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春雷
新課程物理教學的主要目標就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這里的能力包括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也是與素質教育的要求相適應的,是新課程改革理念的體現(xiàn)。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筆者認為可以通過激發(fā)學生興趣,加強學生的動手實驗操作以及充實課外活動等方面來實現(xiàn)。
一、注重情境設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排除其他因素,只要學生對物理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調動自己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且積極地去探索物理學的奧秘。因此,為了促使學生從被動接受學習向主動參與的轉變,教師在課堂的情境設計方面要做好充分準備,提出的問題要富有啟發(fā)性。眾所周知,物理學的知識比較抽象和理性,如何把這些抽象的問題變得更加直觀和感性,這是物理教師需要共同探討的問題。筆者認為,情境設計不失為一個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耳目一新,為課堂效率的提高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例如,在學習“分子”的定義時,我沒有直接告訴學生物質的構成特征,而是通過一個物理實驗作為情境的設置。事先準備好充足的實驗器具,一個一米左右的密封玻璃管,一個注射器和橡皮塞,紅顏色的水一杯,工業(yè)酒精一杯和一根鐵絲。先引導學生用注射器注射一些水到玻璃管,不超過一半的體積,然后用酒精覆蓋水面,直到加滿玻璃管為止,用橡皮塞塞緊玻璃管口,讓學生把玻璃管上下?lián)u晃。結果發(fā)現(xiàn),玻璃管中的混合物液體的體積變小了。然后我讓學生分成小組,共同討論此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在教學電路章節(jié)時,我是這樣設計情境的,準備了兩只小燈泡和兩個開關,以及電線和電池,讓學生去連接,直到燈泡發(fā)光為止。最后我再作總結,分析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電路的優(yōu)點和缺點,從而讓學生了解不同電路的連接方法,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以上例子可以說明,情境的合理設置,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這比直接開門見山的講解原理的效果要好得多。初中生的理解能力還不是很強,不能急功近利,而要結合學生的認知,進行啟發(fā)式的情境導入,使學生在這種潛移默化的引導中真正地理解原理。
二、加強動手操作,提高學生實驗能力
物理實驗課的主要教學目標,就是通過學生的動手實驗獲得對知識的理解,也是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形成的必經(jīng)階段,有利于增強學生對抽象知識的理解能力,提高新課的課堂教學效果。所以,教師應該在實驗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鼓勵學生動手練習,養(yǎng)成勤動手、勤思考的好習慣。
例如,在實驗課“伏安法測電阻”中,教師要注意實驗課的細節(jié)問題,讓學生討論電路中電流表和電壓表的正負極連接方法以及使用方法。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歐姆定律,并讓學生對比歐姆定律的實驗電路圖,分析兩個實驗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實驗能力。教師要擺脫教條主義的束縛,不唯書,盡情地進行創(chuàng)新嘗試。通過這種方法的運用,既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原理,對知識達到鞏固的作用,又促使學生在動手實驗中學會關注細節(jié),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
如果老師照本宣科地進行實驗,不把實驗課堂的主體性還給學生,學生只是一味地觀察,或是按照課本的要求來進行實驗操作,是不可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這也充分說明了只有在自己動手實驗操作的基礎上,才能萌生不一樣的靈感。
三、充實課外活動,給學生以成功的喜悅
課外活動的開展,有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起到陶冶情操和豐富課外生活的作用,也為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學生在這種環(huán)境下開展各種活動,可以不拘泥于教材和課堂的束縛,可以自由地發(fā)揮自己的潛能。所以說,課外活動從形式到內容,都要做到精心設計,形式要與眾不同,內容要更具有實用性。
比如,我在班級里開展了一次課外活動,名字叫“雞蛋撞地球”。通過問題的設計,讓學生展開聯(lián)想,怎樣做到雞蛋在高空中落下完好無損,讓學生開發(fā)自我的潛能,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試探著去發(fā)明一些物理器械。有的學生自己設置了一個所謂的減震器,將雞蛋放進減震器里,減震器的材料是很普通的泡沫和棉花等,這些材料的柔軟性會起到緩沖的作用,使雞蛋不受外力的巨大沖撞而破碎。有的學生給雞蛋做了一個類似于保護罩的裝置,這個保護罩呈多面體形狀,把雞蛋置于保護罩的內部,用繩子將雞蛋固定住,使雞蛋懸浮于多面體內部空間,多面體裝置從高處落下,雞蛋就不會受到外力的沖撞,自然完好無缺。
通過課外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多動手動腦,從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中受到啟發(fā),使學生在充滿樂趣的課外活動中,體會到課堂中所涉及不到的東西和知識,積極地探究課堂外的奧秘。
綜上所述,傳統(tǒng)的物理教學方法已經(jīng)越來越不適應社會對未來人才的需求,對學生的能力來說是一種嚴重束縛,這與新課程的理念是背道而馳的。物理教學傳授自然科學知識的同時,還要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特別是創(chuàng)新能力。只有不斷地改進教學模式和方法,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潛能,才能促使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陰中學新城校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