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來了!
小雙是湖南婁底人,今年19歲,15歲輟學到廣東打工。2014年,她開始在廣州一家理發(fā)店給客人洗頭,這一干就是兩年,兩點一線的生活讓她漸漸感到疲倦。
河南鄭州文博城有一位來自江西的21歲小伙羅藝,他從15歲起開始迷戀木雕藝術,6年來,因木結緣,善于傳承與創(chuàng)新,又勤于鉆研雕刻手法。年收入上百萬元。
“95后”指1995年-1999年出生的一代中國公民。相對“80后”和“90后”而言,“95后”更年輕,思想更活躍。有說法認為,1995年以后中國信息網(wǎng)絡迅速發(fā)展,家庭電腦也大范圍普及,“95后”是真正的網(wǎng)絡時代人。
今年開始,“95后”大學生將首次大批登上求職舞臺,在明年畢業(yè)走向工作崗位。實際上,“95后”中走入社會淘金或工作的“先行者”已經(jīng)不少,他們是社會熔爐里的新人,也是逐漸綻放光芒的新星。
杭州工作的汪春森1996年出生,才剛剛20歲的他,從一名電話銷售做起,已經(jīng)是經(jīng)理助理。
除了網(wǎng)紅外,一些非傳統(tǒng)的新鮮職業(yè)對“95后”來說很有吸引力。1995年出生的杜鵬飛是一名寵物入殮師,在山東青島,這個行當像他一樣年輕。
安徽安慶,皖西南洪澇重災區(qū),“95后”新兵趙龍在桐城雙港練潭圩大堤上封堵管涌后,手掌已爛出5個洞。
2015年的Chinajoy展會上,來自連云港的18歲女孩李曉璇準備穿上高跟鞋上場,她的腳上傷痕累累。她說,要想做一名合格的模特,就需要付出很多艱辛。
在武警涼山森林支隊,“95后”滅火戰(zhàn)士楊小輝就是在火災現(xiàn)場選擇逆行而上的其中一名,入伍前,他調(diào)皮、貪玩、叛逆;入伍后,在部隊這個“大熔爐”里,千錘百煉、浴火重生。
在傳統(tǒng)的職業(yè)上,“95后”群體也可以做得很出色。1995年出生的王萌萌2013年從牡丹江衛(wèi)校畢業(yè),與同學一起來到杭州一家老年康復醫(yī)院,照顧阿爾茲海默癥病人。
這個叫千百惠的女孩,1997年出生,在武漢上大學,2015年進入在線演藝平臺。起初,小千總是緊張不自信,不知道要和粉絲們聊什么,之后她進步飛快,短期月收入可達1.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