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探討了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對日本的兒童文學代表作家宮澤賢治的影響。二人都有著孤獨的童年和相似的成長背景,宮澤賢治作品中有安徒生作品的影子,宗教教義對兩位作家生死觀都有很大的影響。兩大作家突破了當時傳統(tǒng)宗教的束縛,改變了人們對生死觀的認識,通過死亡重新帶給人們生的希望,給人帶來正能量。
【關(guān)鍵詞】 安徒生;宮澤賢治;成長背景;作品內(nèi)容;宗教性
安徒生和宮澤賢治,一個是世界聞名的童話巨匠,一個是日本家喻戶曉的童話作家,出生相隔90年,生活在兩個國度的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者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本文擬從二者的生活背景、作品內(nèi)容和受宗教教義的影響三方面進行比較,從而得出宮澤賢治在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中對安徒生的收容關(guān)系,以及重大進步和意義。
一、孤獨的童年和相似的時代背景
1805年出生于丹麥的安徒生,幼年時祖母為照顧精神異常的祖父在醫(yī)院幫工,11歲時父親早逝,童年過著孤獨怯懦的生活。1835年以《小意達的花兒》開啟了通往童話創(chuàng)作的大門。當時的兒童作品都是以從罪惡中救贖孩子為主的宗教訓道類題材。1860年出現(xiàn)了充滿了空想色彩的兒童作品,擺脫了宗教的框架,展示給孩子五彩斑斕的世界。安徒生正是乘著這樣的浪潮,創(chuàng)造了把無生命物賦予生命,把動物賦予人性,超越時間空間的內(nèi)心奇幻流派。
1896年生于日本巖手縣的宮澤賢治雖然長于富庶之家,但體弱多病,同樣過著孤寂的童年生活。自幼目睹農(nóng)民的悲慘生活,后來不顧家人反對改信日蓮宗,離家出走,又經(jīng)歷了妹妹的離世,使他的人生蒙上了悲劇色彩。他的孤獨、無奈和死寂也體現(xiàn)在《銀河鐵道之夜》《夜鷹星座》等多部作品中。正是由于安徒生和宮澤賢治都有著無人陪伴的童年和遭遇,使得他們的很多作品中充滿了不被認可的孤獨感和死亡氣息。
二、宮澤賢治作品中有安徒生作品的影子
《丑小鴨》是安徒生最有名的童話作品之一。講述了一只天鵝蛋在鴨群中破殼后,因相貌怪異遭受同類鄙棄排擠嘲笑,自卑地逃離了家。歷經(jīng)千辛萬苦后,對美好大自然、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驅(qū)使著丑小鴨不再依靠別人生活,重拾自信,懷著一顆追求美的心,勇敢游向天鵝,最終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蛻變成了美麗的白天鵝。也由于《丑小鴨》是安徒生的生活寫照,這篇童話一般被認為是安徒生的自傳,描寫他童年和青年時代所遭受的苦難,體現(xiàn)了他對自己本應該是貴族的看法及實現(xiàn)這種看法的追求和向往,以及他通過重重苦難后所得到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上的成就和精神上的安慰。鼓勵人們身處逆境也要堅強面對,有理想,有追求,并為此目標而努力奮斗,才能獲得最好的結(jié)果。
同樣被譽為宮澤賢治自傳的《夜鷹星座》中,作者描寫了一只容貌丑陋的夜鷹,被自己的兄長嫌棄,被老鷹逼迫不要使用帶“鷹”字的名字。由于討厭為了自我生存而剝奪許多蟲子的性命,它對活著產(chǎn)生絕望,祈求太陽和星星的收容,卻都遭到拒絕。夜鷹在現(xiàn)實的鳥類世界中遭到迫害和排擠,在自己理想的星群中也受到無視和嘲笑。失去容身之處的夜鷹并沒有因為害怕而屈服,試圖改變自己的命運,拼命飛向夜空。不知何時它燃燒成一縷青白,變成了“夜鷹之星”。在現(xiàn)實中遭到排擠,理想中遭到拒絕掙脫了命運的枷鎖,通過自己的力量創(chuàng)造奇跡。這也是賢治對生命永恒的不斷探索。在他看來,死并不可怕,因為它不是生命的終結(jié),而是開始的象征。
兩篇童話故事都是以相貌丑陋受人排擠的動物為主人公,又都不甘于平凡,拼命努力改變現(xiàn)實生活。不論從人物設(shè)定、故事框架還是主題思想都是如此的相似,表達了作者不屈于命運的堅定信念。
三、宗教教義對兩位作家生死觀的影響
死亡會給人們帶來巨大的恐懼和痛苦,但任何人又逃避不了死亡的命運。在近代以前的社會兒童的死亡率非常高,在這種背景下生存的人們?nèi)粘I钪袕浡劳龅臍庀ⅲ瑑和撬劳龅南笳?。直到近代隨著醫(yī)學的進步和生活質(zhì)量的提高,兒童才擺脫了死亡的陰影,成為生命的代言。人們開始關(guān)心兒童的行為道德教育,產(chǎn)生了帶有濃烈基督教色彩的訓道文學。安徒生雖然信奉基督教,但又受到北歐民俗信仰的很大影響,深信北歐神話中的古老異教神明。北歐神話告知人們沒有理想的國度,面對絕望只有積極接受和抗爭。他把基督教和北歐神話完美的融合,在以“孩童的死”為主題的《天使》一書中開篇這樣寫道:“只要有一個好孩子死去,就會有一個上帝的安琪兒飛到世界上來。他把死去的孩子抱在懷里,展開他的白色的大翅膀,在孩子生前喜愛的地方飛翔。他摘下一大把花。把它們帶到天上去,好叫它們開得比在人間更美麗……”。天使是無原罪體,是純善的化身,死去的孩子被天使帶到美好天國,以此安慰喪子的父母,給予生的希望。安徒生認為生命和死亡充滿辯證法似的矛盾,在這種超越了俗世理解的死亡認識下,才產(chǎn)生了《海的女兒》、《賣火柴的小女孩》等帶給人們生的希望的優(yōu)秀兒童作品。
宮澤賢治受安徒生的影響,很多童話中都出現(xiàn)了基于宗教生死觀的描寫兒童死亡的題材。他的童話多以浪漫與幻想的虛構(gòu)世界為主題,充滿了理想主義氣息,但又帶有深厚的宗教色彩。融合了民俗的生死觀和法華經(jīng)的宇宙觀,這是宮澤賢治希求“生”的生死觀獨特性,是超越死亡,返回現(xiàn)實世界,頑強求生的精神。作家通過作品表達人類面對苦難時想拯救自我、拯救他人以及獲得解脫的主題和愿望。對宮澤賢治而言, 與對“ 個體” 的愛相比, 對所有生物的愛更加重要。只有祈禱所有生物的幸福, 為所有生物盡力才是佛意, 才是把自己從“ 修羅” 中解脫出來的唯一道路。極力體現(xiàn)大乘佛教的奧義。
宮澤賢治在初期作品《夜鷹星座》的最后,夜鷹像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樣,得到了死后永生的希望。而在《銀河鐵道之夜》中作者借著一列奔駛于銀河的列車,貫穿生死兩界,往返于幻想和現(xiàn)實,以追求幸福為主題,但過程和結(jié)局則帶有一種悲劇性。在兒童文學中對死亡的描寫,滲透著作者宗教生死觀的重要意義。他追求的不是有意義的死,而是有意義的生,這是創(chuàng)造性的嘗試。
綜上,宮澤賢治的童話受到外國文學,尤其是安徒生文學的深厚影響。安徒生的童話始于從宗教束縛中解放的自由幻想時代,他的作品并非完全深陷在虛幻的世界,而是扎根于現(xiàn)實,采用擬人法和不同的視角給人以嶄新的感覺。被認定為日本的安徒生的宮澤賢治在吸收了這些創(chuàng)新為己用的同時,重視追求現(xiàn)實生活中所有人的幸福,更具有博愛的現(xiàn)實意義?,F(xiàn)實的殘酷造就了宮澤賢治的美好。他將趣味寫給了兒童,將對社會的諷刺與建言寫給了青年,將對人性的批判和人道主義的博愛寫給了中年人,將宗教的平和與慈悲寫給了老人。這也是他為兒童文學做出的一大貢獻。
【參考文獻】
[1] 大澤千恵子.児童文學における死生観―アンデルセン、宮沢賢治の童話を手がかりに[J].宗教研究,2015(3)149-172.
[2] 周異夫.“法華文學”與人間天堂—宮澤賢治的理想之路[J].日語學習與研究,2003(2)68-70.
[3] 何曉婷,李惠.論宮澤賢治的人生觀—以《夜鷹星座》為中心[J].科技視界,2012(29)69、80.
[4] 唐宇香.燃燒的“丑小鴨”—試析宮澤賢治的《夜鷹星座》[J].時代文學,2011(12)142-143.
【作者簡介】
單瑜陽(1980.3-)女,黑龍江佳木斯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日語語言文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