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會霞
摘要:泛讀教學是英語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對英語精讀教學的補充。它既能有效考察學生的詞匯量,鍛煉學生的語法,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在現(xiàn)代網(wǎng)絡媒體高速發(fā)展的今天,以網(wǎng)絡媒體為代表的新媒體已經(jīng)成為英語泛讀教學的重要工具。本文主要討論新媒體在英語泛讀教學中的必要性,來闡述更好的運用新媒體促進英語泛讀教學的質(zhì)量。
關鍵詞:新媒體視閾;英語教學;泛讀教學
英語是一門語言,一種文字,也是一種文化。閱讀英語作品是了解英語文化、提升英語水平的重要學習方式。不同于英語精讀教學,泛讀教學能讓學生更好的了解英語文化、語法與必要的英語知識。它不需要學生對于英語經(jīng)典有一個全面、細致、對其藝術化的了解,只需要了解其中心思想,大概故事概梗與英語知識。泛讀教學在某方面擴大了學生的閱讀范圍,提升了學生對英語的了解,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新媒體中以網(wǎng)絡媒體為代表,它能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英語經(jīng)典,拓寬學生的閱讀范圍,讓學生不僅僅局限于學校的圖書館或課本教材所提供的閱讀名單。對新媒體進行恰當?shù)睦?,能夠激發(fā)學生主動泛讀的積極性,更好的進行閱讀訓練。
一、新媒體視閾下英語泛讀教學的必要性
(一)新媒體有利于英語泛讀教學的內(nèi)容優(yōu)化。英語泛讀的教學內(nèi)容主要以英語閱讀為主,這些閱讀的題材與內(nèi)容或來自于相關的課題教材,或來自教師自我教學經(jīng)驗的總結。如此很容易造成泛讀教學內(nèi)容千篇一律,無法充分對學生進行全面的閱讀訓練,學生因閱讀材料相似也很容易失去學習興趣;泛讀教材內(nèi)容滯后,脫離現(xiàn)有的教學需求,不能與學生產(chǎn)生共鳴,無法激發(fā)學生泛讀的積極性。新媒體完全打破了這一局限。因其擁有快速、便捷的網(wǎng)絡資料,教師與學生都能夠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從網(wǎng)上下載所需要的泛讀材料。同時新媒體還能夠為教師和學生提供相關的影音材料、媒體課件,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泛讀材料的內(nèi)容,促進了學生對泛讀材料的主動性與興趣。
(二)加深了學生對泛讀材料的印象與理解。古德曼認為,閱讀實質(zhì)上是一個選擇的過程,閱讀者在閱讀時會在潛意識中運用選擇閱讀材料中所獲得最少的信息形成暫時決定,這些暫時決定會在往后的閱讀中得到證實、以往或進一步加深,直到閱讀者完成閱讀。古德曼認為,閱讀速度快的閱讀者是因為在泛讀是就已經(jīng)對泛讀材料進行很好的理解,所以在今后閱讀中遇到類似的東西能夠進行更快的理解,不需要在消耗時間進行消化。也就是說,學生對泛讀材料的理解與印象越深,對其下一次閱讀理解就越有利。利用新媒體,學生能很快的了解泛讀材料的背景知識、相關評論,在閱讀前就對泛讀材料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如此在泛讀時就更加事半功倍。長期以往,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
(三)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語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學生常常會按照中文的語序習慣與語感理解英語閱讀,這對于英語學習還是理解英語都是非常不利的。雖然英語教學中,有專門的語法課向?qū)W生講授英語的用語習慣與語序結構,但其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將新媒體運用在英語泛讀教學中,能刺激學生多方面的感官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英語語感。如在進行泛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將泛讀材料有文字形式轉(zhuǎn)變?yōu)槁犃π问剑寣W生通過聽力來加深對其語序的印象?;蛑苯硬シ排c其相關的影音材料,讓學生在新媒體營造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逐漸習慣英語的語序與用語習慣。
二、新媒體視閾下英語泛讀教學的原則
(一)引導性原則。英語泛讀教學中的重點雖然是“泛”,但并不代表學生可以沒有目的、毫無章法的選擇閱讀材料的。英語泛讀教學是對精讀教學的補償,也是開放性教學的一種具體表現(xiàn)。在進行泛讀教學時,教師應該有意識的為學生引導出一條線,讓學生能夠圍繞的這條線有目的的,依據(jù)自己的閱讀能力與興趣愛好選擇泛讀材料。讓學生即能夠寓教于樂,又能夠?qū)τ⒄Z精讀教材進行很好的了解與補充。但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或討論時,要幫助學生做出符合邏輯性的推斷,提升學生對材料的分析、思考與討論的能力。
(二)互動性原則?;咏涣魇强偨Y與相互學習的重要過程與措施。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有目的的反復泛讀后,還要定期與學生進行溝通互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充分展現(xiàn)其從泛讀教學中掌握到的英語閱讀技巧,及對英語泛讀材料的理解。而教師也能在對學生進行總結與點評的過程中,了解學生的泛讀進度與材料的內(nèi)容。這是一個師生交流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促進師生彼此了解的重要機會。利用新媒體,教師可以在兼顧學生的興趣的情況下,完成英語泛讀教學任務。讓學生的興趣、愛好有機的與英語學習結合到一起,有效激發(fā)了學生對英語泛讀的興趣與積極性。
(三)效率性原則。新媒體雖然能夠提供大量的泛讀材料,但其材料的質(zhì)量參差不齊,教學時間與學生閱讀能力有限,所以教師必須重視泛讀教學的效率性。在選擇泛讀材料時,教師要結合學生的閱讀能力,選擇一些質(zhì)量好的泛讀材料。或者為學生制定一些書單,讓學生能有目的的選擇泛讀材料,而不必花過多的時間在不相關的泛讀材料上。教師可以利用新媒體的便捷性與互動性,適時縮短課堂時間,增加課后與學生網(wǎng)上溝通交流的頻率,讓學生在課后也能進行英語泛讀的學習。
三、新媒體視閾下英語泛讀教學的具體模式
(一)制定明確的泛讀教學任務。新媒體中最具代表也最被人廣為使用的就是其網(wǎng)絡功能。網(wǎng)絡為泛讀教學提供了強大的信息資源庫,具有強大的開放性。學生在網(wǎng)絡中選擇泛讀材料時,若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不僅不能有效的選擇出適合自己并與泛讀教學相關的材料,還很容易因選擇錯誤的泛讀材料逐漸失去對泛讀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要制定明確的泛讀任務,讓學生能夠根據(jù)這些任務進行篩選。教師在制定任務時,要注意任務的難度與范圍。既不要太過于籠統(tǒng),讓學生無法把握任務的核心,進行有效的泛讀材料篩選;也不要太過于具體,限制了學生篩選閱讀材料的范圍[6]。而任務的難度也是教師需要鄭重考慮的要素之一,難度太高會很容易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導致學生逐漸喪失泛讀的興趣與主動性;難度太低學生無法從中得到足夠的成就感,從而激勵自己進一步的學習。此外,任務主體與學生生活的相關聯(lián)性、實時性、話題性也是教師需要考慮的要素。
(二)重視引導學生自主進行個人泛讀。英語閱讀在本質(zhì)是個人化的行為,教師要尊重學生在泛讀材料的選擇,最大限度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才能有效完成之前制定的泛讀任務。在制定好泛讀任務后,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商討擬定泛讀計劃,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泛讀任務的意義,再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的選擇。如有些學生可以先在網(wǎng)上根據(jù)任務搜索相關的泛讀材料,然后選擇網(wǎng)頁閱讀快速瀏覽或者直接閱讀目錄或索引進行最初的篩選。若看到感興趣的內(nèi)容,學生可以做好筆記,或?qū)⑵涫詹乇4?,作為泛讀的內(nèi)容。個人泛讀能鍛煉學生篩選材料的能力,通過對材料的快速瀏覽、評價,快速的選擇。個人閱讀行為是新媒體視閾下英語泛讀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提升學生主動性,強化學生對閱讀技能掌握的重要階段。
學生雖然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判斷能力,能夠根據(jù)自己與任務的需求篩選合適的泛讀材料,當仍需要將提升英語閱讀能力作為其首要的要求。在搜索相關信息是,學生可以使用英語邏輯主語來查詢,通過跳讀或略讀的方式進行材料的快速篩選。如此,即能夠提升學生的英語語感,又能有效鍛煉學生英語思維能力。
(三)定期組織小組溝通交流。小組溝通教學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在完成個人泛讀行為之后,學生可以根據(jù)最初的任務對所泛讀的材料進行有目的的討論。雖然大家泛讀的進度與內(nèi)容可能會不一樣,但在交流共同的過程中,也許會碰撞出新的火花,讓學生獲得新的啟示以便更好的完成泛讀任務。因此可以看出,小組溝通交流的本身就是一種相互學習。在學生進行溝通時,教師要在旁傾聽,一是為了了解學生的泛讀進度,二是為了把握學生整體的泛讀方形不必偏離任務主題。若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教師可以進行必要的引導。新媒體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讓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變得更加方便。教師不僅可以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溝通交流,還能夠運用新媒體的交流軟件如微信等,在課后也可以展開交流活動。讓學生能夠做到互通有無、資源共享,以實現(xiàn)共同進步、共同完成任務的目的。
(四)鼓勵學生進行泛讀成果展示。既然有了任務,就會有檢驗成果的步驟,不然制定任務就會顯得毫無意義。在完成任務后,學生也要展示自己的成果。如此可以清楚的看到自己在這個任務中成長了多少,提升了多少。這是一個總結與探討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展示成果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即可以是自己的口頭描述,也可以制定軟件、音頻文件。教師要對每一成果進行評價,詳細說出該成果的優(yōu)點與不足,與學生探究可以做的更好的方式,切忌使用籠統(tǒng)、概括性的話語進行評價。這些成果可以作為班級、年級或?qū)W校中英語教學中的共享資源,為往后的學生進行泛讀教學提供良好的資料庫。
新媒體讓信息的查閱變得更加方便與快捷,也提供了更為豐富多彩的資源。教師要充分了解新媒體對英語泛讀教學的優(yōu)勢,有效的引導學生合理使用新媒體,擴大自己的泛讀范圍,提升自己英語閱讀的能力與興趣。教師要為學生制定泛讀任務,引導學生完成個人泛讀行為,定期進行小組討論,鼓勵學生展示泛讀成果并將其作為重要的教學資源。只有如此,才能有效保證學生充分利用新媒體來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與英語知識。
基金項目:本文屬于2015年6月周口市社會哲學調(diào)研項目:《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任務型教學法在英語專業(y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ZKSKDY-37。
參考文獻:
1.李曉紅.互聯(lián)網(wǎng)+視域下大學英語多模態(tài)、多媒體、多環(huán)境教學改革[J].中共銀川市委黨校學報,2015,06:67-69.
2.王遠芳,劉彪.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課堂焦慮與閱讀焦慮的相關性研究——以英語泛讀課為例[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5,12:81-83.
3.王初華.基于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網(wǎng)絡資源的作用研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01:143-144.
4.胡月月,梁端俊.微課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滁州學院學報,2015,06:125-127.
(作者單位:周口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