jīng)濟、文化、名物考證、典章制度、地理沿革、人物事跡、花草蟲魚以及五行八卦等方面的材料?!端膸烊珪偰刻嵋穼Υ藭鴥?nèi)容概括精煉:“書中記宋時雜事者十之三,考證名物者十之七?!盵1]1全書的語言樸實無華,結(jié)構(gòu)隨意布局,保留了大量的口耳相傳的民間俗語和新出現(xiàn)的詞匯材料,內(nèi)容更貼近中下層官員和民眾的言行,這正是正史不能或不屑記載的,這對近代漢語詞匯的研究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漢語大詞典》是一部內(nèi)容詳盡、詞條豐富的綜合性的語文工具書,它秉著“古今兼收,源流并重”[2]的原則進行編撰,力求的搜羅古今書籍中的所有詞匯,追溯漢語詞匯的衍生源流。但是整理詞匯工作是巨大的,無法面面俱到,難免有不足之處,主要體現(xiàn)在條目失收與遺漏、義項不當(dāng)與遺漏、書證滯后與不足等方面。本文選取《云麓漫鈔》的版本是由中華書局1996年傅根清點校本,選取的《漢語大詞典》是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6 年出版的版本。
一、詞目失收
鑒于《云麓漫鈔》的語料價值,我們對其詞匯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其詞匯涉及的范圍之廣,數(shù)量之多,這對辭書編撰有著重大的意義。以《大詞典》為參照,從詞目失收的角度列舉了八例來進行說明。
1.盧龍河(地理)
盧龍河在北方。唐書云:“狄人謂黑為盧,謂水為龍?!睍疲骸氨R弓矢千?!惫{云:“盧,黑弓也?!睉?zhàn)國策:“韓盧,天下之駿犬?!痹娨嘤小疤锉R”,箋云:“盧,黑也。”(《云麓漫鈔》卷第一[1]2)
按:“盧龍河”又名青龍河,位于今河北省。古人謂之玄水,青色近黑,玄即黑色,而色黑曰“盧”[3]61,故盧龍河一名青龍河,孤竹城即在今盧龍河畔的盧龍縣境內(nèi)。由此可知,“盧龍河”的名稱由來有三:其一,“盧”訓(xùn)為“黑色”。漢代揚雄《太玄·守》:“上九。與荼有守,辭于盧首不殆?!狈锻ⅲ骸拜?,白也;盧,黑也;九,西方?!薄昂凇奔葱帻埡佑置?,故青龍河叫盧龍河;其二,“龍”可訓(xùn)為“水”。古代煉丹術(shù)士稱水或汞為龍。宋代蘇軾《龍虎鉛汞論》:“龍,水者也,精也,血也?!卞X鐘書《管錐編·焦氏易林·坤》:“《參同契》上篇曰:‘白虎為熬樞,汞白為流珠,青龍與之俱?!w方士術(shù)語以水或汞為龍,而火或鉛為虎。”故“盧龍河”,可以理解為盧水河;其三,“盧龍河”位于古代的孤竹國,而古孤竹國位于遼西、冀東的“北海(渤海)之賓”,也就是現(xiàn)在的盧龍縣,舊名肥如,隋改盧龍。唐盧龍又為方鎮(zhèn)名,幽州(范陽)節(jié)度使兼盧龍節(jié)度使。而“盧龍縣”地處河北省東北部,為秦皇島市轄縣。由此可以推斷,“盧龍河”位于河北省,又名“青龍河”。《漢語大詞典》未收錄“盧龍河”,應(yīng)該補錄“盧龍河”。
按:“浮筏”義為“用于航行的木筏”。宋代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六十四:“每歲冬至后,蠻以馬來州,遣官視之,自江門寨浮筏而下,蠻官及放馬者九十三人,悉勞饗之,帥臣親與為禮?!盵4]《宋史》卷四十四《徐徽言傳》:“徽言堅壁持久,撫摩疲傷,遣沒人泅河,召民之逃伏山谷者幾萬眾,浮筏西渡,與金人鏖河上,大小數(shù)十戰(zhàn),所俘殺過當(dāng)?!盵5]13192《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六十八:“發(fā)陜西上供木,由黃河浮筏鄆州,給置頓之費?!盵6]《漢語大詞典》收錄了“浮橋”釋為“在并列的船、筏、浮箱或繩索上面鋪木板而造成的橋?!盵7]1238“浮筏”和“浮橋”都是雙音節(jié)的偏正式合成詞,構(gòu)詞形式相同,故應(yīng)補錄“浮筏”。
3.步田、圓田(數(shù)學(xué))
紹興中,李侍郎椿年行經(jīng)界。有獻其步田之法者,若五尺以為步,六十步以為角,四角以為畝?!钟袌A田之法,取圓之?dāng)?shù)相乘,積之十二而得一也;圭田之法,取方之多,補銳之少,并二而得一也;(《云麓漫鈔》卷第一[1]10)
按:“步田”義為“能夠以步為單位丈量的田地”。學(xué)者凌琳認(rèn)為“步田”為:“紹興年間出現(xiàn)的一種丈量土地的方法。”[8]1筆者認(rèn)為此處有待商榷,此解最后將“步田”定義為一種方法?!安教铩笔瞧降膹?fù)合詞,“步”是修飾“田”,“田”才是是中心語,應(yīng)釋為田地。 “步”的本義為用腳走,動詞。后引申為單位的長度。五尺為一步,六十步為一角,四角為一畝,那么二百四十步為一畝。宋朝吳潛《四明續(xù)志》卷七:“步田一十六畝五十七步?!庇纱丝梢杂嬎愠鑫闹小安教铩睘槿О税倬攀卟降耐恋亍?/p>
“圓田”義為“可以利用圓周長和半徑的算法測量的圓形田地”?!毒耪滤阈g(shù)》卷一《方田》詳細介紹了圓田的算法?!靶g(shù)曰:半周半徑相乘得積步。又術(shù)曰:周徑相乘,四而一。又術(shù)曰:徑自相乘,三之,四而一。又術(shù)曰:周自相乘,十二而一?!盵9]10這段材料介紹了四種圓田的計算方法,第一種,圓周的步數(shù)的一半乘以圓半徑的一半所得的乘積為積步。第二種,將圓周的步數(shù)與圓半徑的步數(shù)的乘積除以四。第三種,圓半徑的平方乘以三,再除以四。第四種,圓周的步數(shù)的平方除以十二。《九章算術(shù)》卷一《方田》:“今有圓田,周三十步,徑十步。問為田幾何?答曰:七十五步?!盵9]10通過計算可知,以上四種“圓田”的算法所得的結(jié)果都是七十五步?!皥A田”的算法多見于宋代其他的文獻,宋朝沈括《夢溪筆談》卷十八《技藝》:“凡圓田,既能拆之,須使會之復(fù)圓。”[10]74
《漢語大詞典》收錄了“圭田”解釋為“古代卿、大夫、士供祭祀用的田地?!盵7]1007“圭田”多見于文獻中,《文獻通考》卷五《田賦考五》:“圭田瘠薄,民以舊籍為病,愿除其不可耕之田,損其已定過多之額?!盵11]62《宋史》卷一百七十二《職田》:“周自卿以下有圭田不稅,晉有芻槁田,后魏宰人之官有公田,北齊一品以下公田有差,唐制內(nèi)外官各給職田,五代以來遂廢?!盵5]4145“圭田”的算法見于《九章算術(shù)》:“今有圭田廣十二步,正從二十一步。問為田幾何?答曰:一百二十六步?!g(shù)曰:半廣以乘正從?!盵9]9由此可知,“圭田”的算法是寬步數(shù)的一半乘以長的步數(shù)?!皥A田”、“步田”和“圭田”都是偏正式的復(fù)合詞,構(gòu)詞方式一致,中心詞相同,《漢語大詞典》應(yīng)補錄。類似的詞語《九章算術(shù)》還有“邪田”“箕田”“宛田”“弧田”“環(huán)田”,這些詞語都應(yīng)補錄。
4.稌米、稷米(農(nóng)業(yè))
其“稷米”注云:“稷米,人不識?!庇衷疲骸笆蚺c稷相似。”又有:“稌米[二],不知是何米。”(《云麓漫鈔》卷第一[1]19)
按:“稷米”義為“不粘的粟米”?!墩f文》卷七《禾部》:“稷,齌也。五谷之長?!薄稄V雅疏證》:“稷,今人謂之高粱?!薄稜栄拧め尣荨纷ⅲ骸梆?粟也。”《本草綱目》:“黏者為黍,不黏者為稷?!薄对坡绰n》卷第二:“以此推之,北方曰黍稷,南方曰秔稬。蓋稷是諸粟之總名,而黍黏可以為酒;”[1]20故“稷米”為諸粟的總稱。
“稌米”義為“又名稻米,祭祀用的精米”?!墩f文》卷七《禾部》將“稌”釋為:“稌,稻也。從禾余聲?!薄吨芏Y》曰:‘牛宜稌’徒古切?!薄对坡绰n》卷第二:“郭璞云:‘沛國人呼稻為稌?!盵1]20宋朝趙與時《賓退錄》卷七:“按《山海經(jīng)》載諸山之神,各舉其形狀及祠之之物,有糈者居多。如鵲山之首,自招搖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糈用稌米;”《說文》卷七《米部》釋“糈”為:“糧也。從米,胥聲?!倍巫ⅲ骸凹Z也。凡糧皆曰糈?!睂W(xué)者滕正中在《〈山海經(jīng)〉中的農(nóng)業(yè)民俗》指出:“《山海經(jīng)》中出現(xiàn)的大多數(shù)“糈”已由具體指某一種米的“專名”轉(zhuǎn)為“共名”,泛指祭神用的谷物糧食,稌就是稻?!盵12]由此可知,“稌米”為稻米?!稘h語大詞典》收錄了“秫米”、“穄米”、“黍米”、“粳米”、“粟米”等詞匯,這些都是有關(guān)米的名稱,并且和“稌米”、“稷米”都是雙音節(jié)的偏正式復(fù)合詞,應(yīng)該補錄。
5.過池(冶金)
取銀之法,每石壁上有黑路乃銀脈,隨脈鑿穴而入,甫容人身,深至十?dāng)?shù)丈,燭火自照,所取銀礦皆碎石,用臼搗碎,再上磨,以絹羅細,然后以水淘,黃者即石,棄去;黑者乃銀,用面糊團入鉛,以火煅為大片,即入官庫,俟三兩日再煎成碎銀……坑戶為油燭所熏,不類人形;大抵六次過手,坑戶謂之過池,曰過水池、鉛池、灰池之類是也。(《云麓漫鈔》卷第一[1]28)
按:“過池”義為“采掘戶冶煉金屬的流程?!庇形囊饪芍?,冶煉銀的第一道程序是將銀礦碎石搗碎,用水過濾出黃石,取出黑銀。第二道程序是用面糊將黑銀和鉛揉團在一起。第三道程序是用火煅錘擊稱大片狀,入官庫?!翱討簟苯?jīng)過大約六次經(jīng)手后不像人形,包括過水池、過鉛池、過灰池等,“坑戶”稱之為“過池”。
6.撾劍(器物)
今人尚有撾劍之稱,從可知矣。(《云麓漫鈔》卷第一[1]25)
按:“撾劍”義為“兵器名?!薄皳搿钡谋玖x是擊打,動詞。《集韻》:“音檛。擊也”后引申為兵器,名詞。多見于后代文獻中,唐朝段成式《酉陽雜俎》卷一《忠志》:“狡兔起前,上舉撾擊斃之。”[13]2宋朝周密《齊東野語》卷十五·曲壯閔本末》:“魏公嘗按視端軍,端執(zhí)撾以軍禮見,闃無一人?!盵14]270《水滸傳》第二回:“那十八般武藝,矛、錘、弓、弩、銃,鞭、簡、劍、鏈、撾,斧、鉞并戈、戟,牌、棒與槍、杈。”《漢語大詞典》收錄了“撾鼓”,“撾劍”和其構(gòu)詞結(jié)構(gòu)一樣,應(yīng)該補錄。
7.仆射巾(服飾)
明皇開元十四年,賜臣下內(nèi)樣巾子,圓其頭也[九]。又裴冕嘗自制巾子,謂之“仆射巾”。(《云麓漫鈔》卷第一[1]39)
按:“仆射巾”義為“唐人自制的一種頭巾名”?!捌蜕浣怼笔翘拼紫嗯崦嶙约褐谱鞯囊环N頭巾子,后被人效仿。此事見于《新唐書》卷一百四十《裴冕傳》云:“冕以忠勤自將,然不知宰相大體。性豪侈,既素貴,輿服食飲皆光麗珍豐,櫪馬直數(shù)百金者常十?dāng)?shù),每廣會賓客,不能名其饌,自制巾子工甚,人爭效之,號‘仆射巾’”。[15]4643《漢語大詞典》應(yīng)補錄。
8.卜煞(其他)
古人書字有誤,即墨涂之;今人多不涂,旁書云“卜”,諺語謂之“卜煞”,莫曉其義。近于范機宜華處見司馬溫公與其祖議通鑒書,有誤字,旁注云“”,然后知乃“非”字之半耳,后人又省云。(《云麓漫鈔》卷第一[1]42)
除了以上八例,還有其他詞目沒有收錄,例如“桐木”、“報班”、“畫絲”、“金石刻”、“譜家”、“槍營”、“傷寒家”、“探事人”、“常賣人”、“閽者”、“武騎尉”、“悟講主”等詞匯,此處就不一一列舉。
二、義項不明與遺漏
《漢語大詞典》是一部當(dāng)前國內(nèi)最權(quán)威的大型辭典,要求對收錄詞語的解釋盡可能的全面而準(zhǔn)確。但是由于詞義具有很強的適應(yīng)性,會因詞語出現(xiàn)的語言環(huán)境而發(fā)生改變。這給《漢語大詞典》的詞語解釋帶來巨大的挑戰(zhàn)。因此,詞語釋義的準(zhǔn)確度和全面性,會影響辭書編纂的質(zhì)量。略舉兩例如下:
1.制院
元承刑部牒,奉制,中外諸司刑獄,如有冤訴,并大理寺推覆;大理寺有冤,即送御史臺斷;又未息訴,即命大僚置制院推覆。此件公事,合命大僚詳覆。(《云麓漫鈔》卷第一[1]1)
按:“制院”是制勘院省稱,意為“皇帝下詔來審訊重大冤案而專設(shè)之臨時刑獄機構(gòu)”。這段材料的意思是若冤案經(jīng)過大理寺和御史臺后仍沒有平息,就命令高官臨時設(shè)立制勘院來詳議審察案情。此條材料反映了唐代的司法部門審理案情的流程。龔延明在《中國歷代職官別名大辭典》中認(rèn)為“制院”為“制勘院省稱,為審理重大冤案而專設(shè)之刑獄機構(gòu)?!盵18]425馬鋒在《宋代制勘院研究》一文中認(rèn)為“制勘院是宋代一種臨時性的刑事審判機構(gòu)”[19],兩位學(xué)者對“制院”的解釋甚是。而《漢語大詞典》對“制院”的解釋僅僅是“皇帝特命囚禁審訊犯人的處所”[7]661,并引用書證為“宋洪邁《夷堅甲志·豬精》:‘明年冬,寺中作制院鞫岳飛 ?!盵7]661《漢語大詞典》沒有指明“制院”究竟是什么部門囚禁審訊犯人,語義不明,且引用書證僅一例,可視為孤證?!爸圃骸逼鋵嵤侵瓶痹旱氖》Q,是宋代一種臨時性的刑事最高的司法審判機構(gòu)。《文獻通考》記載:“凡因事置推,事已而罷者,詔獄謂之‘制勘院’,非詔獄謂之‘推勘院’?!盵11]1447《宋史》卷二百《刑法志》記載:“神宗以來,凡一時承詔置推者,謂之制勘院?!盵5]4997宋·司馬光《涑水記聞》卷第十五“熊本、陳佑甫坐赴食違制,陳知儉坐報制院不實”[20]298。
2.妥帖
按詩名物解云:“黍稷,古人用以祭祀,出青冀等州,自揚州以南,人多不識。此二物極相似,惟本土老農(nóng)能辨之。其形狀可以辨者:黍葉有毛,稷葉無毛;黍穟妥帖而密,稷穟髼松而疎;(《云麓漫鈔》卷第一[1]19)
按:“妥帖”義為“植物枝葉、須穗整齊貌”為妥。從文意分析可知,“黍”和“稷”難以分辨,但有經(jīng)驗的老農(nóng)通過二者的形狀可以分辨。黍的葉有毛,稷的葉無毛。黍的禾穗整齊而緊密,稷的禾穗髼松而疏散。從行文的結(jié)構(gòu)分析,“妥帖”與“髼松”形成對文,二者意思相反,《漢語大詞典》將“髼松”釋為“植物枝葉、須穗散亂貌。”[7]743故“妥帖”義為“植物枝葉、須穗整齊貌”為妥?!薄稘h語大詞典》應(yīng)補錄該義項。
三、書證滯后
在大型的權(quán)威性的詞典工具書中,書證是其中的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書證使詞典工具書更具有權(quán)威性和全面性,為詞條的設(shè)立提供了依據(jù),為義項的成立提供了語言的環(huán)境??梢哉f,書證、詞條、義項三者是相輔相成,密切聯(lián)系的。通過《云麓漫鈔》的詞匯研究發(fā)現(xiàn)《漢語大詞典》在引用書證方面存在不足之處,主要體現(xiàn)在書證過晚,許多例證往往都是明清時期的典籍,這就意味著把部分詞匯出現(xiàn)的年份推延了,嚴(yán)重的影響了《漢語大詞典》的權(quán)威性。通過對《云麓漫鈔》中詞匯的研究,我們可以將部分詞匯的書證提前。
1.孤都
軍額有御龍骨朵子直,宋景文公筆記云:“關(guān)中謂大腹為孤都,語訛為骨朵?!狈且?。蓋撾字古作朵,嘗飾以骨,故曰骨朵。后世吏文略去草而只書朵,又朵朵音相近,訛而不返。今人尚有撾劍之稱,從可知矣。(《云麓漫鈔》卷第二[1]25)
按:“孤都”義為“古人對圓頭東西的稱呼?!币玫臅C是清代方以智《通雅·器用》:“古人于凡物頭員謂之孤都,宋景文所云胍肚也?!贝藭C太晚。“孤都”在宋代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應(yīng)該補錄《云麓漫鈔》書證可以提前時代。
2.鹽鹵
淮浙煎鹽,布灰于地。引海水灌之,遇東南風(fēng),一宿鹽上聚灰,暴干,鑿地以水淋灰,謂之鹽鹵。(《云麓漫鈔》卷第二[1]29)
按:“鹽鹵”義為“熬鹽時剩下的黑色液體。是氯化鎂和氯化鈉的混合物,味苦有毒,通常用以制豆腐?!薄胞}鹵”一詞在《漢語大詞典》中引用的書證是清代袁枚《新齊諧·尸香》:“秀姑不勝忿,遂密縫內(nèi)外衣重重牢固,而私服鹽鹵死”。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詞匯確實僅出現(xiàn)在《云麓漫鈔》一書中,由此可見趙氏一書所用詞匯的唯一性,保留了當(dāng)時寶貴的語言材料。
1.滉舟
2.空漏子
唐 《盧氏雜記》云:‘喪亂以來,封書多以空漏子?!w古人封書皆實封,今人用空漏子套書,蓋始于唐 。(《云麓漫鈔》卷三[1]52)
按:“空漏子”義為“古代書信的無底封套”。
除了以上兩例,還有其他詞匯僅出現(xiàn)于《云麓漫鈔》中,如“寶跗”、“表紙”、“方圍”“醮設(shè)”、“曲酒”、“欄子馬”、“漫頭”、“墨務(wù)官”、“啟草”、“祈禬”、“散從官”、“水窠”、“臺兵”、“臺遣使”、“桃花粉”、“貼司”、“頭篙”“廂軍”、“腰頓”、“野云戲”、“硬軍”、“造帳”等,此處就不一一舉例。
參考文獻:
[1][宋]趙彥衛(wèi)撰.云麓漫鈔[M].傅根清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96:1.
[2]呂叔湘.在北京《漢語大詞典》工作會議上的講話[J].辭書研究,1982(3):2-4.
[3]張明輝,唐芷馨.“黑”的新興用法[J].遼東學(xué)院學(xué)報,2015(3):61.
[4][宋]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M].北京:中華書局,1988.
[5][元]脫脫,阿魯圖.宋史[M].北京:中華書局,1997:4145.
[6][宋]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M].北京:中華書局,1985.
[7]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M].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1:743,1007,1238,1107.
[8]凌琳.《云麓漫鈔》名詞的語料學(xué)價值初探[J].文教資料,2011(10):44.
[9][漢]劉徽注,李淳風(fēng)注釋.九章算術(shù)[M].北京:中華書局,1985:9,10.
[10][宋]沈括.夢溪筆談[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2003:74.
[11][元]馬端臨.文獻通考[M].北京:中華書局,1986:62,1447.
[12]滕正中.《山海經(jīng)》中的農(nóng)業(yè)民俗[J].四川大學(xué)學(xué)報,2008(3):29.
[13][唐]段成式撰.酉陽雜俎 [M].方南生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1:2.
[14][宋]周密.齊東野語[M].北京:中華書局,1983:270.
[15][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4643.
[16]張涌泉.說“卜煞”[J].文獻季刊,2010(4):13.
[17][宋]葉寘.愛日齋叢鈔續(xù)補[M].北京:中華書局,1985.
[18]龔延明.中國歷代職官別名大辭典[Z].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425.
[19]馬鋒.宋代制勘院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xué),2007.
[20][宋]司馬光撰.涑水記聞[M].鄧廣銘,張希清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9:298.
[21]華夫.中國古代名物大典[M].濟南:濟南出版社,1993:1006.
On Vocabulary Research of Yunlumanchao and Entry Revise of Chinese Dictionary
WANG Hu,WANG Zhong-yu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Liaoning 116021,China)
Abstract:The book of Yunlumanchao written by Zhao Yan-wei is one with extremely rich content of historical records in Song Dynasty.The book has also retained large number of linguistic corpus,and it has active promoting role for modern Chinese vocabulary research.Meanwhile,there are a lot of new words and new meanings in the book.It is of great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correction and codification of Chinese Dictionary,and it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entry failed,unclear meaning and lag and documentary evidence.
Key words:Yunlumanchao ;vocabulary; Chinese Dictionary;correction
收稿日期:2016-01-20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xué)青年基金項目“唐代筆記詞匯研究”(11YJC740100),遼寧省社會科學(xué)規(guī)劃基金項目“漢語史視角下的遼寧方言語法研究”(L15DYY006)的部分成果。
作者簡介:王虎(1974—),男,江蘇東臺人,博士,教授,從事漢語史、古文獻研究。
中圖分類號:H131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313(2016)02-006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