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建真 宋虎杰 閆江濤 趙 亮 西安中醫(yī)腦病醫(yī)院(西安710032)
?
天麻鉤藤飲配合針灸治療腦出血恢復期肝陽上亢證的療效觀察
賈建真宋虎杰閆江濤趙亮西安中醫(yī)腦病醫(yī)院(西安710032)
摘要目的:觀察天麻鉤藤飲配合針灸治療以肝陽上亢證為主證的腦出血恢復期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選擇我院住院治療腦出血恢復期肝陽上亢型患者8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40例。治療組采用天麻鉤藤飲配合針灸及西藥治療;對照組僅西藥治療。結果: 治療后經比較兩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 天麻鉤藤飲配合針灸及西藥治療較單純西藥治療有效。
主題詞腦出血/中醫(yī)藥療法天麻鉤藤飲/治療應用穴,內關穴,三陰交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包括腦出血在內的腦血管疾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成為了嚴重威脅中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之一,雖能經過積極搶救治療可以挽救生命,但致殘率高的特點,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1]。近年來,中風病恢復期的中醫(yī)疾病診斷、分期、治療方法,特別是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醫(yī)政司下發(fā)了該病的臨床診療方案及臨床路徑以來,基本明確了了該病的治療方案。筆者查閱了近年來不少的臨床報道,采用中醫(yī)綜合療法,即天麻鉤藤飲加減配合針灸治療腦出血恢復期肝陽上亢證患者,以證實其在臨床的效果,報道如下。
臨床資料2014年1月~2015年5月期間在西安中醫(yī)腦病醫(yī)院腦病四科二病區(qū)住院符合納入標準患者,采用查隨機數(shù)字表將入院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采用天麻鉤藤飲加減配合針灸及西藥治療;對照組采用單純西藥治療。每組各40例。治療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平均52.50±6.10歲;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為22.14±6.28分。對照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平均54.50±5.20歲;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為21.27±7.16分。兩組患者年性別、年齡、病程、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可納入研究。對治療前有并發(fā)癥如抑郁狀態(tài)、吞咽障礙等,或治療前合并如心臟病、糖尿病等基礎病的在基礎治療后,病情穩(wěn)定,且不影響療效觀察者,亦可納入研究。納入研究病例中對照組1例未完成研究時間即好轉出院,對照組最后統(tǒng)計39例。
診斷標準 中醫(yī)診斷標準參考國家中管局頒布的《中醫(yī)病證療效診斷標準》中中風病肝陽上亢證制定:主癥: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強語謇,偏身麻木;肝陽上亢證表現(xiàn):半身不遂,舌強語蹇,口舌斜,眩暈頭痛,面紅目赤,心煩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黃。舌紅或絳,苔黃或燥,脈弦有力[2]。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ICD-10中腦出血的診斷。入組標準:符合上述中醫(yī)和西醫(yī)診斷標準;頭顱CT影像學提示為腦出血,出血部位在基底節(jié)區(qū),出血量≤30mL,接受保守治療;發(fā)病4周~6月且無明顯意識障礙,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在16~30分之間的病情程度中等的患者;年齡35~65歲;并簽訂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不符合中風之肝陽上亢主證者;有顱內異常血管網病者;合并血管瘤者;合并有重要臟器衰竭、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腦出血的患者合并其他神經精神疾病者,如腦外傷、腦寄生蟲病、精神病患者;妊娠期、哺乳期婦女以及婦女經期;治療不滿2療程中途出院、死亡者;依從性較差,如不能按規(guī)定用藥、不能按規(guī)定進行相關檢查,從而影響療效判定者,資料不全從而影響療效判定者。
治療方法治療組采用中藥配合針灸治療。中藥治療采用天麻鉤藤飲加減,具體藥物如下:石決明20g,鉤藤、茯神、夜交藤各15g,天麻、川牛膝各12g,杜仲10g,桑寄生9g,黃芩6g,梔子、益母草各5g。采用傳統(tǒng)煎藥,水煎300mL,每次150mL,分早晚溫服。針灸治療:體針選擇內關、三陰交、極泉、尺澤、委中、太沖、太息按虛補實瀉法操作;頭針選擇頂顳葉、頂旁1線及頂旁2線選取左右各10個穴位,平刺;針灸1d1次,留針30min。西醫(yī)治療包括:給予控制血壓、血糖、血脂等基礎治療;合并動脈粥樣硬化的給予口服阿托伐他汀鈣片(國藥準字H20051407,20mg/片)20mg,每晚1次;合并肺部感染的給予抗炎、對癥支持治療等;合并腦水腫的給與脫水降顱壓治療;所有患者均給予營養(yǎng)神經胞磷膽堿鈉注射液(國藥準字H19999350,0.25g/支)0.75g 靜脈輸液,1d1次;所有患者均給予中頻脈沖電治療(4部位),1d30min。對照組僅采用同治療組相同的西醫(yī)治療。治療組、對照組治療均為1個療程,共14d。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需停止服用任何改善血液循環(huán)、活血化瘀的中藥、中成藥。對所有除了實驗用藥外的其他用藥,包括控制血糖用藥、控制血壓用藥、調節(jié)血脂用藥等基礎治療的藥物,均應詳細記錄藥物名稱、服用方法、時間及服用原因。
療效標準根據兩組治療前后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進行比較,參照第4屆中國腦血管病防治學術會議制定頒布的《中國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1995》。臨床療效評定標準: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醫(yī)政司發(fā)布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進行療效評定??傆行?基本治愈+顯效+好轉。
治療結果 有效率比較 治療組、對照組患者在治療后的總有效率進行比較,治療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見表1,說明通過觀察中醫(yī)綜合療法對腦出血恢復期患者的觀察,中醫(yī)綜合療法可以明顯提高該類患者的臨床療效。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兩組治療前臨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P>0.05),無統(tǒng)計學差異;治療后,兩組評分均有所下降(P<0.05);治療組對于降低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說明使用中醫(yī)綜合療法治療腦出血恢復期有效降低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有助于神經功能的恢復。
表2 兩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
不良反應治療后不良反應、安全性方面,兩組均未出現(xiàn)嚴重的不良反應者,均未出現(xiàn)藥物過敏者,均未出現(xiàn)肝功能嚴重損害者等。
討論腦出血是指非外傷性質、自發(fā)的腦實質內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是中老年患者臨床較為常見疾病,發(fā)病率為每年60~80/10萬,常伴有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等原因誘發(fā),起病急、療程長、病情重、并發(fā)癥多,如不及時有效治療,致死率及致殘率高。臨床一般依據出血部位、出血量及患者實際情況,選擇手術治療與保守治療。
本文選擇天麻鉤藤飲加減配合針灸對腦出血恢復期肝陽上亢證患者進行臨床療效觀察。中藥主方選擇治療肝陽上亢證的代表方劑天麻鉤藤飲。天麻鉤藤飲是我國近代醫(yī)學家胡光慈《中醫(yī)內科雜病證治新義》中的代表方,方中天麻、鉤藤可平肝、熄風、清熱;石決明平肝潛陽;川牛膝補肝腎、引血下行;梔子、黃苓清熱;杜仲、桑寄生補肝腎;夜交藤、茯苓寧心安神。諸藥并用,共奏平肝潛陽、補益肝腎、清熱活血之功[3]?,F(xiàn)代藥理研究顯示,天麻鉤藤飲具有改善患者的血管內皮功能,具有抗氧化、抗自由基作用。天麻鉤藤飲均有減輕高血壓患者頸動脈硬化程度的作用、具有對靶器官保護作用[4]。針灸穴位取內關為心包經絡穴,有調節(jié)心神、疏通氣血作用;選擇三陰交取其滋補肝腎之功;取極泉、尺澤、委中以疏通肢體經絡。大量臨床研究證實針灸治療可以有效的幫助患者提高腦出血后的肢體活動恢復,明顯改善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5]。本作者在經典、前人研究的理論指導下,采用天麻鉤藤飲加減配合針灸治療腦出血恢復期。經過以上研究后證實,本方法較單純西藥治療,可顯著的提高肝陽上亢型出血性卒中恢復期患者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樊永紅,陳志超,苗冰清.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恢復期腦出血臨床觀察[J].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 2011, 11(2):54-55.
[2]向艷南,黃碧群,周德生.腦出血的中醫(yī)分期辨證論治現(xiàn)狀與思考[J].光明中醫(yī), 2014, 29(11):2476-2478.
[3] 張根明,周莉,馬斌 .腦出血中醫(yī)活血化瘀法治療方案及其理論依據[J].中國藥物警戒, 2013,10(6):352-354.
[4]徐杰.天麻鉤藤飲治療肝陽上亢型高血壓60例[J].陜西中醫(yī), 2010, 31(7):847-848.
[5] 周華偉,胡雨華,吳文軍.腦出血中醫(yī)針刺治療緊張[J].山西醫(yī)藥雜志, 2015, 44(3):296-297.
(收稿2015-10-08;修回2015-11-15)
【中圖分類號】R743.3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6.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